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不简单的事”读书摘录
1. 许多投资者在每年年初的时候都会“算一卦”,看看今年股市是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板块比较有机会,经济是向好还是向下。
2. 中国过去15年走了美国100年走的路,美国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上分别用了三五十年,而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加在一起15年就完成了。
3. 所以门槛很重要,要么资源独占,要么有牌照限制,要么有技术优势,要么有品牌优势。
4. 所以门槛很重要,要么资源独占,要么有牌照限制,要么有技术优势,要么有品牌优势。
5. 能力分两个方面。一是看战略上是否清晰,是否聚焦。二是战术上的执行力。对于中小公司,关键看老板的个人能力和魅力。
6. 资本市场是个多样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市场参与者的价值观决定了各自的行为方式。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带入资本市场,然后会有不同的反馈。如果你把它作为一个博弈的市场,它就是一个赌场。如果你认为可以通过分享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来实现回报,你也能发现优秀的公司,持续的增长,合适的价格。
7. 我理解的是,价值投资根本的出发点,是看投资回报的来源是哪里。企业持续地创造价值,投资人去分享收益,这才是价值投资的方式,才是基于基本面的投资。
8.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做基本面投资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9. 在巴菲特成长的时期,美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经济增速基本围绕潜在增长率3%周期性波动。以消费品为代表的公司有国内市场自然扩大与走向全球化两个低速而持续的引擎。
10. 现在面对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很难出现非常明显的定价错误。在美国资本市场,有可能超额回报只能来自于巨大的争议和巨大的不确定性。
11. 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是一个持续存在缺陷和无效率的地方,这是我们获得资源的机会。中国是一个有广大参与者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很低,而且大多数参与者都有非常高的短期收益预期,这种预期一定会扭曲这个市场,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而且即使是机构投资者,因为委托代理机制的原因、考核的原因,同样会形成非常多的扭曲,让机构投资者必须关注短期的业绩,很难做出一个长期的思考,或者长期的投资。
12. 格雷厄姆先生说,一个称得上廉价的股票标准是:价值至少要比价格高出50%以上。每个人的投资方法都有时代的烙印,格雷厄姆提倡的以净营运资本的2/3的价格去购买股票,这样的股票在大萧条时代是有很多,而在现在这个时代确实比较少。
13. 要真正认识行业规律以及事物变化本质。面对很多变化,经常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它是一个结构性变化,还是周期性变化?
14. 第三,商业模式、行业属性研究透,要有对行业的洞察力。
15. 比尔·盖茨说,人们总是高估新技术出现的第一个五年,但会低估第二个五年。
16. 资本市场中,基金经理其实身负的是中国40万亿元股市的资源配置问题,奖励什么样的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这直接关系中国的未来。责任感要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而不只是炒概念、赚快钱。
17. 同样,投资的本质不在乎你懂各种新鲜的名词或者雕虫小技,而是用合理的估值买有价值的东西。
18. 国外投资者常说:“底是圆的,顶是尖的。”为什么?高杠杆的市场一旦下跌,免不了会出现踩踏事件,市场的杠杆风险现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9. 中国的资本市场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你以什么角度看它,它可能就以什么样的形式回馈你。
20. 人们是以赌博、投机的方式,以很高预期回报率的方式在参与这个市场。但是还有另一个说法,依托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可以获得持续稳健的回报,不同的做法可能都会得到预期的结果。总体上看,是我们的行为方式或者价值观,决定了自己参与这个市场的方式。但是市场本身,这么多年来,真正反映的还是国家、产业发展的变化,以及公司的成长。
21. 作为一名基金经理,首先要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研究和投资方式。还要了解行业或者公司,了解资本市场本身运行的规律,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我觉得同样重要的,是需要理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22. 第一,中国市场的参与者很多,有很多个人、机构,甚至不太理解资本市场的不专业的机构。因为这种多元的参与,使市场的效率没有那么高,给这个市场创造阿尔法提供了比较好的外部土壤。第二,即使是专业机构,因为公司治理、考核机制,造成投资行为出现非常大的扭曲,这种扭曲事实上会导致市场经常出现无效。
23. 知识可以积累,但智慧还是很难同步达到的。
24. 我们的投资,是希望面向未来,通过分享企业的价值创造来实现投资回报,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更多的判断企业的未来,这是我们做研究的根本目的。
25. 我们可以观察标准普尔500指数过去40年的数据,初步形成一个框架。可以看到,在一个大国里面,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成熟,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分布。
