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 House, Dream Together|创造梦想小屋&收集Dream来信
成为做梦的人: “经由磨光的牛角门外进来的梦幻 提供真实,不管是哪个凡人梦见它。”
无论是“庄周梦蝶”的故事,还是《黑客帝国》里的矩阵世界,都在追问一个哲学上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所感知的“现实”,是真实存在的吗?又或者,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梦境,只不过我们梦得很真切?
面对这个思想实验,笛卡尔认为,我们有时候确实会陷入幻想和错觉,感官是可能出错的,因此,所有感官印象的真实性都可被怀疑,唯有“怀疑”本身无可怀疑——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也即“我思故我在”。高扬理性的价值,人成为“理性动物”。
但,人为什么不能同时是“做梦的动物”呢?
确实,“梦”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不现实、无意义的状态,就像《荷马史诗·奥德赛》第十九卷中所记述的,“梦”同时拥有两座门,一座由牛角制作,一座由象牙制成。
穿过象牙门的梦,常常欺骗人,送来不可实现的话语;但经由牛角门前来的梦,则提供真实,不管是哪个人梦见它。
“梦境”与“梦想”: 生命的转变与新的可能性
“梦”这一词汇,本身也有着双重含义:“梦境”与“梦想”。
“梦境”,虽然总是晦涩难解,但它同样也是自我改变的契机。 弗洛伊德将“梦”视之为对意识或无意识愿望的满足;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则认为,梦,象征着“做梦人的心灵具有展现出相反的性格特点的潜力”。
“梦想”,则意味着,我们在理清自己人生道路的真实位置的同时,又愿意想象自己新的可能性,充满前进的力量。
香港浸会大学哲学系教授庞思奋在《爱灵魂自我教程·心理学与梦》中写道:“如果我们不理会、不尊重自己的梦,一味地忽略它们,或者认为它们只是无意义的幻觉,只会分散我们对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注意力,那么,我们将永远不会理解真正的自己,也丝毫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最重要的部分也许是它的结语:‘此之谓物化。’因为当我们深入地看自己,希望以此来激发我们的个人成长时,转变应该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梦”,让我们更好地认知自我,发掘自己深藏的渴望与潜能,并带来真实的转变与成长。
梦、游戏与文艺创作: 我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一位诗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曾论述过梦、游戏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我们是否该到童年时代去寻觅富于想象力的能动性的最初轨迹呢?孩子最喜欢和最投入的活动是游戏及玩耍(games)。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孩子在游戏时的行为表现俨然像一位作家吗?”
根据他的观点,玩耍中的孩子、做白日梦的大人、从事文艺创作的艺术家,他们可以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利用一个现时的场合,在过去经历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未来的画面。
当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新的方式重新组合他那个世界里的事物”,就是在创造一个自己很当真的幻想世界。
如果认为他们对待他的那个世界的态度不够严肃,那就错了。 恰恰相反,我们在游戏、幻想、创作时非常认真,并且在上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Dream House 活动一 山中取材,创造自己梦想中的小屋
游戏与梦想不完全是虚幻的:我们从中满足了真实的情感,而这给自己的行为和性格带来影响,帮助自己继续生活并且完成转变。
比利时诗人亨利·米肖曾写道:“好好训练,我们能够从任何事物之上开启遐想的梦境:一座村落,一张面孔,一个梨子,一只苍蝇,一片树叶,一扇玻璃,一条大路。”
人与生俱来就拥有活跃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让心理的力量有机会得以呈现、发展,并且捕捉住这些能量,把它们引向正轨。
在建设梦想小屋的活动中,我们都保持对这个游戏的热情,全情投入,让美丽的枯树枝、原木片、落叶、松果等枯败的植物,重现自然的光彩;让废纸箱、炸鸡桶、塑料瓶等废弃物,获得新巧的价值;“让身体里那些自由的能量,化身为装有强有力马达的汽车,在稳固、有秩序的轨道上运行着”。最后,当讲出自己对小屋的梦想与对未来的期待时,我们也拥有了探索自我、理解自我的另一种方式。
鲁迅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用我们创造的梦想小屋作为信箱,去承载另一些人的梦想,这些与远方、与他人的联结,都将持续丰富梦想小屋的意义与内蕴。
梦的世界,让我们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一如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所写:“我栖息于无限可能之中。”
Dream House 活动二 十年之约:“梦”信箱——成为“梦想家”
有多少人喜欢收到信?
庞思奋在《爱灵魂自我教程·心理学与梦》写过:“你也许收到过极其重要的信,你捧着它一读再读,竭力榨出字里行间的每一丝含义,确保自己没有漏掉或误解任何东西。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读到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关系到我们是谁。”
那么,我们不妨也“把自己的梦想象成一些信”。
“你每晚入睡之后,你身上早已丢失的一部分会‘醒过来’,开始给你写信。这封信在你醒来时‘送达’。每天晚上,这个小小的‘神秘人’都会寄给你几封信,但是他(她)经常把信藏在难以找到的地方。如果你每晚入睡前不期待有信,早上醒来后也没想到要去‘找’什么信,那你当然不太可能发现它们。因此,很多人确信,这个小人根本就不存在,即便存在,他(她)也不再关心我了。他们对自己说:‘我从不做梦。’”
梦想也一样,也是我们写给自己的信。
我们要找到并阅读更多那样的“信”,并且必须积极地回应它们:以理智而有意义的方式解释梦,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希望这个关于梦的比喻能激起你记住并解释你的梦的愿望。”
我们在“Dream House”,期待你的Dream来信。
"A dream you dream alone is only a dream. A dream you dream together is reality." ——小野洋子 欢迎来到双喵镇, 和我们Dream Together!

文案: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