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诌万物From A to Z(二)
(本文系按照《记忆内部化实验》所作,由朋友圈所发言论集合而成)
A.一个广为人知的大众谎言就是:大多数人喜欢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
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读的文章逻辑模糊,条理不清,似乎他们都好喜欢或者擅长阅读条理分明,逻辑清晰的文章。
然而事实究竟如何?
没有多少人喜欢逻辑条理异常清晰的数学教科书和数学论文,也没有多少人喜欢以条理清晰著名的分析哲学作品,比如逻辑哲学论。
何来的喜欢逻辑清晰?
说白了,大众喜欢的是不要太清晰,也不要不清晰。总之以自己的理解能力为标准。
人类的大脑不能忍受不清晰,更不能忍受过于清晰。
叶公好龙啊。
B.海鱼能不能做麻辣鱼锅?相信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会选择上网查一查。
然而即便食谱上你找不到用海鱼做麻辣鱼锅的例子,这也不意味着海鱼不能做麻辣鱼锅。
我发现在以饮食为代表的诸多操作性技能领域,从来没有人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质疑,反思和追问。
今天做鱼锅,我爸就不让我用黄花鱼做。我问他原因他答不上来。我说,黄花鱼难道比淡水鱼(常用的草鱼和鲤鱼)腥吗?黄花鱼难道味道不好吗?黄花鱼肉质不适合做鱼锅吗?他都答不让来。
后来我仔细回忆了饮食史的相关内容。知道麻辣是川渝地区和两湖地区的传统特色。麻辣鱼锅也是那头的吃法。这些地区都不临海,自然不会有“以黄花鱼做麻辣鱼锅的传统”。换句话说,如果四川和浙江换一下位置,自然麻辣鱼锅也有可能用黄花鱼。
相比于饮食以外的领域,绝大多数厨师从来没有质疑过菜谱。人们只知道按照菜谱去做。做菜类似于编程。然而在创新程度上却属于两个极端。不得不让人深思。其中可能的原因在于:人们不具备充足的质疑食谱的知识。换句话说,自古以来,人类对营养学,认知神经科学对味道的研究,食物中生物学原理和化学反应认识不足,造成了食物的营养味道成为了很大程度上的玄学,更在于食谱的工序本身蕴含了无数多的生化反应,也就是没法儿通过简单的食谱本身去洞察这种做法会有什么味道。食物本身的玄学+复杂生化反应+个体做菜时的手高手低造成的差异导致了做饭完全是一种实验和摸索,是玄学,试错成本高,因此人们并不愿意去尝试和创新。
这就是我们没有看到更多饮食创新的根本原因。
Ps:今天用黄花鱼做了麻辣鱼锅,味道很好。
C.一场好的恋爱是一次为期一生的哲学讨论班。
D. 世界读书日来临。
然而我建议大家不要读书。一本都不要。
我们需要练习书,我们不需要阅读书。
我们需要的是体系化的知识,我们不需要的是碎片化的信息。
我们需要的是练习百科全书,著名教材,学术专著,伟大论文,工具书,我们不需要的是阅读畅销书,文学书,科普书,哲学书,人文社科书。
伟大的知识分子通过系统化体系化地学习掌握知识而得以内化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深度,知识要刻苦地训练才能掌握。
一个人不可能通过阅读哲学书而成为哲学家,他只可能通过训练哲学而成为哲学家,此道理适用于其他一切领域。
输出远远重要于输入。
伟大的作家不是由于他看了100本书,而是由于他写了100本书,以及背后写废了1000本。
E. 尽管现代人被手机绑架了,然而,很多人并不理解什么叫智能手机,碎片化和自控力的真正含义。
很多人对智能手机所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自控力降低的事实痛心疾首,因此痛斥智能手机,要么改用功能机,要么给手机设置时间限额,要么强迫自己不刷手机。
那么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反过来,你买智能手机的目的是什么?智能手机的意义在于什么?
