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如何构思激励事件?
翻译整理:汇点国际电影工作室

激励事件(Inciting Incident)一般发生在故事的早期——通常在第一幕的中间——在人物、背景和世界建立完成之后。它是将主角推向主要故事或第二幕的事件或时刻。它的目的是颠覆主角的现状,让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踏上旅程。它还设置了故事的主要冲突——阻碍角色实现目标的障碍。所有的冲突和障碍都源自于激励事件,而主角对此的反应也揭示了他们的信仰、欲望、缺陷和动机。

例如,在电影《小丑》中,以扮演小丑谋生的亚瑟·弗兰克因携带枪支进入儿童医院而被解雇,这就是电影的激励事件。亚瑟失去了个人生活中唯一的稳定性,这让他陷入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他的癫狂和大开杀戒。

再比如,在美剧《绝命毒师》中,高中化学老师沃尔特·H·怀特得知自己患有无法手术的肺癌。这一激励事件不仅直接导致沃尔特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来养家糊口,也在他的角色弧下形成了一种黑暗的讽刺。剧情越深入,观众就越清楚,主人公最初的高尚动机与他日益增长的贪婪和野心相比显得苍白无力。

创作激励事件没有严格的规则,但成功的激励事件一般含有以下要素:
进入时间早:激励事件应该发生在第一幕,构建完世界观和人物后。把激励事件拖到故事的最后才讲,有可能会让观众感到厌烦。激励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而把它拖到太靠后则意味着你的故事长时间停留在一个不会改变的情况中。
让主角难受:无论你的主角是住在豪宅里的亿万富翁还是露宿街头的瘾君子,故事一开始都在他们的舒适圈内。这不代表他们真的生活得很好,只是说你的主角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当你在设计激励事件时,问问你自己如何打破现状,把主角带到一个不同的方向。
使用情境反讽:一旦你深入了解你的主角,你就会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不想要什么。这意味着激励事件可以充满情境反讽,或者角色的意图与其行为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给主角一个他们不想要的东西——一个母胎单身汉发现他有了一个孩子;一位有前途的运动员遭受了毁灭性的伤害;一个工作狂被自己梦想中的工作解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