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列车杀人案后日谈(2)——顾轻舟堕入幻境
阿霈死在顾轻舟眼前,顾轻舟精神恍惚。【(顾轻舟)她这几天睡觉,每次醒过来都分不清梦境和现实,都以为自己只是做了场噩梦,然后想明白了,放声大哭。】【“她没事,只是自己不肯醒。”军医道。(326)】
顾轻舟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刚刚说好可以结婚,阿霈就死了?为什么王治就在车上?阿霈为什么和王治在一起?说好的【“人自身的营卫,需要求生欲念的催动。我每次重伤,都会想着你。”】,所以阿霈就每次都能死里逃生了?他这就,轻易的,死了?
文面也可以感觉到,从见到列车开始,阿霈就没有实质性的回答了。在顾轻舟的幻境中,阿霈一直复读【轻舟,对不起轻舟!】【轻舟,我爱你!】【只是意外】【是李文柱的人】之类的话。
在幻境中,顾轻舟一遍遍向她最爱的李妈求温暖,一遍遍为了王治的事情和阿霈分证。【杀了他们,就等于毁了顾轻舟。司行霈这么疼她.......顾轻舟第一次对司行霈,产生了怀疑和动摇。(326)】顾轻舟坚持认为阿霈没有死,所以她要让阿霈为王治的死,甚至为李妈的死承担责任。
顾轻舟在幻象中复读她不能理解的最后的阿霈。但是阿霈没法和顾轻舟解释,因为原案中阿霈已经死了 。
七月初的李娟事件【2.5-3(6)】中,我曾说过【李娟之死成功让顾轻舟和阿霈疏远了,阿霈不愿意和她说军机了。】阿霈顾轻舟这个情感隔离的时期,从七月开始到九月阿霈之死,已经持续了两个月。这期间,顾轻舟和阿霈的交流很少,她完全不知道阿霈的计划。阿霈也因为此事和保皇党与李娟之死有关,刻意的瞒着她。
我一直说,少帅一书的文面是顾轻舟视角。读者的视角也是顾轻舟视角。
顾轻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哪怕她就是保皇党,她连她自己在组织的任务都不明确。这说明原案中的顾轻舟,只是保皇党很普通的一个末端。她的情感态度其实不非常重要。重要的是她可以辅助刺杀阿霈这项任务。阿霈死了,她的任务就完成了。保皇党也不需要她知道任务的细节。
顾轻舟没想过一个问题,从来到岳城开始,她就在控制之下。试想,顾轻舟来到岳城对蔡景纾有什么好处呢?
后来,蔡景纾也有类似的说法。【司夫人最后悔的,莫过于亲自把她接回来,想让她跟司慕退亲,这简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她应该直接派人去乡下,把玉佩拿回来的。那样的话,也许司督军会怀疑,但怀疑又能如何呢?(634)】蔡景纾要退亲,夺走顾轻舟的玉佩,不比找个人来容易吗?顾轻舟到了岳城,她就有了和蔡景纾对抗的机会,而且她真的带了蔡景纾旧信去了。所以蔡景纾也是一个不明就里的棋子。
顾轻舟更不可能知道,长亭当时扮演一个戏子,一直陪着蔡景纾【2.4-1(2)】。给蔡景纾出馊主意,借蔡景纾把顾轻舟正经找来岳城的人,很有可能是长亭。
长亭没露脸,不能说明他在谋略中的权重不大。反而顾轻舟一直是被蒙在鼓里那个末节。
顾轻舟看上去对保皇党很重要,是因为长亭看上了她,她对长亭很重要。我们知道长亭,他是从来不和顾轻舟说他的计策的。长亭的隐瞒和顾轻舟的无知,形成合理的因果。
~~~~~~~~~~~~~~~~~~~~~~~~~~~
2.4-1 保皇党登台
(1)宣战 https://www.douban.com/note/837900797/
(2)长亭的二重身份 https://www.douban.com/note/837902040/
(3)顾公馆篇二期的变动 https://www.douban.com/note/837997759/
2.5-3 李娟事件
(1)李红本是李娟 https://www.douban.com/note/839642909/
(2)李娟在岳城 https://www.douban.com/note/839696597/
(3)李娟在苏州 https://www.douban.com/note/839746306/
(4)处决李娟 https://www.douban.com/note/839783884/
(5)祭牲 https://www.douban.com/note/839784721/
(6)“不,李妈才是这世上最疼我的人!”https://www.douban.com/note/839951522/
已发表部分索引目录 https://www.douban.com/note/75859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