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阅读经验总结|如何输出高质量读书笔记

写作14年,出版了6本书,累计写作几百万字,这一切,得益于一个方法,就是:我每读一本书,都会从这本书里面,压榨出一篇文章。
如何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能写出漂亮文章呢?
给大家分享三个模型
第一个模型:这本书中蕞打动你的一个故事+你的感受或者结论是什么+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有没有其他人谈论过类似的故事
举个例子:
第一步:我看《武则天本传》的时候,里面蕞打动我的一个故事是武则天“驯马”的故事;
第二步:我的感受是:无论日后一个女人多么沉稳、有心计,但在初入社会是一定满含天真;
第三步:我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故事:一个很强势的女人,大家都说她心狠手辣,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她的天真;
第四步:无论是康德,还是海明威,还是毛姆,都谈论过关于“天真”和“成熟”的非常独到的观念,可以用。
第二个模型:这本书中蕞打动你的一个观点+这本书中对这个观点的解读+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验证过这个观点的经历+你的结论
举个例子。
第一步:大家都看过《人类简史》,这本书中蕞打动我的一个观点是:人类靠讲故事的能力脱颖而出。
第二步:确定了这个观点之后,我就可以去翻一翻这本书是如何对这个观点进行解读的,比如作者提到的黑猩猩的故事就很好,可以用。
第三步:我的生活中有没有印证这个观点的故事呢?当然有!我做过很多企业家的演讲辅导,不得不说,很多人真的是靠讲故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可以找一个有代表性的讲一下。
第四步:得出我的结论:大到人类的发展,下到我们个体的成长, 都是需要讲讲故事.....
第三个模型:这本书的某一篇或者整本书的框架很不错,我用这个框架来写一篇文章
举个例子:
我特别喜欢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文章《栗子》,它的结构非常丰富,看起来好像只是简单罗列,但是真正下笔才发现,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小心思、小设计。
于是,根据《栗子》的结构,我就可以写《核桃》,写《樱桃》,写《春天的风》,这样的结果就是当你写一篇文章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套用这个结构,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