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科普】城市气候设计与通风廊道
城市气候设计与通风廊道
城市通风廊道这一概念在最早起源于二战时期的德国,起初是为了制造人为烟雾以预防市区成为空袭目标,但在研究阶段意外发现了风在城市空间中的流动规律,于是城市气象家就将这一发现命名为“Ventilationsbahn”,意为通风的廊道。

在现代城市气候研究中,率先探索应用和实施了“城市风环境评估”和“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的有日本、德国、和我国香港等地。而在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及城市规划实践中,城市通风廊道还属于一个较为新鲜的概念。直到2015年才正式出现在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写的《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征求意见稿)中。
现在,国内对城市通风廊道已有确切的定义:“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区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

城市气候设计需要风廊道。空间中的“风”是城市气候设计的对象之一。建筑本身的建成空间形态及其所处的物理环境会影响建筑群周围的风环境即城市微气候;但反过来说,风廊道也会在建筑设计阶段、城市更新阶段有效地指导总体气候设计、发挥影响。
城市通风廊道规划不仅仅局限于拓展道路或者简单地在规划图纸上留白,更重要的是结合交通、绿地、水系、森林等开展更为综合的评估与规划应用。目前关于城市气候与城市通风廊道的研究,散见于多个相关学科中,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城市气候学的研究,多是以观测、试验为基础的数量化研究。另外,在城市设计学科领域,多出现在一些具体的设计实践工作中。
城市规划中 WindPerfectDX 的应用——城市风道营造

通过模拟总体城市设计,营造主要城市风廊道与次要风廊道,增加城市空气流动,促进大气良性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和雾霾影响。
以城市弱风或静稳风环境下的
城市通风廊道 (即风道)的规划设计为例。
风环境分析方法与步骤包括:
首先收集、模拟和整理气象要素如气温的空间分布状况;
分析风(包括风速、风向)的气候特性分布,原因和影响范围等;
接着根据具体地域特性,选取重点区域、问题区域及敏感区域;
使用自主研发的专业软件进行进一步的模拟,最后综合给出适当的改善策略。
往期回顾
JOIN US▶▶▶
Hello



© 本文版权归 WindPerfectDX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