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入选“2022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TOP 100的5本文津好书

TOP10:《砚史——清初社会的工匠与士人》大众类十大好书
TOP20:《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学术类前二十
“2022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评选近日在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的学界代表,媒体人、书评人等近数十位评委参与评选活动。今年是第十届好书评选,进入终评的100种图书,有许多来自商务印书馆的月度十大好书,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入围的5本好书,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砚史——清初社会的工匠与士人》
一部透物见人的物质文化史力作,
既有“物”的光芒,更见“人”的精神。

〔美〕高彦颐 著
ISBN:978-7-100-19612-3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定价:158.00元
本书目录
不合时宜的慢书/ I
致谢/ VII
导言/ 1
第一章紫禁城造办处:皇帝、包衣、匠役/ 15
第二章肇庆黄岗:砚工/ 65
第三章苏州:女工匠/ 107
第四章从苏州至全国:顾二娘的超品牌/ 159
第五章福州:藏砚家/ 205
结语:文匠精神/ 255
实践文匠精神/ 258
金农和高凤翰/ 261
从士大夫到工匠型学者/ 267
文匠的性别问题/ 271
附录1 清初文献记载的顾氏砚总录/ 275
一、大致年代确定者/ 275
二、年代不详者/ 279
附录2 各大博物馆藏带顾二娘款砚/ 281
附录3 福州赏砚圈成员/ 285
附录4 林涪云编辑《砚史》的版本史/ 289
参考文献/ 295
他山之石,可以攻“砚”:读高彦颐《砚史》/ 319
译者后记/ 329
精彩展示

内容简介
高彦颐教授倾十余年之精力,聚焦书写用具兼文玩的砚台,以此切入清初工匠与士人之间、性别之间、身体经验与知识生成之间的互动等社会问题,可谓别具慧眼。此书通过文献解读、田野调查、器物鉴赏、工艺过程描述、文人酬唱题铭、市场品牌营造,对以制砚名家顾二娘及其福州赞助人为中心的个案,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堪称一部学术力作。而其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观察与分析方法,也为物质文化领域辟出一条新径。
全书除“导言”和“结语”部分,共分五章。每一章都设置在不同的具体地方:紫禁城里的皇家工场,广东的采石场,苏州及南方其他地方的砚台雕刻工场,福建收藏家的家里。作者追查了砚台在宫廷与社会之间的运动轨迹,并通过砚台的整个社会生活,带入了与砚台相关的制作、使用、收藏和写作的人的生活。此外,这项研究亦展示了这个小物件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和技术投资。
作译者简介
作者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系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其研究方向是古代晚期和近代的中国科技与性别/妇女史、物质文化,著有《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等。
译者詹镇鹏,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从事明清中国艺术史、物质文化研究,曾于《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故宫学术季刊》《故宫博物院院刊》,Late Imperial China,Arts of Asia,Religion and the Arts等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
《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
一部代表了近期国内外高水平的丝绸之路研究论集

