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记录日记
查看话题 >上瘾行为及走出的力量
我们内在的情绪化小孩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中,只是有时候比较强烈,有时候比较微弱,可是焦虑感始终存在着。内在小孩无法承受这样的焦虑,所以他便将注意力转向任何可以舒缓焦虑的事物上,来让自己放松下来。这就是上瘾行为的来源。当这些恐惧喝痛苦的创伤在生活中被触动时,会更容易让我们进入上瘾行为。
上瘾行为的内驱力来自情绪化小孩的状态,在情绪化小孩的状态中,我们几乎没有能力接纳挫败、焦虑,或是控制冲动的行为。上瘾行为的背后,潜伏着堆积如山的痛苦、恐惧和羞耻感;而且深深地觉得,当他们浮现时,我们时没有能力面对的。
过去,我都是以纪律和控制的方式来处理自己这些感觉,着其实也是一种上瘾行为,驱策上瘾。过于自律的父母往往会给我们造成这样的影响。时间一长,我们会失去感受内在脆弱感的空间。我们的内在已经严苛到了一定的程度,过了这个度,所以被称为驱策上瘾。
每个人的上瘾倾向都是不同的,但是基本上就是两种方式:极度的自我控制和极度的自我放纵,没有中间的灰色地带,从放纵摆荡到极度控制,殊不知极度控制也是一种上瘾现象。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疗愈自己上瘾行为的方式。
是我们内在的情绪化小孩驱使了我们的上瘾行为,上瘾的疗愈,是借由觉察自己在什么时候,如何感受到内在情绪化小孩的掌控,并且能够寻觅资源来支持自己,同时接纳隐藏于上瘾行为下面的内在焦虑、恐惧于羞愧感。带着爱与没有批判的态度,来观照与理解上瘾行为,似乎是最好的良方。
我们曾面临了难以数计的压力,而这些所有的压力都会导致焦虑,以至于我们迫切需要一些舒缓。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不停的努力奋斗在证明自己,我们就是如此自动化与无意识的掩饰内在的羞愧,使我们自己也很难了解到自己是如何一直把自己置于沉重的压力之下的。
我们的所有的社会文化都在要我们有所成就以及称为“大人物”,这些压力让我们敏感的内在感受到深沉的羞愧和惊吓。为了要迎合这个快速、唯物主义、目标取向的世界,我们必须否认内在的敏感,我们封闭自己的内在,拒绝脆弱。
另一个导致上瘾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对内在孤单和空虚感觉的深沉恐惧,因为内在情绪化小孩缺乏支持去面对内在孤单和无意义的黑洞。
接纳内在的恐惧与痛苦意味着: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内在空间来承受那份不舒服感,接受它的本然状态,同时,内心深处知道,我们拥有足够的力量来与它相处。
当我们敏感脆弱的时候,上瘾的情形可能会变的更糟;因为当我们更能感受内在的恐惧和伤痛时,过去以否认和控制方式所压抑下来的焦虑就会开始浮上台面。所以,控制并不是上瘾行为的有效解决方法,他只是摆锤的另一端而已。
如同面对其他内在情绪化小孩的行为一样,努力尝试去改变或是矫正似乎没有太大的作用。我最深刻的自我发现时在内在找到一种信任自己的感觉,相信即使放弃控制,我也不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堕落和放纵的深渊里而失去生命的目标和方向。慢慢地,我发现到有一份内在的力量和引导,让生命的小舟朝适当的方向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