26. 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去想,银行的利差是怎么决定的,本质上它反映资金的回报率和信用风险,应该和GDP的增速(名义GDP的增速)是相关的,它其实应该和社会的回报率是相关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中国的银行利差是一个偏低的水平,或者整个中国的利率都是一个偏低的水平。
27. 我们看到,过去10年,银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迅速提高,银行的资产增加了4倍,员工增加了40%,单人对应的资产是一条30度角的斜线,一路往上走。所以我们会发现,中国的银行如果和发达国家的银行做对比,我们人均的资产对应是接近的,但是我们人均的工资是有差异的。虽然中国银行业的工资水平总体比较高,但是低于国外同行。国外银行业基本上将1/3的收入付给员工,中国比它们低了18%。这本身构成了一个巨大差异的基础,这是中国银行业能够持续有一个比较好回报的原因。
28. 我们怎么判断银行的位置?一是判断资产质量周期,坏账周期。二是要更深一步理解银行业务的特点。
29. 中国所有的行业曾经都是成长性行业,很短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一两百年走过的路,但是所有的行业都会成熟,当它渗透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所有行业都会变成成熟的行业。这个时候,竞争结构和市场占有率就会变成一个行业主导的因素。在成长的阶段拼的是冒险精神,成熟阶段拼的是卓越的运营和有效的管理。
30. 如果我们站在现在的时间往未来看有哪些机会,整个市场会从一个渗透率的故事走向一个市场占有率的故事。当渗透率足够高之后,必须从其他人手里面夺取更多的份额,这个时候拼的就是企业的运营能力了,而且必须从中国走向世界,以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母国市场为基础,利用在中国市场上面得到的高生产率水平,在其他国家去扩展,走向全球化,这是公司下一步的机会。到落后国家复制中国的经验,这是一个机会。
31. 从资本市场来考虑,当市场效率提高的时候,很难创造阿尔法,有可能会走向一个主动去创造阿尔法的过程。美国的3G资本其实走出了一条道路,它把企业完全收购,然后经过成本结构的调整,或者是其他一些改造转型来创造阿尔法。可能是因为资本市场的效率太高,委托代理的体制已经不能直接创造更多的超额收益了,必须自己走向前台,长期来看,这也可能是一个方向。
32. 第二,做研究时,需要经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刚接触一个行业时,资料会越看越多,比如需要了解行业发展的历史,了解发达国家先走过的路,发达国家现存的状态,了解我国所处的状态和阶段。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相关著名企业的传记、创始人的传记、行业的传记都是最好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代入当时的历史环境,去了解产业、了解竞争,建立对行业的总体认知。
随着对行业的认知积累越来越多,开始逐渐进行抽象的总结,定义行业的属性,把自己对行业的理解提炼出几个指标或参数;然后与业内人士探讨,完善自己的体系;最后通过这些指标和参数去判断、预测这个行业的发展,并根据现实的情况去修正观察体系和重点指标。先把行业变厚,再把研究变薄。
33. 但是在中国,整车厂和零部件公司高度社会化分工,整车厂资产轻,零部件资产重。数据显示,整车厂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能够做到5~8次,甚至更高,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零部件公司能做到2~3倍就非常不错,有的往往只能做到更低的水平。以周转率来观察,整车行业实质是轻资产。
34. 市场共识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偏差时,这种认知偏差会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
35. 第一,纵观汽车产业链,从零部件厂到整车厂到4S店,整车厂是核心,它是整个产业链蛋糕的划分者。对于投资行业或者投资公司而言,首先要把行业链条里的龙头或者利益的分配者找出来,然后再找到利益分配环节中最强的公司或者阶段性最强的公司。
第二,产能利用率是很重要的指标。从全球来看,产能利用率基本在80%以下,一般70%居多,车企往往盈利比较艰难,但是,中国的主要车企产能利用率基本在90%~100%之间,这是全球一个例外的情况,因此中国汽车行业回报率比较高。这个指标比较好观察,因为工厂的建设计划及产量较容易观察。
第三,经销商体系的库存水平。观察竞争强度在销售端有一个明显的指标,即渠道的库存。如果库存高了,资金压力的存在,一定会导致4S店削价,即使整车厂有约束,也无法抵挡4S店主动的价格竞争。我们经常观察4S店的库存水平,如果库存偏低或在正常水平,4S店压力不大的时候,整车行业的利润往往处于一个好的阶段。如果4S店的库存系数长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比如超过2(库存相当于过去2个月的销量),终端往往会主动加大折扣卖车。零售渠道利益受损,为了让销售系统可持续,整车厂一般会通过种种方式扶持4S店,牺牲厂家利润帮助渠道生存。零售的库存是整个行业利润的先导指标。
36. 从这个角度看,2017年一定要把零部件全部过一遍,看看哪些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国很多零部件供应商过去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占比很低,他们在中国本土的供应链做好之后,未来在电动化的过程中还有机会进入全球供应链,这里面机会是很大的。
37. 第一,合资不愿意生产很多价格在10万元到15万元区间内的产品,因为这样会打击自己的25万元或30万元的车。第二,车载电子设备要把价格降下来需要尝试一些新的供应商,而合资的供应链体系是不允许这样做的。第三,合资的审批流程很长,遇到一点小事情就要跑到美国总部、德国总部去审批,所以在采用新设备方面永远跟不上自主品牌企业。
38. 中国人力成本占比非常低,劳动生产率提高得非常快。在挑选好行业坏行业时,我过去采用一个指标,增加值是如何分配的。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一般是劳动者报酬(包含税收)占2/3、资本占1/3。看一家公司的人力成本占企业利润及交税比例,如果人力成本比例较低,那么生意模式相对好。如果人力成本比例很高,对投资来说,本身就是较差的生意。人力成本密集的行业,从长期看,资本的回报率相对较差。
我自己看行业时,通常计算一下整个价值链的利益分配,先看人力成本、企业税收,然后再看未来空间是否大。如果公司人力成本占比特别高,说明对人力成本特别敏感,人力成本稍微涨一下,企业利润就没了.