荣新江 主编
ISBN:978-7-100-20826-0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198.00元
本书目录
汉简中的玉门都尉和玉门关 •••••• 张德芳 1 营盘墓地出土漆器的年代及丝路漆器西传 •••• 于志勇 34 泰国三乔山(Khao Sam Kaeo)遗址发现的汉代遗物及有关问题 •••• 刘文锁 52 中华文明在中亚南部的流传 ••••••• 罗帅 67 从新疆出土古纸中棉纤维的出现谈起 •••••• 庆昭蓉 82 吉尔吉斯楚河流域出土的唐代佛教遗存 ••••• 张建林 136 从西域到中亚:汉地佛教艺术的西渐 ••••••• 姚崇新 157 中亚地区佛教遗存中的中国元素 •••••••••••• 李 肖 林铃梅 201 大夏语中的中古汉语借词 ••••••辛维廉(Nicholas Sims-Williams) 225 丝绸之路上的“吴客”与江南书籍的西域流传 •••••• 荣新江 236 关于古代于阗“税”的辩考——基于策勒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于阗语案牍所做观察•••• 段 晴 254 Slaves of Merchants and Mandarins in Tang Dynasty Caravans(唐朝商队中商人和官僚们的奴婢)•••••• Jonathan K. Skaff 277 《唐天宝二年(743)交河郡市估案》新探 ••••••• 陈烨轩 306 日本古写经的形式与字样 ••••••• 高田时雄 344 略论《梵语杂名》汉字音写方式的发声特色••••••••荻原裕敏 庆昭蓉 356 西域石刻在晚清民国的流传与研究 •••••• 朱玉麒 372 斯文•赫定与俄罗斯中亚探险家 •••••••••• 波波娃 413 Money on the Silk Road – Research at the British Museum(丝绸之路上的钱币——基于大英博物馆的研究) •••••••• Helen Wang et al. 421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克里米亚——《克里米亚》一书的简介 ••••• 林铃梅 453 “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国际学术工作坊纪要 ••••• 陈烨轩 462 后记 •••••••• 荣新江 469
精彩展示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中华文明传播史研究丛刊”甲编第一种,以汉唐之间丝绸之路上中国文化的西传为主要研究主题,在同题工作坊研讨会发表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修订,汇辑成书。
内容大致分三个方面:一是从考古的角度来研究丝路沿线出土文物和文献中有关中华文化西传的内涵,其中包括最新的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发现,以及中国学者近年来对中亚地区的调查成果,还有简牍、漆器、纸张的研究。二是从文献的角度来研究汉语、汉文文献、中原的典章制度等沿丝路向东西方传播的情况,其中包括对新出于阗语文书的最新解读。三是从学术史的角度探讨有关丝绸之路上保存的石刻、钱币以及其他中国文化遗迹的研究,充分发掘古今丝绸之路探险中的资料。总之,这是在《中华文明传播史》的总体框架下,对早期丝绸之路上中国文化遗迹、遗物的深入探讨,是近年来有关丝绸之路研究的最近成果。所有论文都是首次发表,代表了国内外丝绸之路研究的较高水平。
主编简介
荣新江,北大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关系史、丝绸之路、隋唐史、西域中亚史、敦煌吐鲁番学等。著有《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
《探索与反讽——暹罗研究四十年》
著名民族主义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40年泰国研究的学术之路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著
杜洁 译
金勇 校
ISBN:978-7-100-20136-0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定价:78.00元
本书目录
一生的承诺: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的泰国研究(塔玛拉· 路斯) ...... 001
对泰国国家的研究:泰学研究现状 ...... 021
撤军症候:1976 年 10 月 6 日政变的社会和文化面向 ...... 060
《镜中》导言 ...... 095
暹罗现代谋杀及其演变 ...... 129
共产主义后的激进主义:泰国与印度尼西亚 ...... 147
两封无法寄出的信 ...... 163
怪兽奇闻:阿披察蓬· 威拉塞塔恭影片《热带疾病》在泰国的反应 ...... 166
轮番上演的反讽:广告牌、雕像和 T 恤衫 ...... 185
《俗物人间》 ...... 193
译名对照 ...... 203
精彩展示

内容简介
暹罗即今日泰国,作者出于研究习惯仍使用“暹罗”一词。本书原著于2014年由康奈尔大学出版社东南亚研究中心出版,收录10篇文章,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一生中关于泰国研究的论文、评论和随笔按照年份和主题进行综合编排。其中一篇是他人为该书撰写的导言,相比于广告宣传语、肤浅的赞美之词,这篇导言深刻的揭示了安德森教授暹罗研究的过程,对于阅读本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余九篇是安德森教授暹罗研究的文章,不仅仅是学术论文,还有一些作者撰写的导言、影评等,前后逾时40年,对于纵向了解泰国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社会发展,十分有益,且具有极高的可读性。例如第一篇《对泰国国家的研究:泰学研究研究现状》,最早发表于1978年,虽然发表于40年前,但时至今日仍是泰国现代政治研究必读的一篇文章,可以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引导了此后40多年的泰国研究,在全球泰国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性的转折意义,为此后大量的批判性泰学研究确定了基调。
作译者简介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1936—2015):美国康奈尔大学荣休教授,当代最重要的民族主义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政治学家、东南亚研究专家。先后于剑桥大学主修西方古典研究和英法文学、康奈尔大学专攻印尼研究。1983年出版民族主义研究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此外还著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革命时期的爪哇》《镜中:美国时代之暹罗文学与政治》《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和《椰壳碗外的人生》等。
杜洁,复旦大学法学硕士,电子科技大学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泰国政治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现任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泰国研究中心教授,四川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人文社科法律分委会副主任,成都翻译协会副会长。主要著作和译著有《马克思主义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泰国研究回顾》《东南亚研究回顾》(四川大学出版社)等,多篇泰国研究论文和译文发表在Aisa Dialogue(《亚洲对话》)以及《东南亚研究》《南洋资料译丛》等国内外期刊。
《鲁迅研究笔记》
对鲁迅思想的把握,有根有据,成一家之言;
对鲁迅灵魂的剖析,中肯体贴,细微处见真精神。

