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恐惧之简明指南

“You can not live in fear.”——《灵魂战车2》
人类进步第一驱动力:恐惧
如果你喜欢思考,如果你愿意深入探究,你会发现,人类的一切情绪和行为(注1)的根源可以归结于一点:恐惧。当然,有人说是“自卑”,也有人说是“逃避自然”。不管怎样,其实都可以归结为“恐惧”。“恐惧”在这里的意义更多的是个“代名词”。代指驱使我们前进的最深层次的东西,我们是因“它”而不得不前进的,那个“确凿无疑”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它可以说是一股“力量”。是它无形中推动着人类前进。所以,“恐惧”作为这股力量的代称,不具备褒义或贬义,它是个中性词。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它,我们再进一步说明这种最深层的“恐惧”。有人说人类的最深的恐惧,是死亡。我想,不完全对。究其根本,对死亡的恐惧既包含着对“未知”(或不确定性)的恐惧,又包含着“自我”的消亡。若按照佛学的说法,前者即“无常”,后者即“我执”。所以,人的最深层的恐惧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无常的恐惧,二是对自我的执着。
吊诡的是,“恐惧”它既存在又不存在,取决于你怎么看。这里就要提到《金刚经》里的“三句义”了。简单来说就是,恐惧本不存在,因缘际会它存在了,所以恐惧又是存在的。即所谓的“缘起性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均是如此。说到世界,我们活着的世界——是“语言”的世界。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人就居住在这家中。” 假如没有了语言,就没有“谈论”一切的必要了,一切就等同于“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既然我们活在语言的世界,那么“恐惧”就顺理成章的存在了。“恐惧”也就值得被讨论了。
在现实生活中,恐惧的确经常就是以这两个面孔出现的:无非是对无常的恐惧,或对自我消亡的恐惧。这两种最深层的恐惧加起来,成了人类进步的底层驱动力。一个时代越进步,进而从侧面也能反应该时代人的恐惧程度。一如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由这种“恐惧”引发出来的“时代病”也随之而来。当下的时代莫如说是有史以来最焦虑的时代,应对焦虑的自助类书籍都能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而焦虑就是恐惧的衍生品之一。
如何反“恐惧”?
我们要如何应对(最深层的)恐惧,答案其实前面已经给出。 无论你要应对的是何种恐惧,有一点我必须首先要提出。(其次再是具体的方法。)
应对一切恐惧的前提(或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正视它,即“不逃避”。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直面恐惧,不逃避。接下来,才是具体的应对方法。关于这些方法,限于文字,我们这里只谈个大概,因为再具体的话就是无数对抗焦虑/恐惧的自助图书里的内容了。
要应对“无常”的恐惧,首先要理解无常。我们要知道世界本是无常,无常就是其运作规律。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唯有变动才是恒久不变的。其次,我们要学会与之“共舞”,即顺应它。《道德经》告诉我们,最高级的智慧不是单纯地消灭一个事物,而是包含着它的对立面、接纳它继续前进。因为“反者道之动”。另外,世界运动的本质告诉我们,必须要投入生活,去做事情。有些著名心理学疗法,如ACT疗法(注2)就是整个建立在去做事情之上的。这也是我们能保持生活平衡的最好方式。有一个鸭子的比喻极好。鸭子在水面上看似优游自在,实则水面下它是在不停地踩着水。我们要想保持生活的平衡,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世界运动的本质其实也就是生命力、活力本身。生命因运动而存在。保持运动,当无常来临时顺应它。
对自我的执着(即“我执”),就像是一座“跷跷板”。板的一头是“我执”,另一头是“恐惧”。当“我执”变得愈沉重,“恐惧”就会升得愈高。这就是“恐惧”与“我执”的关系。所以,要破解“我执”,首先是要消解一个人的“以自我为中心”性,得要知道世界不是围着你一个人转的;得知道我们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必须依靠彼此才能生存下去。要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进而理解万物都是平等的。从而培养起我们的“整体”世界观。当你有了整体的世界观后,你就会发现个人的渺小,你就会变得谦逊和包容。爱就从此诞生,那是“天人合一”的大爱。其次,“我执”让你远离真正的自我,当你没有自我,恐惧也随之而至,它会以各种你无法预料的方式显现。
对于恐惧的应对,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养成,变成习惯。这个就是接下来要讲的“勇气”,有时候我们的确是需要一点勇气,而勇气也是能够培养、变成习惯的。
就是勇气
前面说过,应对恐惧的前提是,直面它、不逃避。有人会说,如果我就是做不到呢,要怎么办? 答案就是:勇气。 有时候,面对恐惧,我们必须要有正面“刚”的勇气。
勇气不单单是名词,有时候也是动词。勇气有两种,一种是前面说过的,非一蹴而就的勇气,它是需要慢慢养成的。另一种勇气,犹如晴天霹雳似的,就像是你突然开了“窍”,这股力量促使你改变,头也不回。前一种勇气在于“化”,后一种勇气在于“转”。所以勇气也是“选择”,你可以选择运用哪种勇气。勇气也是“意愿”,一种想要改变现状的意愿。所以,我们要有改变的意识,即意识到恐惧存在,同时也要有改变的勇气,即意愿。
有时候,恐惧是因为“无知”。所以扩大你的知识面、提升你的认知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多学习、多读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你的格局大了,自然能让你恐惧的东西更少了。 阅读关于勇气的书籍。今年(2022)我看过几本很棒的关于勇气的书,譬如岸见一郎《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等,以及一些书名里虽没有勇气二字但是关于勇气的书。相信我,市面上这类书籍绝不在少数(甚至相当多)。找到这些书,让它们带给你勇气。 说说2021年我读过的几本关于勇气的书吧。莲花生著的《度亡经》,告诉我们恐惧就是一场幻觉,越早识别恐惧,就越早能得到超脱。它的内容有点像基督教里的末日审判,其意义很明显是写给活着的人看的。金惟纯的《人生只有一件事》,一部“浪子回头”心路历程。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步步为营、转识成智,我认为是很有勇气的。丹·米尔曼的《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有修行的勇气……这些书籍能成为你对抗恐惧的“武器”。
结语
综上所述,世间之道理(底层逻辑)其实是可以非常简明的。但我们要落实往往需要花点力气,甚至是一生的努力。 应对恐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课题。无一例外。你可以忽略它,但不代表它不存在。我相信,只要你有改变的意识,有直面一切恐惧的勇气,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也许有些事情不能立竿见影,也能逐渐化解。当恐惧袭来,多问问自己究竟为什么恐惧,找到症结,再付诸方法应对。还要记住,有时候你仅仅是缺乏一点点勇气。 愿勇气与你我同在。
注1: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能影响行为,反过来,行为也能影响行为。 注2: ACT(接受与承诺疗法)A代表接受内在体验;C代表承诺选择一个有价值的方向;T代表做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