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天才女作家背后有个默默守护她的男人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
1882年1月25日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Hyde Park Gate)22号,原名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
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父母亲在结婚前都曾有过一次婚姻,父母结婚后又生下四个孩子。
因为父亲重男轻女,所以包括伍尔芙在内的女孩子们只能在家接受教育。
幼年时全家避暑所在的康沃郡的Talland House,在伍尔芙的幻想和作品中起了重要作用。
1895年5月母亲Julia去世,伍尔芙第一次精神崩溃。
1897年伍尔芙开始记日记。
1904年2月,父亲Leslie去世。5月,伍尔芙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
12月14日,弗吉尼亚在《卫报》上第一次发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书评。后出版了第一批散文,并开始经常性地为《时代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写书评,同时在一间在职成人夜校Morley College任教。
弗吉尼亚不幸的生活经历,使她如含羞草一般敏感,又如玻璃般的易碎,她是优雅的,又是神经质的,一生都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
有人这样描述弗吉尼亚,准确地把握住她的精神气质:“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为了她甘愿放弃事业,向众人隐瞒她的精神病史,并独自承受随之而来的不幸,结婚多年,他们连一次争吵都没有过。
这个人就是伦纳德,是伍尔夫的前夫斯特雷奇介绍的。
斯特雷奇和伍尔夫结婚后不久,两人就发现不合适,于是友好离婚,并承诺做一生的好朋友,而作为好朋友的前夫知道那时候的伍尔夫易怒、神经质,于是最终向她介绍了自己在斯里兰卡工作的文学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及小有名气的作家伦纳德。
而正是伦纳德,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守护了伍尔夫将近三十年。

01 一见钟情
结婚前,伍尔夫和伦纳德只有一次不超过5分钟的见面。伦纳德对伍尔夫一见钟情,几天后,他在给伍尔夫的情书中写道:
“你是多么聪明,极致,美丽,坦率……最重要的是,我们所共同理解的那种真实”。
伦纳德热烈地爱着伍尔夫,连同她的才华,偏执和精神病一起爱。
而伍尔夫的回信只有两个字:“好吧。”
因为年幼时曾经受到两个同父异母哥哥的性侵,所以成年后的她不敢触碰异性,不敢发生关系,不敢敞开心扉……所有情侣之间发自肺腑想要做的事情,她都避而远之。
伍尔夫无法接受伦纳德,却也无法拒绝他。
因为他是她有生以来,遇到的唯一一个无条件、无保留热爱她的人。他一直在鼓励她,把她最真实的才华,和她写出的作品有多么杰出真实地告诉她,激起她继续写作的动力。
就像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总有一个优秀的女人一样,这个成功的女人后面同样有一个优秀的男人在支持着他。
伦纳德的一生就是为伍尔夫而活的。
他一直欣赏着她的才华,无条件地支持他爱着的这个女人,他认为“她就是那种血液里流淌着香槟酒的女人,天生就让人沉醉。”
对比那些被爱人榨干了才华的女人来说,伍尔夫无疑是幸运的。
他如同生命之火,悄然点燃了她生的激情。
伍尔夫在日记里写:“没有他,我想我早就自杀了。”
而在伦纳德而言,没遇到伍尔夫之前,正如他写给伍尔夫的信里所说:“我自私、嫉妒、残酷、好色、爱说谎,而且或许更糟糕。因此,我曾经告诫自己永远不要结婚.......”
可是,看到了伍尔夫,他动起了结婚的念头,而且只想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我并不是十全十美,只想默默守护你,哪怕世界末日我都会爱着你。因为爱没有捷径,我只会一天比一天更爱你。

02.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1912年,两人步入婚姻。

婚后,伦纳德惊讶地发现:伍尔夫不愿同床,不愿同房,不愿生育。
而且,伍尔夫简直就是个堕落凡尘的糊涂天使。除了写作,她对生活几乎一无所知。做饭时,她会把戒指掉到猪油里,参加舞会时会把衬裙穿反,甚至有时候她还会穿两只不同颜色的鞋子。
但是她又热衷于聚会、野餐、爬山和演讲,她丈夫就要时刻准备着,替她收拾背包。他还通常随身带着好几条手帕,以防止妻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把鼻涕擦在袖子上。
三年后,她的第一部作品《远航》顺利出版,而这本书刚一面试,伍尔夫就疯了,无法出席任何关于该书的研讨会和相关会议,于是伦纳德代替她应付记者,尽力不惹怒他们。
天黑后,他坐到伍尔夫房里,给她读《一千零一夜》,收走她手边的剪刀、偷藏的安眠药,以及鞋带等任何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等她熟睡,再带上门出去。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伍尔夫每年都有新作问世,而且每一部作品都在伦敦文学界引起轰动。
写作中,她常常十几天足不出户,不让任何人碰她的手稿。
她经常对丈夫说:“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不幸的小鱼,与一只巨大而骚动的鲨鱼被关在同一个水槽里。”
而她的丈夫总是拍拍她的肩膀,安慰她:“别害怕,我有一个钓钩,我去钓那条鲨鱼。”
我愿化做天使,以我的生命和荣耀起誓,在永夜的黑暗中守护你前行,无论你堕落与否,我都将站在你身旁默默守护。