王得后 著
钱理群 选评
ISBN:978-7-100-20370-8
开本:32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68.00元
本书目录
前言(钱理群) ........ I 辑一 立人:鲁迅思想的出发点、归宿与中心 .....1 《鲁迅教我》题记 .....3 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 .....8 鲁迅思想中的人性问题 ........40 [钱理群评点] .......69 辑二 “一个看透了大众的灵魂的人的灵魂,是怎样的” ——《〈两地书〉研究》 ......75 “相依为命,离则两伤” ......77 在母亲和儿子之间 ........119 走人生的长途…… ........145 [钱理群评点] .........167 辑三 鲁迅与孔子的根本分歧 .........171 鲁迅与孔子的根本分歧 ........173 鲁迅为什么“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206 鲁迅为什么反对“中庸” .....233 [钱理群评点] .......248 辑四 鲁迅文学与左翼文学的异同.....259 鲁迅文学与左翼文学异同论 ......261 鲁迅思想的否定性特色 .....287 鲁迅与成仿吾们的分际 ——“鲁迅左翼思想”的特质之一 .......316 在暴力与暴力革命的年代 ——关于鲁迅左翼思想的一点思考 .....335 [钱理群评点] ......351 辑五 接着继续讲 .......361 从鲁迅出发,回到人类生存、温饱和发展的抗争 ——为一九九三年“鲁迅研究的新路向”研讨会而作 ....363 从“索薪会”到“走投无路” ........372 挤 .......376 鲁迅为什么憎恶李逵 .......379 国民性是根本的政绩 ......382 奴隶语言和奴才语言 .......385 生存不是苟活 ...393 [钱理群评点] ....396 “如一箭之入大海” ——《鲁迅研究笔记》总评(钱理群) ......400 王得后学术年表 .......403
精彩展示

内容简介
《鲁迅研究笔记》是一部论文集,作者是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鲁迅研究专家王得后先生。王老师长期从事鲁迅思想研究,发表专著若干,研究水平和成果得到钱理群、陈平原等著名学者的认可、称赞,是中生代鲁迅研究的主要学者。
钱理群教授亲自从王老师众多研究著作和论文中,为本书选取了20篇文章,编为五辑,并为每一辑写了点评,为全书撰写了总评和前言。
全书的五个部分,分别阐述了鲁迅思想的总体性质,处在婚恋、母子、父子关系中的鲁迅的灵魂样态,鲁迅对孔子和孔学的批判,与左翼文学的异同,以及一些余论和杂文。全书研究功底扎实,引述精博切要,对鲁迅思想的把握,有根有据,成一家之言;对鲁迅灵魂的剖析,中肯体贴,于细微处见到鲁迅的真精神。
作者简介
王得后,著名学者,曾任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76年调入北京鲁迅研究室,从事专业研究。著有《两地书研究》、《鲁迅心解》、《(呐喊)导读》、《鲁迅与中国文化精神》、《人海语丝》、《世纪末杂言》等专著。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等。
《土豆的全球之旅——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全球性食物土豆的逆袭之路
〔英〕约翰·里德 著 江林泽 译 ISBN:978-7-100-19873-8 开本:32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定价:68.00元
本书目录
引言 ...1 致谢 ...5 图片列表 ...8 第1部分 南美洲 第1章 从安第斯山脉到火星...3 第2章 土豆究竟是什么...31 第3章 驯化...43 第4章 来自何方...61 第5章 美味佳肴...95 第2部分 欧洲 第6章 寂然的狂喜...119 第7章 昔日时光...145 第8章 令人沮丧的食物...171 第9章 土豆生长之地...203 第10章 饥荒的种子...235 第11章 亚当的子孙...259 第3部分 世界 第12章 致命的疾病...289 第13章 利用科学...321 第14章 肩负使命之人...345 第15章 环球之旅...359 第16章 发展中国家...375 第17章 苹果的价格...391 参考文献 ...402 索引 ...414
精彩展示

内容简介
从秘鲁库斯科太阳神庙里的黄金土豆,到生长在爱尔兰泥地中的同类作物;从如今中国大量种植以制作麦当劳薯条的食材,再到对其基因组的全面测序,比顿夫人、查尔斯·达尔文、列宁等名人故事点缀其间,土豆的历史既引人入胜,又令人直呼过瘾。在人类文明史的灿烂画卷中,约翰·里德成功钩沉出土豆故事的整体脉络:从起源到进化,再到进入食谱乃至成为整个人类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神秘欧洲之旅。时至今日,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膨胀,人类生存环境稳定性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在这本对我们往往视而不见的食物进行研究的著作中,里德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向我们展示了土豆仍然可能发挥的作用。
作译者简介
作者约翰·里德(John Reader),英国作家,一位有超过40年经验的摄影记者,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系名誉研究员,除本书外,作品还包括《生命金字塔》(Pyramids of Life)、《消失的线索:寻找最早的人类》(Missing Links: The Hunt for Earliest Man)、《乞力马扎罗》(Kilimanjaro)、《生命的崛起》(The Rise of Life)、《大地上的人》(Man on Earth)、《肯尼亚山》(Mount Kenya)、《非洲:一块大陆的传记》(Africa: A Biography of the Continent)和《城市的故事》(Cities)。
译者江林泽,男,1989年生,山东青岛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在《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Wo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1-11 10: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