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波伏娃>萨特,萨特之无名序:
這麼說不是沒道理的,縱然我依舊能鉴赏萨特的文采,可是我更在乎的是“人”。纵然萨特在“语言”上实现了他的影响力,纵然他的文字读起来像是有股子“魔法”,导致被梵蒂冈教廷列为禁书。他的戏剧透露人性的骨相。但是,但是呢,人人都可以成为萨特,却没有人能成为加缪。我做了个“弊”瞧见过萨特的配置。寻迹萨特这样人物的人生,他不过是在追求一个“明显的趋势”,这是他的宿命也合乎太阳双子这个配置的趋性。历史的成效就是他很快被“新文学”淘汰,他无法始终走在最前沿。这似乎跟他的取得的成就大相径庭……让人唏嘘,不过他确实是找到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萨特还是做了几件蛮正确的大事,第一我认为是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其次是跟苏联决裂(不过波伏娃早比他有远见),还凭借自身影响力保护了法国甚至半个欧洲的“新一代革命力量。”虽然前半生他是没有这个勇气的,猜想可能是因为经历了二战有关。纵然萨特不是能达到贯透历史的境界。这样的人物也比尼采、鲁迅等角色要有意义的多。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