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秋天#延吉篇
暖秋,聊起“水丰三宝”的时候突然想起可以回杨浦走走,口罩之后会不自觉得有想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过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见的是朋友的最后一面(或者没有那么夸张,几年里的最后一次吧)也不知道近在咫尺的地方是不是还有机会再去。
这次的起点是从延吉中路,到杨浦公园。曾经无数次的在这里的公交车站下车,步行十多分钟回家——下班、放学,有一点怀念这样的时光,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日与夜,但人生却无法回程。


最近和平公园改造完成的新闻成了网红,杨浦的地标公园也不能输啊。特意带了相机扫街。意料中看到了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公园里才有的大象滑梯,但更有趣的是一个有四个脚的草泥马气球,忍不住看了好一会儿,太逗了。

作为一个有几十年的正儿八经的老公园,还是记忆中树木成林,只可惜修建过度的草坪替代了多年前很喜欢的狮子老虎猴子乐园。可能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吧。



下一站去了迎春公园,也是汇集了很多初中毕业前回忆的小公园。这些年来也做了一些改造,比如步行道的整修,篮球场的扩建,假山的消失,河塘改成的小广场。

每次回到延吉片区,除了看看小世界和早已消失不见的“三百”,最最想念的是一爿胭脂店。这真的是一家至少从九十年代开到现在的传奇,看到它的时候就想到奶奶。其实我并没有太多时间和她逛街,进到这家胭脂店的次数估计也就屈指可数。但这家店见证的是一些甚至比亲情还长久的存在,让我欣慰,也让我想哭。

初中一直走的靖宇东路是一条很短但很有烟火气的小店。因为几乎是从初中回家的必经之路,所以充满着青少年时代的记忆,有的是和心动男生回家,有的是妈妈给我买的一元一串的里脊肉,有的是暑假结束领回家的一书包新书。最后的最后,在搬家前,我也曾经在这里和一个人一起找一条十字架的项链,是在一条马路上找一条项链——黄昏过后好比大海捞针。最后我在家里的脸盆架上找到了它,不过我已经没有再戴。至此,已经又过了十余年。



走到了敦化路,145的终点站,也是小区和中学的分割线。小时候去哪儿都觉得是出一趟门,觉得好远,现在发现无非是十分钟内的路程而已。

偶遇了长白电影院,小时候除了医专里的电影放映礼堂,去一次长白电影院也是一次小小的节日了。记不得到底看的是什么电影,但依然记得初中时穿着校服,小学时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起看电影的画面。

回到开篇的水丰三宝,最终的收获不是买到了三宝中的任何一样——蛋饼、生煎和烤鸭,而是知道了延吉路的尽头是水丰路,是那个暑假去学过新概念英语的延吉中学所在地。就是那个没有让我选择保送高中的地方,也是那个从别人口中听说李一的地方,那个传说中的贾宝玉。现在想想,为什么大家走着走着就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