很显然,智能手机就是为了智能化生活准备的。你买智能手机也应该为了更智能化的生活。
那么显然换回功能机并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考虑一点,大多数人使用智能手机是因为智能手机好玩吗?是像游戏那么好玩吗?显然不是。
我们的精力注意力的分散显然是这样的模式:有人给你发消息或者手机有提醒,你打开手机,莫名其妙就被手机里的信息流吸引了,开始刷起来了,我们玩智能手机不是出于智能手机绝对性的好玩,智能手机毕竟不是游戏,智能手机的好玩是或然性的,你不知道下一个视频下一个文章是否有趣,这才是智能手机好玩的特点----手机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简而言之,手机的好玩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
因此要解决智能手机带来的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抗手机这种或然性的好玩,这种令人好奇的神秘感。
我们要做的是,消除这种神秘感,引导自己的好奇心,赋予智能手机确定性的意义,比如,“只在手机里安装有意义的应用软件。”比如,moocs,微信读书,知乎,豆瓣等。
错的不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智能手机的吸引力,错的是我们把这些好奇心和吸引力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我最后给几个关于使用智能手机的建议,是我在智能手机上引导自己好奇心的方法:
1.不要接受信息,而要创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发微信书评,豆瓣文章,知乎回答和微信公众号文章。创造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用积极有用的方式利用手机。换句话说,即便是低信息质量地刷微信朋友圈,你也可以在朋友圈中通过发表每日关于经济,科技,学术,时政的新看法而避免那种消极意义的神秘感和诱惑力,避免自己因为好奇而不停地刷无意义的微信朋友圈。
2.选择有意义的应用软件。如知乎,豆瓣,华尔街日报和雪球等。
3.卸载无意义的应用软件。如小红书,陌陌,探探等。
4.保持最低规模的生活必需软件。如打车,外卖,电商和社交软件。
5.不要对消费主义跟风,不要追星和八卦,不要被大众潮流捆绑。利用手机进行系统化思考(创造)和深度思考(创造),比如利用手机观看或制作专业视频。不是说不可以用抖音快手创作复杂深度的视频,关键在于你自己能否有意志力不跟风那些无聊的热点,比如你也可以用抖音快手创作你对于竞争性货币体系与区块链技术之间关系的创新型观点的视频,用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富有启发性。
6.追求确定性的意义。创新手机软件使用方式,为智能手机带来的智能化生活创造新的视角和新的观念。你可以在雪球上发表金融学论文,做金融学调查,你可以在抖音快手上做人类学,社会学调查,例如,喜欢黑色丝袜的请扣1,喜欢白色丝袜的请扣2,你更可以在小红书上科普化妆品化学知识,etc。总之,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你可以完全用一种积极有益的心态对待和使用任何软件,哪怕其平台完全就是消费主义和低俗文化的聚集地。记住,创新是解决大部分问题的法宝。
F.补充:我为什么似乎一直在“贬低”友谊?
因为现实中大多数友谊不过是基于低质量平等和低质量合作的酒肉朋友,玩乐朋友。这种关系根本没有办法超越人类自身的局限性。
你没法儿对酒肉朋友和玩乐朋友形成道德感召和精神超越,你没法儿激励朋友做伟大的事。这种合作必然是极为浅层次的。有利则合,无利则分。正如即便是个人魅力强如毛泽东,陈独秀和周恩来也没法儿让他们的玩乐朋友参加CCP的创建。
现实世界中运行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多数都是不平等的。因为不平等至少还可以“迫使”人们做伟大的事,而自由却无能为力。国家强迫人民保卫国家,老板强迫员工让火箭上天,宗教领袖强迫信徒非暴力不合作等等。
这也正是我一直强调的自由的悖论——自由意味着天然没有价值,自由天然意味着价值的荒漠。正由于友谊是一种基于自由交往,自由合作的关系,所以友谊里没有人愿意主动实现价值。人们在迷茫,无价值感的友谊中彷徨。
高质量的有价值的友谊发生在先知,英雄或圣人之间。只有先知,英雄和圣人才能彼此听得懂对方的道德感召和精神激励,为了伟大的事情克服人类的局限,甚至做出牺牲,超越人类。
自由天然意味着一切,唯独没有价值。
G.留学中介中有很多那种简历提升和背景优化的,给同学的咨询首先就是“去乡村支教”“社会实践”“艺术或体育特长”“兼职工作”等等,美其名曰多元化,贴近社会,体验社会,欧美日名校招生官也吃这一套。。。真的是毫无新意。
试想,一个穷困人家的优秀孩子,初中就开始兼职工作,与一个富有人家的孩子去乡村支教,前者的社会实践经历不比后者丰富?然而招生官能吃这一套吗?招生官显然并不喜欢“真正的丰富社会经历”,只喜欢“虚假的贫瘠社会经历”。说白了,镀金而已。我看这些千篇一律的简历和学生背景都快吐了。不是艺术体育特长,就是支教扶贫社会实践。。。Boring
另外,对学生的多元化考核到底有没有别的思路?
