中国空间站的设计师
7月25日《新闻1+1》,白岩松连线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责任总设计师罗文成(恩施高中1992届校友)。
容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总设计师
容易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后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的多次任务
虽已工作10年(2010 2011年参加工作),航天科技集团七院七部物资管理分系统总体设计师冯琦始终充满元气
在发射场,来自四川成都的航天科技七院七部设计师冯琦和于馨怡激动地快要跳了起来。
“天和”核心舱发射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距离我们又近了一步。位于成都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以下简称“七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以下简称“十所”)打造的多款“四川智造”深度参与其中。从物资管理分系统、第三代“综合化测控体系”再到火工装置、环控生保装置、伺服机构、箭上电缆网……四川智慧遍布空间站、运载火箭和地面设备。
●保障航天员在太空的“吃喝拉撒睡”,决定他们的幸福指数和舒适程度
“航天员在空间站吃什么、喝什么、找什么、缺什么,我们心中有数、一清二楚。”七院七部宇航室主任蒋琳介绍,“我们是空间站‘全屋定制’供应商,我们研制的分系统就相当于空间站的‘智能管家’。”
在此次“天和”核心舱的研制中,七院承研了15个分系统之一的物资管理分系统,具体负责空间站所有物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舱内在轨驻留辅助支持保障产品研制。换句话说,今后空间站在轨运行,全球人民通过舱内摄像机看到的,都是七院研制的产品。
相关文献凤毛麟角。面对未知,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核心团队从零开始,勇敢出征。大到仪器设备,小到螺丝螺母,上万件核心舱物资,以及后续对接舱段的物资,物资管理分系统都要管。
为此,团队引入了时下最流行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物体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不接触而快速交换和存储信息。当航天员需要某件物品,系统自动会计算出最优取用路线,并进行三维可视化引导。同时,物资信息还将备份在地面数据库中,确保天地数据的一致、可靠。
评价是否“好用”的人机工效学是一道必须要迈的门槛。七院七部物资管理分系统总体设计师冯琦
为了让“问天”实验舱的内饰和物资运载体现世界顶尖水平,航天科技七院的设计师可没少花心思。因为“问天”实验舱曾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二者区域配置类似,设计师们重点收集了在核心舱居住过的3个乘组航天员的生活体验,不断优化细节,让太空生活更有品质。
(右:航天科技七院宇航部副处长 徐小明左:航天科技七院七部设计师 于馨怡)
张昊,男,198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副所长。张昊2007年博士毕业后来到306所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国家重点武器型号主任设计师、所级技术负责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张昊长期从事先进热防护材料的研究工作
科研不惧“走迷宫”
2007年,从 中科院化学所博士毕业后,张昊放弃了多家外企、高校以及民企伸来的橄榄枝,选择来到306所,成为一名航天人,并由此踏上气凝胶材料的科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