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变成了固体——顾城《石壁》象征解析
文/素兰
石壁
顾城
两坎高大的石壁,
在倾斜中步步进逼。
是多么灼热的仇恨,
烧弯了铁黑的躯体。
树根的轫带紧紧绷住,
岩石的肌肉高高耸起,
可怕的角力就要爆发,
只要露水再落下一滴。
这一滴却在压缩中突然凝结
时间变成了固体。
于是这古老的仇恨便得以保存
引起了我今天一点惊异。
1979年 5月 重庆 北碚 一线天
诗人在《巨石》里描述的是巨石的翻滚和时代的洪流,这首《石壁》则是《巨石》的呼应。
关于“石”的象征解释,请点击《巨石》查看。两坎石壁在倾斜中步步进逼,倾斜和进逼象征着两种相对的、互不相容的、“不平衡”的集体情绪,在互相对抗。诗人感觉到了这种对抗的剧烈,存在于这两种情绪之间的仇恨,可怕的冲突一触即发。
露水是可以触发这种恐怖冲突的关键。水具有流动、流逝的特性,是记忆的象征,露水,由空气中的水分凝结而成, 人们对空气中的水分几乎毫无感觉,只有气温下降凝结成露水时,才可以看见它的真面目,象征着存在一些人们毫无感觉、无法被觉察的记忆,就像水被蒸发到空气中,无法被看见,却又无所不在。只有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它才会凝结成露水,就如只有遇到特殊的情景和条件,这些记忆和情绪才会被激活。
被激活的记忆,却也仍然无法“落下”,而是在压缩中突然凝结。这些记忆被察觉之后,并没有被接纳,而是被压缩——被强行压制——时间变成了固体,不再流动,这些集体的情绪、记忆,就变成了一个集体情结,永远停留在原地,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得以接纳和处理,仇恨和冲突没有爆发,但也永远不会过去和消散。
而这样的结果,引起了诗人的惊异。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白日梦思”,及时收看更多诗歌、电影、艺术象征心理学分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