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11月】关于抑郁这件事
昨晚和同事一起聚餐,碰巧一起看了场球,从对体育赛事的无感、到被现场氛围带动、开始认真观看、再到津津有味的交流,一切都很正常。
回家后发现设置的自动解除门禁无效,所以23点走回公司拿门禁卡。也毫无理由地,从公司回小区的路上突然就崩溃了。
一边走路一边开始使劲儿哭,非常强烈地想回家后立刻自残,好在偶然收到了朋友的一条微信消息,一秒清醒、回到了可控的现实世界。
回顾最近一年复发的时候,大部分时候状态都还是正常的,有时候会坐在客厅看一看窗外的城市,有时候会醒来后躺上几个小时。和前两年直接的痛和自残对比,现在是99%时间自控后的平静和1%时间失控后的崩溃。
而且更好的消息是,在24小时x30天的时间里面,复发的次数大概也就一周1~2次,有时候运气比较好,一周也不会出现一次。生活里面平静的时间会更多,复发的时候自我可控的状态也会更多,因为知道只要忍着熬过这个时间点,就会过去。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个周末,好像是一个月前,躺了几个小时后突然痛苦感强烈地翻上来,难受到不行,索性抱着自己放开嗓子哭了一场,然后又躺了半天,就可以起床开开心心做饭打游戏了。
正面的是经过这种不确定性的反复,反而非常确定的一件事情是会好好活着。
在前期对抑郁这个事情不够有经验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会想直接逃避和放弃(要不死了算了的时候),但是再仔细细想一下该怎么死、怎么才能减少死亡那瞬间的痛苦、怎么处理所拥有的物品和财产、怎么才能减少给其他人带来的影响,就会发现这个事情的操作难度还是挺大的,我做不到这个事情,得顺其自然活着。
而活着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本身就只有好好活着、和不活了两个选项,没有凑合活这一项。
于是“好好活着”成了唯一的可选项。
在“好好活着”和抑郁所带来的“痛苦感、无意义感”的抗衡中,逐渐演变成了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在身体上明确自然生死,比如人类器官上有哪里不舒服或不正常(除了身体上的直接痛感、让人无法忍耐以外)不用去医院,任其自然死亡;比如某一天遇到意外死亡,不会挣扎,也不会有丝毫的遗憾和不甘。
2、在抑郁的原因上直接做模糊处理(遇到明知是根源但目前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直接封锁自己的想法和六感)。
3、非工作的时间尝试各种新的生活体验,去找更多的变化冲淡无意义感(也可以说是转移注意力)。
4、在可控的范围内,愿意努力的事情就努力,不愿意努力的事情就直接放弃。在可控范围外的事情,让自己直接进入麻木状态、以完成这个事情为目标。
人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为之付出时间和热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果可控范围内暂时无法达成,就在当前的状态下继续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