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行记 • 02 • 敖包相会那达慕
我兄弟两家结伴自驾游,去了蒙中锡林郭勒~赤峰地区。当年很懵懂,听说锡蒙草原很漂亮,赤峰的达里诺尔湖能观鸟,揣上本内蒙地图册,一起奔往张家口。途中有个鸡鸣驿印象很深,号称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活化石” ,今天才搞清此驿地处京冀搭界处。

路过张家口,不晓得是“长城博物馆”的美称,但知道早年那里是察哈尔蒙区的首府。抗战末期,苏蒙联军进兵中国,在这一带和日伪军大打了一仗。如果不是国军阻止其入关,美军在塘沽登陆,苏蒙联军就一路打下去了。

出张家口一路爬升北行,至坝上野狐岭,历史上是通往坝上漠北的咽喉地段黑风口,今有“ 北疆军事要塞旅游景点 ”,建有苏蒙联军烈士塔和陵园。一旁“草原天路”东西段交汇,夏季的周末时常大堵车。

那次是 2003年暑假期间,京城上班族的工作日,在草原玩了四天,见识了“风吹草低见牛羊”。之前写了详细地游记: https://www.douban.com/note/797430869/?_i=7650030XBq6Qik

2010年夏天休假,又与内侄结伴去了内蒙。这小伙念书时太不用心,服役两年一直在大院门口当礼仪兵。退伍后职校培训期间拿了驾照,带上他去北疆游学消夏。

没进过京城的大兵,不知道大裤衩和天安门广场真实尺度。秀才与兵胆都挺大,无视警示闯进三环,跟着车流上了长安街,穿行帝都,那年头电子眼不太灵。中关村北街大排档晚餐,街头大屏幕看了场“人在囧途”。

去锡林郭勒,换条路线走。过了延庆下高速往赤城,新手走公路提升能力更快,我喜欢玩在途中。没留意日期是周五,晚上到赤城,客房全给京城客住满了。城南兴仁堡客栈老板仁义,让我们车停门口大堂过夜,我们谢过借用了洗手间,车子后排能放倒作床,夜晚凉爽两人睡得挺踏实。

国道239沿白河河谷一路北上,与大明边墙在此相遇。赤城县境内留存的多座古军堡。

河谷中的古云州堡,是明代云州守御千户所城的遗址,并非辽、金、元时云州之所在。辽金元云州遗址在现云州乡政府东侧宽广阔处。 著名的“土木之变” ,瓦剌军经白河谷南下,截住了溃逃还京的明军,俘获英宗帝……之后“ 夺门之变”,明朝那点事挺精彩。

赤城县北的独石口是沽水入塞的山口,此段长城与通常见到过的长城完全不同,没有垛口,只有用片状石块堆起来的墙体,至今保存完好。

独石口以北便是坝上草原,沽源县域平均海拔1536米,降雨量较多,有条件牧转农,但滦河依然保留了天赐之态。

“说走就走”的旅行,没太在意天气,我两个风雨中到内蒙。

锡林浩特城南的平顶山,这次知道车子能开到山顶凹部,省时省力。

山顶“玛尼堆”,蒙古人称“敖包”。 草原先民崇拜自然神,祈祷祭敖包源自起萨满教祭“长生天”;草原茫茫,人们使用垒石当作路标,发展成保护神……

添上两块石片,拜一拜。下山后雨小多了,祈祷一下挺灵验。

锡林浩特市区, 共和国之前为蒙古阿巴哈纳尔部驻地。“阿巴哈纳尔”蒙古语为“叔叔们”之意,因部落首领为大汗同父弟后裔,故将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哈纳尔”部。“贝子庙”是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庙。

远离京客,去往锡林浩特市东北250多公里外的乌里雅斯太镇。

乌里雅斯太镇是东乌珠穆沁旗府驻地 。乌珠穆,蒙语的意思是葡萄,沁的意思是乡。乌珠穆沁部是蒙古卫拉特人的部落之一,他们原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驻牧,那里漫山遍野都是甜美的野葡萄。

北元时,漠西北的牧人部族间发生纷争,乌珠穆沁部南迁漠东南,在大兴安岭西“乌拉盖高壁”湖周边的草场驻牧下来。大清时分设左、右两翼旗,共和国时称东西旗。

次日晨蓝天白云,街道广场上不见昨晚热闹场景。镇上的人周日哪里去了?我们的接下去走边境去阿尔山。 哈哈,镇东北大草原上,好多人啊!