当高中生侦探,当警方顾问,自学研究血迹和字迹,建立民间的军事学研究社团,在民间法西斯化民团里当卧底,写伟大的有深度的小黄文,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配乐,去阿富汗战乱地区考察贫苦穆斯林的生活,鼓动伊朗妇女摘下头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民远程教授捕鱼知识等等。。。这些事情难道没有意义吗?难道不比清一色的艺术体育特长和支教扶贫经历有意义,有新意?
H.中国企业的大多数企业的营销策略非常低级,充满欺骗性,夸张其词,丝毫不能取信于人。
在这种环境中,诚实地打广告反而会更有营销效果。
比如,就拿教育培训行业来说。当几乎所有教培企业都宣称自己有独特神奇的学习方法/教育策略,先进的学习技术和学习系统,保证你30天/100天学会,保证你不用下笨功夫就能学会时,这种宣传一来缺乏新意,二来丝毫不能取信于人,三来也不能达到广泛的传播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不神奇的学校,在这里,我们不能保证三十天教会您的孩子,我们没有立竿见影的教授方法,我们没有什么教育秘籍和学习魔法,我们没有学习的速成方法。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我们所有的力量激励和引导您的孩子刻苦学习。”
这么宣传肯定有传播效果。而且能够取信于人。
我们的社会太缺乏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了。
I.说一个冷知识:为何中国的企业级软件领域缺乏伟大的公司和产品?
主要原因:政企关系复杂,企业的偷税和会计造假的迫切需求,政治和商业领域的大规模腐败,文化观念问题等,总之,中国不是一个成熟发达的商业社会。
不多说,举个例子,国企对于企业级软件如ERP软件的需求就比民企大得多。因为国企要紧绷反腐败一条红线,反而比民企更有通过ERP软件来反腐败的需求(通过软件这种技术手段防止企业高管私建小金库,会计造假或非法转移资产,也便于上级机关调查等),因此企业级软件反而在国企里卖得更好得多,比民企好得多,
而民企,尤其是中小型民企,你懂的,不多说,很多时候,公司账哪里是公司账,简直就是私人账!
正是由于缺乏对企业级软件的需求,所以中国企业级软件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唉,技术难以改良或打败政治。
J.在我小时候,NMD和TMD不代表脏话,代表的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两个缩略词最开始的意义了吧。现在的人在军事知识上的匮乏是令人发指的。
在小时候看了成堆的《兵器知识》《舰船知识》和《轻兵器》等军事杂志。
至今仍然记得介绍02年的一期军事杂志介绍到“前苏联经常以极低的价格将过期的弹药卖给第三世界国家。”
当时几乎对这句话的理解停留于表面。
然而背后却反映了苏联国防生产计划和武器库存管理的极端落后,也反映了苏联是真缺钱。
再比如,我还对一句话理解不深,毛泽东经常讲,“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人。武器只是次要因素。”此话虽然不假。却有很多纰漏。
我曾信以为真,原因在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虽然是人,而武器却也能间接反映出人的水平和能力。”
一个诞生了无数先进武器的文明,本身就代表了这个文明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组织力和科技水平,武器不能自己打仗,然而武器先进与否却反映了人行不行。
一个充满内部矛盾的拥有信息化武器的文明在面对一个团结一心的冷兵器文明时,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K.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总会有那么一瞬间感受到神圣的宗教体验,“太阳浮现,圣光微露,启示降临。”当我们沉浸在圣光里,响应圣贤的召唤时,我们就在做着我们的远古海洋中的高分子聚合物祖先所做过的同样的一件事——追逐光。对于任何生命来说,光就是生命,光就是一切生命的开端。无论是低级的蓝藻,还是高级的人类,生命拥有共同的启示和宗教——光。
“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世界开始了,生命诞生了。”
L.为什么东亚人活得这么累?
