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走在路上,一年级的儿子说,妈妈,你给我讲一讲自相矛盾的故事。
我随口就说了。苏教版五年级这篇课文我教过好多遍了。
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
刚讲第一句,我就停下来问: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儿子说,不知道。我就想起,之前上课时课件上就会出现这两个兵器的图片,给孩子们理解。我其实没有深究过这个问题,甚至一直觉得多此一举 好好的语文课,介绍兵器做什么?但是在给儿子讲的时候,我就不自觉地介绍了这两样东西,因为不理解矛和盾,就会阻碍对课文和成语的理解。
有一天,他在集市上拿着矛:我的矛锋利无比,什么盾都能被它戳穿。又拿起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任他什么矛也戳不穿。
讲到这里都很顺,没什么问题。
旁边的人说:如果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样呢?那个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了。
一年级的小朋友听到这里完全没什么问题。于是我继续讲结尾: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就是说一个人说的话前后不一致,或者做的事情前后不一致。你觉得我们应该这样吗?小朋友摇摇头说,不应该。
回顾这两分钟的讲故事步骤,其实就是一堂课的步骤。课堂上上课就应该向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才能知道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