03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伦纳德也曾经想过有自己的另一番作为,毕竟,他曾经是剑桥大学的高才生,是社会活动家,是小有名气的作家。
所以,他曾经写过一篇小说《智慧的童贞女》,并借着男主人公说出自己的苦闷:“长着白皮肤和金色头发的苍白的女人.......是冰冷的,同时也使人冰冷,无论你怎样努力,她都拒绝融化。”
没想到,即使用的是笔名,还是被敏锐的妻子怀疑了:“这小说似乎与你的风格很像,这不会是你心中所想吧?”
伦纳德当时支支吾吾敷衍了妻子,当他第二天早上发现妻子床头有摆了一瓶安眠药时,他立即向刊物发行部寄过去一张支票,把所有还没出售的杂志买下并销毁。
从此,他再也不写任何文字。
他是伍尔夫的第一个读者,常用她可以接受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提出修改意见。
创作《到灯塔去》让伍尔夫伤神过度,整整有九个月她终止了写作,写作到一半时,出版社退回了样稿,因为这个时候的她声名大振,让那些名作家们感受到了威胁,所以他们向出版社联名抗议,说如果再出版她的作品,他们就拒绝写作。
伦纳德压下了退稿,开始与伍尔夫的前夫商量开一家出版机构,主要负责出版伍尔夫的作品。这家叫霍加斯的出版社,后来成为英国文学界相当著名的出版机构。
乱世繁华,只为你倾尽天下;苍水蒹葭,只为你归田卸甲。
伍尔夫的前夫曾经建议伦纳德将她送去精神病院,认为在那里她可以得到专业治疗,或许会有转机。可是,伦纳德说:“我从没有对外界告知她的病,送她进精神病院也不是好主意,那样,太多好奇者会纠缠她。我想,我一个人承受就行,至少她得到了安宁。”
“我甘心面对她带来的所有折磨。婚姻之内,所有付出都很平淡。她是个天才,这就足够了。”
而让前夫觉得神奇不已的是,只要伦纳德把手按住伍尔夫的肩膀,她立即变得安静,当伍尔夫把手交到丈夫的手里时,她的神情也近乎神圣。
而伦纳德为了妻子特意建立起来的这个出版社,无疑也是他的另外一个神圣之处。
在这条名为守护的漫长道路上,什麽都有…悲伤、快乐、寂寞、孤单、些许的温暖、安慰,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自由…但是…就唯独没有尽头。

04 我还在陪着你,和你的文字
即使有伦纳德的尽心呵护,伍尔夫的病还是越来越重。
1940年,伍尔夫的《幕间》草稿即将完成,没想到,房子被德国的战机炸毁了。伍尔夫想到自己花了三年时间的草稿就这样被炸掉了,大受打击,呆呆地坐在废墟前喃喃不已:“写它,我花了三年时间,三年时间。”
可是,没过几分钟,伦纳德拍打着身上的残火,捧着手稿从房子里冲出来:“看,我把它抢回来了。”
他们搬到了出版社,伦纳德自学了排版和印刷,一个人操作那台本来需要四个人才能操作的老式机器。没想到,几天之后,德国的炸弹又把印刷厂夷为平地。
当时,伍尔夫真是特别绝望,可是伦纳德一直在鼓励她。
接下来,伍尔夫一直在租借的阁楼里继续写《幕间》,而伦纳德则每天去废墟上,试图重建印刷车间。
1941年3月28日,伦纳德从外面喜气洋洋冲进来:“亲爱的,我订了一台新印刷机,明天我就给《幕间》制版。”
可是,没有听到回应。
房间里没人,桌上整齐的书稿旁有一封短信。“我感到我又要发狂了。我觉得我们无法再次经受那种可怕时刻.......你已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我无力再奋斗。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我相信,再没有哪两个人像我们在一起时这样幸福。”
几个星期之后,伍尔夫的尸体被发现,她在衣服的所有口袋里装满了石子,投了河。
伦纳德没有把妻子的死告诉任何人,参加葬礼的只有她的前夫他的好友斯特雷奇。
无怨无悔奉献了29年之后,他还是决定独自承受这一切。
新的印刷厂已经建好,他把她的骨灰埋在院子里的一棵树下,几个月后,《幕间》出版,扉页上是伦纳德写给妻子的一句话:“你说过我们要一起死的,你失信了,可我还在陪着你,和你的文字。”

05 写在最后
伍尔夫在临死前给伦纳德写的最后一封信中说道:“要直面人生,永远直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永远地了解,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
在她的墓碑上,刻着她的小说《海浪》的尾声:“死亡,即使我置身于你的怀抱,我也不会屈服,不受宰制。”
伍尔夫,就是那种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的人。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飘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