我给出的答案似乎离经叛道,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东亚的金融体系是一坨狗屎。
正由于长期的金融低效,金融抑制和资源错配,资金没有通过金融体系流向最具价值的企业,反而通过各种裙带关系,被非市场因素干扰而流向了僵尸企业和低效企业。这样大大拖累了中国的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发展。
这还不单纯是市场配置出了问题。还有就是文化的问题。老板给会计点儿好处,会计就敢造假,财务人员挪用公款打赏主播,敢给从未见面的网友几百万(所谓杀猪盘),这种极端非理性行为只有在东亚国家才能发生。我们的文化没有理性传统。在理性的西方国家民众眼中,你们中国人如此对待自己的巨额财产,职业前途,甚至为了打赏主播敢于犯重罪,这都是不可理喻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股市中各种羊群效应和非理性投资。
也就只有在中国,财务人员为了打赏抖音女主播,挪用公款几百万。。。自己被判十几年监禁,这些事儿都太魔幻了。
“我们的文化缺乏理性传统。也缺乏资本主义精神。”
金融体系腐败低效直接导致东亚国家经济发展质量低,效率差,只能依靠更多的时间投入才能追回来。东亚的个人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命工作,也无法弥补一个体系和时代的差距。
M.霏霏:什么叫逆练尼采啊?
高梵:上帝活了!
N.在中国收割韭菜知识付费智商税的人士中,最具迷惑性的就是这三个人:吴晓波,阳志平和武志红。
不多说,你看看他们仿佛把自己错误和漏洞百出的科普写作,营销成大师级水准的专业著作的赶脚。这是非常不好的。尤其是阳志平。故弄玄虚,自己看了一堆科普书,就敢出来教课。
O.世界经济的吊诡之处在于,最具效用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是最便宜的,最具破坏性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是最贵的,如果我们把生命看成是最宝贵的话。
比如,常见疫苗,消毒自来水,常见抗生素和各种化学药品。这些都是生物学和化学的巨大成就,也是人类心智的荣耀,几乎具有无限的效用。从未听说,疫苗公司,供水公司和化学制药公司拥有几万亿市值。
而相反的一面,酒精和烟草,这些都是合法毒品。
茅台几万亿市值,中国烟草总公司,拥有几万亿市值。这简直就是人类的耻辱。
极大提高人类寿命的东西不赚钱,好廉价,而极大破坏人类健康的东西极其赚钱,很昂贵。
这种吊诡,是人类的腐败,堕落和失败的象征。
一方面成倍提高人类生命长度的产品不值钱,一方面大幅度减少人类寿命的产品很值钱。
这就说明人类社会具有根本性的缺陷。
这个缺陷可不单单是一部分人的缺陷,而是所有人的缺陷。
P.中国社会关于创业合伙最广为流传且被很多人相信的一个谎言就是:创业不要选择子女夫妻,亲朋好友或情侣夫妻做合作伙伴。
很简单的道理,有密切关系的人你都合作不好,谈何陌生人或普通朋友呢?
