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薛涛:从捡垃圾到一个亿
原创 作者:秋迟 全球创新管理项目中心 发表于上海


薛氏,并非薛涛家乡当地的望族大姓。 因此,势单力薄再加上身体瘦弱的小薛涛,学生时代总免不了同龄人的欺凌。 于是,薛涛从小便养成了强身健体的习惯。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薛涛将拳头挥向了那个比他高大一头的赖皮熊孩子,硬生生跟对方打了个平手。 初三年级时,县里举行3000米长跑比赛。薛涛一直到现在还记得,3000米的长度换算成跑道圈数是7圈半,同时也清楚地记得他那天发着39度的高烧。 咬着牙跑到第二圈时,薛涛突然感到鼻腔中一股腥热传来,顿时,鼻血直流。 然而,他却没有停止奔跑的脚步,跑过弯道,跑过看台,即使衣服上已经喷溅得全是鲜血,即使这一幕早已吓坏了观赛的老师同学们…… 直到7圈半后,他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最后因为体力不支送入了医院。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小瞧薛涛。

薛涛说:认定的事情,即使拼了命也要的做好。 在汉语言如今约定俗成的词义里,“拼命”可能只是一个努力程度的形容词,但那一天的赛道7圈半,他可能真的是拼了命。 自那之后,拼命开始成为他的人生常态。 很遗憾,和很多特长生相比,学生时代的薛涛并没有因为自己在体育上的天分而获得命运的垂青。2000年,当全人类在漫天的烟花下、在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中迈入新千年的公元纪年时,17岁的薛涛却因为家中经济困难辍学了。 怀揣着170块钱,他从阜阳老家来到杭州。然而,这词章诗兴里锦绣繁华的天堂之地,却让他认识到了社会的残酷。胸无长技,因为工作机会较少,年轻的他久久找不到工作,很快便身无分文。但薛涛却并不甘心向他人伸手乞怜,而是在心中暗暗起念:就算是捡垃圾,也要捡够足够的路费回家再做打算。 果然,一语成谶。 走投无路的薛涛真的去捡垃圾了。 恶臭扑鼻,灰头土脸,垃圾堆里,早在20多年前,薛涛就学会了后来的魔都热词新技能——“垃圾分类”。就这样,他一连干了20天,赚到了240块钱。

回到家之后,但薛涛的出现了人生的转机。因为年龄小,加之当时中学的班主任姜老师非常看好他,几次三番来到家中和他的父母沟通让他继续投入学业,也正是为此,姜老师成为薛涛一生的导师,回到学校后被姜老师任命担任了班长,并在第二年荣获了县级优秀班干部的荣誉称号,这样的管理经验为薛涛后来组建和管理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考上高中后,父母综合考虑了家中经济情况后决定让成绩不好的薛涛出去打工学习技能。2003年在张家港一家机械厂当学徒时,薛涛拿着两块钱一小时的工钱,干着夜以继日的工作,勤勤恳恳,8毛钱一包的挂面,能够薛涛吃早晚两顿,只有中午在厂里的一顿才能吃到带油水的菜。与此同时,加班与辛苦做活成了薛涛的常态,拼命奋斗的薛涛甚至被工友说——“你脑子有病!” 在车床厂做工时,薛涛为了赶工期常常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两天一夜不合眼,浅眯了4个小时后,又是一天一夜的高负荷工作,实在累得受不了了,便就地在车间里铺上纸板躺一会。大大开了眼界的徒弟对他说——“师傅,你不是人,是魔鬼!”薛涛听到后还比较兴奋,跳起来双臂一振,大声说:“我就是魔鬼!”薛涛始终认为,努力刻苦一定会有好的收获。“心之所向,身之所赴,不觉累也!”星光,从来不会辜负一个努力夜行赶路的人。 2008年,渐渐将模具开发技术修炼得有点火候的薛涛下了一个决定——自己开创事业。开始的三年也是只能够勉强糊口。2010年底,此时他搜遍全身上下只有五千块的积蓄,在多方筹措后用五万多块钱买了人生第一台机器,但在薛涛眼里依然是——虽千万难,吾往矣! 就这样又做了两年多,2012年4月25日江苏宏仕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除了模具开发外,薛涛还将业务扩展到了各类五金冲压件,环保型空气除尘滤芯端盖及滤筒除尘器配件等。

说是公司,但创建之初的宏仕达本质上更像是一个家庭式小作坊而已。除了那台机器外,艰苦的创业岁月里陪伴在薛涛身边不离不弃的,便只有那辆整日陪着他只有自己的结发妻子和陪他风里来雨里去的摩托车了。 何其幸哉,薛涛遇到了一个和自己品行相似的贤妻良伴。和“狠人”薛涛一样,他的妻子同样隐忍、坚韧,含辛忍苦,甘于磨难。即使是临盆在即,也始终工不离手。薛涛回忆道:生二女儿时,下午就要去医院生产,上午还身在车间…… 2010年时,薛涛打篮球时出了意外,在抢一个篮板时,伴随着“咔吧”一声,他的腿骨整整断成了三截。在所有人惊愕的注目中,他硬是忍着钻心的疼痛自己骑摩托车来到医院。 然而,为了节省费用他却误听了庸医之言没有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耽误的十几天后仍然不见好转,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立刻手术,只是难度和费用比开始的时候更高,此时的薛涛也根本承担不起高昂的钢钉费,只能借着朋友的三千块钱,在折断处的上下三截骨头间各钻了一个洞连接起来,钢钉直插骨中,向串糖葫芦一样,彻骨之痛,可想而知。 众所周知,伤筋动骨一百天,但“魔鬼”薛涛却仅仅在医院住了一周,出院后第二天便两只脚一瘸一跳地走进了车间……

苦终尽,甘终来。 在薛涛的不懈努力和正确经营下,2012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六七十万,从此以后,便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迅速扩张,如今已达数千万之巨,而公司职工规模也从此前的夫妻作坊扩充到百人之多。 薛涛常言,商海沉浮似行舟,不进则退,危机感、创新力的保持至关重要,为此,宏仕达建立了强大的模具开发设计师团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能够独立完成车、铣、刨、磨、钻、冲压、切割、折弯、卷板、铆焊、热处理等工艺流程,傲立行业龙头。 左手产品,右手客户。在薛涛看来,解决客户的问题,才是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客户体验,至高无上,甚至可以不计成本。有一次,客户退回来一批从宏仕达购买的产品,即使这批产品的总货款仅有500元,但薛涛却二话不说便立刻根据客户要求赔付了对方两万八千元,随后才慢慢调查起货物不合格的原因,即使确认出错原因并不全部在己方,薛涛也没有向对方索回赔款。此举让对方深为触动,随后多年来所有的订单都锁定在宏仕达拿货。 除此之外,薛涛还立足于“一切方便客户”的角度,建立了一站式的采购平台,不管是菱形网、中心管、圆孔网,客户均可以进行一条龙式的购买组装。 展望未来,薛涛踌躇满志:营业额明年突破一个亿,五年内更上一台阶!行业排名也要在三年内从如今的国内前三迈向细分领域第一,并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从捡垃圾到一个亿,薛涛仅仅用了20几年。 但即使是这样,你别指望着能够从他身上讨得出什么成功秘诀,问急了,他回答你的便是——努力努力,还是努力,没有怀才不遇,只有努力不够。
如果您也对此类课程感兴趣,欢迎参加我们的公开体验课,点击“免费体验”报名,试听名额有限,报名请从速!

第60期即将起航——
· 全球视野 深耕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