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
分享的口吻
以前的我以为,脑子是可以一直不停用的,力气是会用完的。
随着篮球卡会员里的119元退出,我算是彻底放弃了曾经的扣篮梦。
高中时期的我酷爱篮球,学业繁重,我依然早上6点起床去打球,7点的早读课我就一个人站在教室后面,大汗淋漓。
高一,我立个了flag,高中毕业前要能”扣篮“。于是我不断练习弹跳,甚至还买了沙袋,上课下课都在脚上绑着,后来摸到框啦。高三来临,遂,未如愿。
大学,精力全都投入到社交上,身边打球的氛围也不浓厚,4年基本忘了扣篮梦。
工作前3年,我又迷上了健身,近几年,爱情工作占据了我大部分精力,总之,篮球成了可有可无的爱好。
直到最近,我发现自己很难再有大把时间花在篮球上,哪怕有,那个时候我的身体可能也不允许我剧烈运动,跳不动了。
以前的我以为,“精力”中的“精神”是可以一直不停用的,“力气”是会用完的。后来发现,精神和力气一样,都是会用完,用完之后都需要像电池一样充电。大家都知道没力气了就去休息、补充食物来恢复,但是却不清楚精神的电量该如何管理。
在《自控力》书中提到,我们的脑子里分别有先进脑和原始脑两个大脑,智人和原始人的区别在于,智人的行为都是由先进脑“校验”后再发生,而不是任由原始脑恣意妄为。举个例子来说:看到一个美味的甜食,原始脑第一反应就是伸手抓过来吃,但“伸手抓过来吃”这一行为经过智脑的校验后,会变成”用勺子吃“、”不吃,我要减肥“等行为结果。
人类社会不断演化,文化、结构越来越复杂,原始脑主张的原始行为越来越不适用于人类社会,智脑要校验的行为越来越多,因此,人的大脑中智脑部分越来越发达,而原始脑并没有在演化中消失,它会在智脑能量不足时接管大脑,使我们做出本能反应。
这里所说的智脑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智脑它有能量值,智脑能量饱满,人的精神就好,对生活就比较满意;智脑能量枯竭,人的精神就差,对生活就会比较不满。
我的个人经历总结,非常耗人精神的事情有:刷短视频、划手机、争吵、精神内耗、淘宝买东西、累的时候玩游戏。基本都是举棋不定、频频切换注意力的事情。
这些事情不知不觉间耗掉了我的精神,然而,更可怕的是,当精神能量不足时,我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弱,很容易将比较极端的情绪表现出来,比如:愤怒、武断、呆滞、自我放弃。
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该如何管理自己的精神能量呢?短期的方案是减少平时的精神消耗,长期的方案是提升自己的精神容量。
减少平时精神消耗的心得
日常的精力管理对个人的自律要求比较高,我认为最核心的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在工作的时间就只工作,陪伴家人的时候就只做和家人相关的事情,独处的时间再用来刷手机、玩游戏,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这样可以让个人的精力以比较合理的速度消耗掉,同时也可以通过休息进行补充,日复一日,每天都精神饱满。
提升个人精神容量的心得
我目前发现比较好的方法是:运动、冥想。非常多健身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心得:运动带给人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会带来强健的精神。冥想则是不断发现自己的头脑空间,使人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避免精神能量被很多琐事消耗。
这两个方法我都有坚持1-2年,真的有效果。健身是在18年19年的时候,不仅塑造了好身材,还让三年后的我依然体能高于常人。冥想是近两年开始的尝试,明显减少了我的暴脾气和焦虑感。
我迫切的意识到需要精力管理是在从程序员转产品经理之后,作为程序员,接到需求后,做好功能的代码编写就行了,对接的人也不多,每天写完代码,就兴致勃勃的去健身房撸铁2小时。成为产品经理后,一开始每天跟开发、UI、测试沟通就很费精力,随着负责的事情逐渐增多,脑壳疼的频率越来越高,规划、协调、决策,一样比一样费脑子。而且事情一多脑子就容易混乱,如果只处理一件事情可能只要1个小时,3个事情一起来,一件事情要2小时才处理得好,很多时间被浪费在了任务切换后的重新进入状态。
在那之后,我开始使用各种方法来管理自己的精力。
针对源源不断的任务,我陆续使用了工作分类、思维导图、优先级排序、颗粒度时间等工具,减少任务切换。
针对频繁的沟通和未读消息,我会尽量将相关的沟通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批量处理。
针对自己容易焦虑的心态,我开始了冥想的修心之旅。
好像没什么事情,是很耗体力。
29岁,我不再年轻了吗?连个篮球梦都不敢追了?其实不是的,只是我意识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更重要的事情上。
//
曾以为,只要还有体力,就可以一直做事情,一天从早到晚排的满满的。后来发现,人的身体是由体力和精力共同控制的,体力让身体动起来,精力决定身体怎么动。如果精力耗尽,身体就不想动。
但是,跟所有男生梦寐以求的一样,我有一个扣篮梦,当时我已经看了3年的NBA,被十佳球的激情深深震撼,于是我不断的弹跳,甚至还买了沙袋,上课下课都在脚上绑着(后来因为这沙袋老是漏沙子,放弃了)。最后练到摸到的弹框时候,到了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便学习为重,想着大学继续向着这个梦前进。
然后到了社会,为了挣钱,精力全放在了工作上,然后我又迷上了健身,总之篮球成了可有可无的爱好。直到最近,我发现自己很难再有大把时间花在篮球训练上,哪怕有,那个时候我也老了,跳不动了。
当时的我已是3年NBA铁粉,被NBA的暴力美学深深吸引。
那时的我,在球场上意气风发,喜欢和高年级对战。翻身跳投、空接、背筐勾手……每完成一个高难度进球动作,场边就会有人送来一句”好骚啊“的赞美,打球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打球释放了我过量的精力,打球成了我的自追求。
在身边人的眼里,我是个精力充沛的人,看起来有精神,做事积极主动。
大家不知道的是,当我精力耗尽回到家的样子,只有我妻子见过疲软的我回家沾床后澡都不洗就睡了。
如果体力对应着身上肌肉的能量值,那么精力就对应着大脑的能量值。
假如每天起床的时候体力值是100,精力值是100。
人的行为是由体力和精神共同控制的,体力让身体动起来,精神决定身体怎么动。一旦精力耗完,身体根本就不想动。
很多年轻人现在都被过度消耗了,过度的工作,每天每天的熬夜,不节制的娱乐等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会过度消耗人的精神能量,人每天的能量都来不及恢复,又被过度消耗
人要在复杂的社会中立足,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智脑来挡下原始脑的冲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