还有很多人总说,怕在利益面前有争端和纠纷,最后,亲切的关系变淡了。
那就是不懂人性了。人性就是想少付出多占有。
无论亲切与否,就是和陌生人,普通朋友合作,也是很容易起争端和纠纷了。不过是由于有亲切关系在,如果有风险,损失会更多罢了。
然而,这样考虑实在是忽略了机制设计和法律的巨大作用。
现代商法体系和企业机制设计已经可以完美地规范合伙人之间的权责分配和付出回报,只要人不是太奇葩,是基本可以把纠纷和争端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的。
只需要注意几点:1.保证有一个自然人股东占有绝对优势的股权占比。比如,一个人占70%。
2.控股股东能赏罚分明明察秋毫,给予其他人足够的激励。
所以,大胆去干吧,和你最亲近的人一起创业。
Q.我看知乎上各种吹欧美日名校博士,或者十四五岁上清华北大,或者某某少年班的所谓天才,还流传出一句所谓的名言“一入清华深似海,从此装逼是路人”,满满的装逼感。。其实吹天才当然可以,不过知乎众忽略了一点,一个低段位的人怎么有能力可以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一个高段位的人?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清北学子认为他所认识的同学是“天才”,他怎么有能力准确评价?这是不是又是一种装逼?有能力评价这些“天才”的人,难道不应该是更强的天才吗?简而言之,比对方弱,无法客观准确评价对方;比对方强,压根就体会不到对方有多强。
R.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当务之急根本不是提供海量的外部援助,发展基础教育或者搭建免费互联网基础设施,而是要极力提高卫生水平,消除各种大规模传染病和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
发展基础教育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作用极其有限。我不指望饱受传染病,营养不良和重金属超标的饮用水摧残的儿童能通过教育系统学到什么东西。他的智力已经受到了损害。
S.很多人对计算机使用存在根本性的误解。
总有人认为苹果电脑那样的产品是好的,因为苹果的产品都对消费者特别友好,非常容易使用。
然而世界上几乎一切发明和工具都应该被设计得易于操作,简单实用,便于上手,除了几种特殊产品。
比如,书籍。
一本书是越容易阅读就越好吗?显然不是。读者读书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而非是简单易懂的信息。
计算机的一部分非常类似于书籍。计算机是思想的机床。计算机处理任何符号,信息和思想。因此至少计算机的软件和内容本身,并不应该以简单易用为主要目标,而应该以提高人类认知为主要目标。事实上,只要涉及深刻的思想本身,就没有容易的事儿。Mathematica再简单易用,也会比拍个抖音视频难一些。我们在设计,选择和使用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时,在某些方面不应该以牺牲思想性为代价追求易用性。
当然,计算机的某些方面也应该追求简单易用。比如硬件上的电源按钮的设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等等那些无关深刻思想的计算机部分。而苹果的产品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实际上苹果已经做的不错了。
然而,真正的计算机革命并没有发生。
T.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出国留学的意义:如果去欧美日发达国家,一年交几万美元学费,最后学到的东西还不如待在家里看过的几百本免费盗版电子书多,这留学又有何意义?高等知识都已经免费了,又何必去国外留学或者上大学?
很多孩子成绩差的贫困家庭,一年花几万去上三表大学,到时候还是找不到工作,究竟有没有意义?这种孩子学习差还贫困的家庭,究竟该怎么办?教育致贫。
U.东西方在科学方面的巨大差距,可以通过一个细节表达:
还记得当年看《史记》时,讲到汉高祖刘邦在应对英布叛乱时,他对手下问,“英布的部众原来都是干什么的?”手下回答说,“商人。”刘邦说,“我知道怎么打败他了。”
这几乎是世界上最早的描述关于职业生涯对个人的价值观塑造的记载。
也就是说,中国人早就知道职业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我们的古人很聪明。然而最终形成理论的却是西方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麦克卢汉,明确提出,职业是一种媒介和工具,而“工具会塑造人”。
这也是很多领域众,科学发现的缩影。
中国人最早发现现象,却是由后起的西方人加以总结,归纳,理论升华和批判。
再补充一点,中国人知道职业对人的塑造这一点知道了两千年。。。然而始终停留在肤浅的现象观察。从刘邦开始,一直到雍正皇帝时期。雍正皇帝就观察说,山西人中最聪明的都去经商了,而没有去考科举。推测说和山西晋商的极度发达,浓郁的商业文化有关系。然而就是没有什么理论。。。也是有意思。
V.中国人讲究团圆过年,看上去特别重视家庭家族关系,为此不惜千里迢迢花费不菲回家过年,然而大家要么都在低头看手机,要么将沟通停留于浅层次,完全缺乏深层情感沟通互动,偶尔的情感沟通都是关于工作,婚恋,事业前途,健康等话题,从未见过哪户家庭会沟通个人信仰,道德感召,人生坎坷和心理困惑等敏感或深层的话题,这样的过年究竟有何意义?一个个的害羞内敛腼腆得像被陌生人围着的小娃娃一样,这样的亲情真的很深?与其说是亲情,不如说是责任感?唉。
W.说实话,中国人的拜年,具备实质意义的核心只有两点:健康和财富。
祝你身体健康!祝你发大财!基本都是这套路。
我从未见过有中国人在春节祝福中说,“祝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也从未见过有中国人在春节祝福中说,“祝你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那么,朝闻道,若破常格,请从高梵起。
我就首先说一句,“祝大家在此新春之际,超凡入圣,返璞归真,天下归心!祝大家成为圣贤,先知和英雄!”
