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偏执狂
下班去超市采购,在出门的一刹那,无意中瞥到一个中年男人正在十分投入地摆弄一个魔方。霎时间,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他的技术是那样地熟练,迅速到仿佛是一种非条件反射,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于是,我定在那里,静静地,一边欣赏他的表演,一边打量着他。他是那么地其貌不扬,过时的发型、金属框的眼镜架以及完全不合体的米色格子上衣,这一切在常人的眼中,似乎已经被定位成了一个可笑小丑的具现。但从他那专注到近乎执着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一种令人敬畏的坚毅的信念。就在我关注他的同时,这个惊异于常人的家伙竟然已经完成了六个面的恢复!上帝,我知道我很可能遇到了一个“偏执狂”!
“我素来感兴趣的就是各种有偏执狂的人,即囿于某种单一的思想不能自拔的人。因为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越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接近于无限。正是这种表面上看来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漠不关心的人,像白蚂蚁一样顽强地用它们特殊的材料建筑着自己稀奇古怪的,然而对他们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宇宙影似的小天地。”茨威格在他的《象棋故事》中如此评论他眼中的那位天才博士。虽然大师只是想通过这个角色本身来控诉纳粹对于人们心灵的摧残,但它对于我更大的意义似乎恰恰是对于偏执狂的描述和分析。实际上这类人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亦或现实生活中都屡见不鲜。像电视剧《冬至》里由陈道明诠释的那个平凡而不甘于堕于平庸的小银行出纳员,比如我国非常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偏执狂共有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迥异于常人的世界观和生存法则,他们内心世界的强大程度达到了一种可怕的境界,几乎很少有外在的因素能撼动他们的人生哲学。尼采在精神病院中给他的至爱同样也是他的妹妹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相信它,因为它是荒谬的;我相信耶稣的绝对荒谬,但是,我仍然不能被拯救。一直到最后,我都无法放弃我自傲的智力,无法放弃我的信念:耶稣必须服从于尼采,纵使尼采是一堆废墟!不再有敌人----不再有恨----只有拥抱世界的爱!这不是我的王国。我必须有闪电与雷鸣,且必须在世界与我耳朵四周怦然粉碎时死去!......”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世界,强达到了足以与整个人类世界相对抗!强达到了足以能够超越整个同时代的任何天才!
疯狂是一种偏执。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是前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鲁夫的一句格言。我反而想借用杜甫的一句古诗来重新定义:“水流心不兢,云在意俱迟”。偏执的人往往是对于执着不懈“痴迷”到了发烧的地步,他们绝不会人云亦云,媚俗于大众。他们坚定地认为,只有在自我内心的哲学建构下才能真正地无限接近于真理,才可能达到纯粹意义上的成功。当然,我信奉的仅仅是低程度的偏执。偏执狂只是存在的基础,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偏执只集中在自己所倾心的事物上,娱乐,学习,或者工作。低度偏执狂不会让部分偏执干扰自己的全部生活。这个类型占据了人群的绝大多数,他们拥有成功,但只是表面,还有更多无法满足的欲望不能说出口。
人,总应该有些许地偏执,否则人生旅途上将会失去许多的乐趣。
耳畔又徐徐传来了莫扎特《魔笛》中的“Wir wandelten durch Feuergluten”......
© 本文版权归 Bushmast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