39. 我个人的体会是,对行业的认识,可能要花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边研究一边慢慢培养感觉,某个时候会豁然开朗。看行业的基础资料,参加行业的研讨,听别人是怎么讲的,培养感觉,至于什么时候豁然开朗,急不得。
40. 如果真的看到好的行业、好的公司,就记录下来,隔段时间拿出来看一下。这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让你过去投入的时间在未来有价值。
41. 对我来说,许多行业发展第一波属于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要看懂、想清楚,只要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到顶,真正有空间的行业或者优秀企业一定会再次给你机会,而不是做完一轮就没有了。第一轮选出赛道来了,公司经过自然的发展也选出来了,这时候我希望能把握住。
42. 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最大的区别是:一级市场怕买不到,因为这个市场是私募市场,二级市场怕买错,根本不存在买不到的问题,只要你真正觉得有空间,随时都可以买。做二级市场千万不要担心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赶不上而终身遗憾,根本没这回事。回过头分析,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会给你机会,只要这个行业、这家公司是有前景的,仍在发展的。我做投资组合时,总体希望保持较高的胜率,整个组合里买的股票要保证赚钱的数量远远多于亏钱的数量,而且亏钱要尽量亏得比较少。万一错了,做好控制,这样长期下来回报会比较高。
43. 所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起伏,需要看是整体环境的变化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如果是行业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就必须要重新回顾基本假设,对企业的看法要调整,需要更多考虑商业模式问题。如果是企业自身的问题,看看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是根本的竞争力问题,还是经营层面的波动。经营层面的波动可以更宽容些。
44. 我很佩服冯总有一套很好的适应市场的技能,往往冯总买的东西已经让市场自身化解了风险,即便发生意外对他的投资损失也比较小,如果一旦成功,回报比较高。这是我从冯总那里学来的,还要多向冯总请教这一块。
4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而他更擅长总结过去的规律性的东西,不擅长预测未来的突破和演变;更擅长在变化中寻找不变,不擅长在不变中寻找变化。
46. 邱国鹭判断公司好坏有两个标准,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
47. 所以,一般情况下能找到被低估的平庸公司或合理价位的好公司已属不易,能买到被低估的好公司更是难上加难。
48. 至于卖出时机,邱国鹭表示,自己卖出股票一般遵循三大原则:一是股票涨到目标价位,就会选择卖出,比如,原来四五倍的市盈率涨到了10倍;二是股票基本面有本质的恶化;三是发现了性价比更好的股票。“这些原则看起来不难,但是做到这些需要一定的经验。”邱国鹭指出。
49. 我去调研上市公司,基本要做以下的工作:与本公司的行业研究员讨论,与曾经调研过这家公司或者购买过这只股票的基金经理讨论,与最了解这家公司的卖方研究员讨论,读一篇深度报告,读一篇近期报告。”
50. 股市的高手们进行调研,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调研思路和手法。邱国鹭的调研手法也甚是有趣。他说:“每次调研公司,我都会问高管几个问题,你怎么看你的竞争对手?最近竞争对手有没有什么做法让你特别难受?你最近有没有什么做法让你的竞争对手感到难受?”
51. 邱国鹭更是坦言,比较愿意读到的报告是,把一家公司与他的直接竞争对手做比较的报告,这种报告对自己的帮助是最大的。
52. 当时进入博时不久,我就开始管理社保组合。社保组合有一个框架,以某个指数为基准,按大行业、小行业划分,管理人有不同的偏离度范围,对行业下面的个股做精选。这个基本框架是一个强迫性的标准动作,我们就是在社保框架基础上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社保的框架是培养基金经理很好的框架,尤其能够突破规模的限制。但这也是一个很慢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基金经理能够生存下来。
53. 我们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对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结构进行透彻分析,看看各个行业所占的比例、长期回报率水平、长期估值水平。标准普尔500指数过去三五十年,各板块市盈率变化和它的资本回报率变化是高度相关的。
54. 当你对未来不确定、不了解的时候,难免会比较惶恐。通过这些对比,我们的视野会广一点儿,看事情会客观一点儿,知道工作的重点,知道一些变化,便于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到那些方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