东乌旗府在举行“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和“游戏”。

牧人们说,今年雨水好,牲畜增加头数,旗里就举行 “那达慕” 庆贺。 “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古老而又神圣。

清代,官方定期召集 “那达慕”大会,以苏木(军镇)、旗、盟为单位,牧人和运动好手汇聚,投入到搏克、赛马、射箭、祭敖包、商品交易等活动。

搏克、赛马和射箭为蒙古人“男儿三艺”。

搏克手身穿皮制“昭德格” (坎肩)和白色肥大跤裤,足置牛皮靴子,脖子套上彩色绸缎制作的“将嘎”。

佩戴江嘎的都是优秀搏克手,将嘎跟奖牌的意义是一样的,获得胜利的次数越多,其彩色绸条也会越来越多。

这位两先生精通汉语,大个头是自治区级的 “将嘎” 获得者,回老家助阵的。

以往获得名次的搏克手,除了物质奖赏外,高僧还把印有神圣经文的将嘎戴到他们脖子上……

现在,大型那达慕大多是官方主办的。

官方举办的比赛“ 将嘎 ”由官员授予。

官方那达慕也是农牧物资交易会。

许多商人带着家当来赶会,会场旁成了营地。

东乌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最远的牧区距离旗府有330公里路程。 境内资源挺多,靠近大兴安岭的东南部,宜农。七万人中 ,四分之一是汉族,他们多定居于城镇工矿点及农区。

东乌北部与外蒙接壤,出旗府北库伦庙六十公里有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为东蒙南满地区面向俄蒙开放的重要窗口。

我家老爷子去没出过国,为助其一乐,2012年时陪他去那里看1046界碑和“外国”。

东乌北部边境内外景色完全相融,边防军不允许游客在边境路上自由行。

那次途中,路遇牧人指示我们去神山~乌里雅斯太山,主峰海拔1050米,突起于草原之上。古往今来,乌里雅斯太山一直就是当地牧民敬重的地方。

登顶俯瞰大地,东乌草原的风光尽收眼底。

一行人在山下蒙古人家尝了正宗蒙餐,家人多不适,半壶马奶剩余被我独享 。

去神山的岔路口距离城北库伦庙15公里,离开大路向东北约10公里处,现有指示牌了。

东乌城北的库伦庙,是蒙区佛教“三大库伦”之一。该庙起初只有几座蒙古包,四周筑库伦(院墙),喇嘛在内修行,得名“喇嘛库伦”,鼎盛时有近1600名喇嘛。共和国初期旗政府曾设在庙中,“十年动乱” 全部被毁 。应旅游发展要求,乌旗府重修寺庙向游客开放。

东乌旗城北约50公里,萨麦苏木境内的“ 巴彦敖包”是东乌旗最大的敖包,早年由库伦庙组织祭奠,相传已有300多年祭祀历史。注意,城北偏东,名字是音译,叫“巴音”、“白音”、“巴彦”都行。

现在有专门的民间组织负责祭奠。

每年农历六月初,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周围几百里范围内的牧人 、生意人,着节日的盛装云集,登上敖包山祭祀,酬谢长生天赐予雨水,祈求日后得到更多的雨水。

敖包祭奠是朋友们相会的好机遇。 贡天诵经、转塔膜拜、祈祷平安等祭祀仪式结束后,举行“那达慕”大会。

正宗的赛马和摔跤比赛要在真正的广阔天地进行。

数万人车马聚集,包帐连片,饭馆、茶舍开张,热闹非凡,彻夜不眠。

很多人还会下到湖边祭奠另一处敖包。青年男女们则四处游玩,倾诉衷肠,相约再见的时日,所谓“敖包相会” 。

盛会结束,聚集的几万人四散而去,草原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 那达慕 ”与“ 祭敖包 ”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Skrifa til dauð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22 17:25:20
-
混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20 15:20:55
-
逆风局砖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8 21:20:45
-
豆友255078832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2 17: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