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详解国家VR发展五年规划,要干这些大事

未来五年,VR(虚拟现实)行业要如何发展?今天,国家已经帮你画好VR蓝图。
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了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江西南昌打造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的方案。而就在一星期前,工信部还联合了五部门发布最新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报告。
该报告是自二十大召开之后,国家首次发布针对VR行业的文件,直指五年后VR行业的发展。接连不断地动作说明了国内VR行业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与此同时,VR行业成为了不少供应链玩家度过消费电子寒冬的新武器。
《行动计划》提出五大任务
任务一: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虚拟现实+”内生能力与赋能能力,加快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强化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任务二: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面向大众消费与行业领域的需求定位,全面提升虚拟现实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化供给能力。提升终端产品的舒适度、易用性与安全性。

任务三: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虚拟现实与行业有机融合。
任务四: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行业共性需求,依托行业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沉浸式内容集成开发平台、融合应用孵化培育平台,持续优化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支撑环境。
任务五: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综合标准体系。加快健康舒适度、内容制作流程等重点标准的制定推广,推动虚拟现实应用标准研究。
VR 5年目标,冲向3500亿元市场
计划提到,发展目标包括:到 2026 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计划提到,到2026年,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计划指出,围绕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做优虚拟现实+内生能力,强化虚拟现实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叠加虚拟现实+赋能能力。
京东方豪掷290亿元布局VR
就在该行业报告发布的前一天,就有国内供应链厂商“押题成功”,选择了重金砸向VR赛道。10月30日,京东方发布《关于投资建设京东方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的公告》,提到将加速VR产品核心零器件投产,投资用于VR的显示面板和MiniLED等高端显示面板。该项目将于2023至2025年,2025年量产,2026年满产,项目初期投资将为1000万元,后续增至145亿元,总共为290亿元。
京东方称,随着科技和产业生态的持续发展,VR产品需求持续释放,带动着相关产业链急速发展。作为VR产品核心器件的微显示产品也将迎来高速增长。

这是国内头部屏厂京东方近期投资中与VR相关度最高的一笔。事实上,不只是京东方早早落子VR领域,不少供应链玩家也在政策、行业热度等多重影响下,逐步布局其在VR领域的业务。比如说,近日多家媒体透露,TCL即将在世界VR产业大会上透露其VR布局,从其邀请海报来看,甚至有可能发布一款采用折叠光路Pancake方案的VR头显。
结语:紧跟政策动向玩家需把握入局节奏
行动计划是国家级层面首次对虚拟现实产业做出具体的政策指引,无疑会影响全国VR产业的发展。在行动规划中,VR行业将在2026年拥有2000万台的终端产品累计出货量,以及累计3500亿的市场规模。VR行业的潜在市场空间,或许将会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市场中关键的一部分。
随着工信部推出虚拟现实行业行动计划逐步推进,包括各地级市政府也将陆续推出VR行业行动方案。这些规划会指明行业转型的方向,但同时仍需要地方、企业自己来把握入局的时间和行业发展的节奏。
I-DESK集创社期待您的加入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根据网络信息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整合来源:智东西、VRAR星球、MKT营销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