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情者》,我想说的
双面人:书中的主人公尝试融入:他在审讯守夜人的时候把自己当成美国人,在和导演一起拍摄《乡村》的时候又是想要宣传自己家乡文化的南越人,杀掉酒仙少校的时候又是将军忠诚的副手,在面对敏的时候又是“鼹鼠”。脸上一层又一层的面具,渐渐长在了面皮上,让他开始真的搞不清自己是谁,惶惑不安,满腹纠结。总是讨好的,也许是因为出生,他是美国传教士和越南女人的孩子,在妈妈的家族里是血统不纯的“杂种”,父亲的角色总是缺席,或许是因为太贫穷负担不起到美国大学的学费,当教学助理,拼命学习拿奖学金。忍耐的,聪明的,具备一切美国人刻板印象的亚洲品质,对女人的态度也是一样,“fuckable”,处在夹层中还是孜孜不倦压迫更低一等的人。
矛盾与镜子:敏和主人公,敏是外在形象上的分裂,先前和“我”歃血为盟的青年被汽油弹毁的面目全非,成了无脸政委,主人公是思想上的分裂,是西方人也是东方人。说来可笑,人的一生便是自分裂开始:人既是一个个体,也由精子和卵子构成。南越和北越,共产主义者们因为“独立和自由”选择攻打他们的同胞,但是之后又剥夺了被打败的同胞们的自由。独立和自由的甘霖并不会撒在每个人头上,而是撒在集体,或者阶级的身上。
我从来不笃信集体,“更伟大的利益”那一套,我的关注点向来只有人,受到苦难和折磨的每个具体的人,不管之前他是否做错过什么,在我眼中,每个人都值得爱,尊重和自由。
来自 豆瓣App
© 本文版权归 O'Riley42!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