X.我为什么似乎一直在“贬低”友谊?
因为现实中大多数友谊不过是基于低质量平等和低质量合作的酒肉朋友,玩乐朋友。这 种关系根本没有办法超越人类自身的局限性。
你没法儿对酒肉朋友和玩乐朋友形成道德感召和精神超越,你没法儿激励朋友做伟大的 事。这种合作必然是极为浅层次的。有利则合,无利则分。正如即便是个人魅力强如李 大钊,张国焘,陈独秀和周恩来也没法儿让他们的玩乐朋友参加我党的创建。
现实世界中运行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多数都是不平等的。因为不平等至少还可以“迫使”人 们做伟大的事,而自由却无能为力。国家强迫人民保卫国家,老板强迫员工让火箭上 天,宗教领袖强迫信徒非暴力不合作等等。
这也正是我一直强调的自由的悖论——自由意味着天然没有价值,自由天然意味着价值 的荒漠。正由于友谊是一种基于自由交往,自由合作的关系,所以友谊里没有人愿意主 动实现价值。人们在迷茫,无价值感的友谊中彷徨。
高质量的有价值的友谊发生在先知,英雄或圣人之间。只有先知,英雄和圣人才能彼此 听得懂对方的道德感召和精神激励,为了伟大的事情克服人类的局限,甚至做出牺牲, 超越人类。
自由天然意味着一切,唯独没有价值。
Y.只有性会冒犯女性,而一切都会冒犯男性,除了性本身。
Z.同一本书在不同人眼里逼格完全不同。
大多数人认为《公司理财》比《煤矿电工手册》逼格高,一小部分人认为恰好相反。
然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和所用到的数学远远大于前者。孰高孰低自有公论。
人们过高地评价人文社科类书籍,是因为他们有动机,有能力看懂。人们过低地评价理工技术类书籍,是因为他们没动机,没能力看懂。
人们往往过高评价自己能看懂70%,看不懂30%的书籍,而过低评价自己能看懂10%,看不懂90%的书籍。
问题是,为什么看《公司理财》的人大部分比看《煤炭电工手册》的人大部分赚了更多的钱,明明《煤炭电工手册》比《公司理财》更难以掌握和读懂(比如前者比后者要求更多得多的数学知识)?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解释这个现象:1.分配方式 2.行业状况及属性3.知识持久性 4.人们对收入和社会地位的错觉。
1.煤炭行业的分配方式教之金融财务行业更不惠及底层劳动者。2.煤炭行业的状况较之金融财务行业利润率低得多 3.煤炭行业中的技术和知识较之金融行业过时快得多。4.金融财务人员给人一种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错觉,煤炭行业技术工作的收入没那么低,尤其在煤炭行业很景气的时候,而其实一线城市的金融财务的普通从业者也就月收入一两万左右,这可没有煤炭景气时期煤矿工程师月入的几万块收入高。有一定人类错觉的成分在里面。
如果金融行业的技术和知识像工业领域的技术和知识那样发展迅速的话,估计现在的会计核算可能都会用到微分方程这样的数学工具。正是由于财务金融领域的技术变化很小,所以学完了很长时间都不会过时。而电工可不一样了。
在12年之前,鸡西下井的普通挖煤工人一个月也有一两万。比当时北上广的财务工作者收入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