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风雅

看到别人照片中可园一月洞门上“四时风雅”四字,才发觉自己已离开自然许久。四时风雅,单是念出这四个字,就能感受到四季魅力之所在了。
一年四季皆有其特点鲜明的雅趣。
春天,一连数天下着绵绵小雨,细雨飘在屋顶青灰色的瓦片上,汇聚成流落到地上,空气因此变得湿润清冷。历经寒冬,植物大多恹恹的,一场春雨后,眨眼间全都抖擞了精神,把灰暗换作新绿,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活泼起来。林中竹子发出新芽,将其轻轻抽出,从根部到芽尖,颜色由青白渐变为翠绿,冰凉柔软,仿佛稍一用力就会捏出水来。田间野草全被晶莹的水珠压弯了腰,厚厚的叶片彰示着其喝水已喝得饱足。捏着草茎根部慢慢将其拔起,白色细嫩的根缓缓从泥中滑出来,动作稍快,哒的一声,草根就被扯断了,泥土的芬芳混合着植物根茎汁液的馨香慢慢弥散开来,使人陶醉。
夏天,树上知了不停吵闹着,下午睡醒,翻过身呈大字平躺在竹席上,好让汗水蒸发干。睡眼惺忪,直望着屋顶,等停转的头脑慢慢再次启动,等到稍清醒,去冰箱拿一支冰棍,坐在窗边一点一点地舔舐。窗外,是一片高高的满是翠叶的竹林,和一线蓝蓝的天空。从阴暗的屋里走出去,门外的世界热得发白,让人睁不开眼,才跨出门半步,腾腾的热气直侵入骨髓,仿佛要把人烤成焦炭。(但我仍爱这光明、炽热的世界。)到夜晚,知了还没消停,青蛙和蝈蝈又开始吵闹起来,田间各种昆虫的叫声此起彼伏,就像一支庞大的交响乐团。暑气渐消,老人们端出凳子走到田边坐着谈天,轻松活泼。而小孩儿们,则仿佛定要把白日被酷暑压抑的兴奋劲儿全都释放出来,在公路上大叫着、疯跑着。冷暖气流交织而成的风掠过田野,再又从耳边呼呼地吹过,裹挟着稻花和干燥土块的香气,从鼻孔直穿入肺部,闭眼深深吸一口气,就仿佛胸怀中包含了整个世界。深夜,将竹条编成的床板抬到屋外,头枕在凉枕上,浑身感觉冰冰凉凉的,好不惬意。眼前是布满繁星的夜空,拥挤而空旷,深邃且寂静。星星在数光年之外缓缓移动着,但又仿佛触手可及,我与它们天各一方,却又是它们中的一员。天上的星是否有穷尽?来数一数吧:一、二、三、四、五......我在宇宙中遨游,再无时间或空间,变化随心,幻化无形。
秋天,各种树的叶子在时间的催化下变化出各种颜色:茶末色、秋香色、鹅黄、杏黄、绛紫、大红......阳光照在大山的峰谷之间,阴影之外是明丽,纯蓝色的天空下是五彩斑斓的山林。即使同一片叶子,在不同时刻、不同光照下,其样貌也尽不相同:阴天,其颜色暗沉,显得叶子更加厚重,到阳光灿烂时,颜色鲜艳的叶子被金光穿透,则显得轻俏温润。走到田野间, 放眼望去全是黄澄澄、金灿灿的:玉米、稻谷、小麦,暖风吹过,空气中满是干燥植物纤维的香气。贪婪地深吸一口香甜的空气,就让人兴奋得想要奔跑起来,毫无疲惫、永不停歇。
冬天,日子逐渐变得平静、无聊起来。天气也枯燥乏味,不是下湿冷的小雨,就是吹刺骨的寒风,或者无风也无雨,就干干的冷。用竹条编一大肚的篮子,里嵌一个陶钵,拿出几棵夏秋留下的玉米芯,放灶里烧红后将其掏出放陶钵里,最后再拿一块毛巾盖在竹篮提手上,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移动取暖炉。初时炉子烫得厉害,只能在远处暖暖手,等玉米芯快燃尽,就可以把脚放在毛巾下的竹篮口上,脚一热,浑身就都暖和起来了。脚下小火炉,手上故事书,此冬日一大快事。门外静悄悄的,走出去,眼前是白蒙蒙的,是雾和小雪,远处的山顶云雾缭绕,雪白与青黛相融,好似一幅写意水墨,让人恍若身处仙山之中。花草将冻而未冻,表面覆着一层晶莹透亮的冰片,亭亭玉立,就像一位冰美人。大雪一夜后,白茫茫一片,远处只一棵树孤零零、别无选择的坚韧地伫立着,世界寂静得快要被遗忘。
国庆节终于有机会回家,心情在踏上高铁的那一刻就愉悦起来,除了归家的喜悦,另一点是终于能体会到稍明显的季节变化了。从三月末来到深圳,到现在快一年了,深圳似乎只有春夏之交这一个季节,对于一个每天两点一线的打工仔来说显得过于单调乏味了。
到重庆,一走进公园就闻到淡淡的桂花香,香气充满整个园子,暖和的阳光和花香,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浑身痒痒的,想要在地上连翻几百个筋斗。

闻到桂花香,就想到大学时,在贴吧鼓励了一想要酿桂花酒而不被家里人支持的学姐,过了段时间,学姐找到我送了一瓶桂花酒。酒瓶是天青色冰纹细颈瓶,酒液是淡橙黄色的,让人欢喜。一周末带上书和酒,叫了CC一起在二十七教看书品酒。打开瓶塞,一股桂花、酒、木塞混合的香气扑鼻而来,初入口时只觉得嗓子眼辣,待适应后,方能品出酒的柔滑、馨甜,余味满是桂花香。我看的是《镜花缘》,一边喝酒,一边沉浸在书的奇闻异事中,渐渐进入微醺的状态,真快活啊。
公园里几位老人在锻炼,阳光穿过绿叶射出一道道光柱,单是静静地站在这里,就足以让人感到轻松惬意了。

晚上吃过烤鸭,妹妹拉着进一家文具店逛,店里商品全按颜色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看着满墙可爱的手账胶带,那一刻终于明白妹妹为什么痴迷于此了。

连圆珠笔也不甘单调。

路过一火锅馆,门面装潢充满了年代感。

深夜,到了最期待的环节,那就是骑共享电单车载着妹妹在滨江路上飞驰,然后停了车,沿着江边漫步。每次路过老年乐团时总忍不住停下来听一会儿,最喜欢那些充满希望、喜悦、期盼、平静的歌曲。

去年才修建好的望江亭,老旧的数码相机让它看起来有了不少年代感。

两个女孩拿着气球走到江边,笑声清脆如铃,脚步轻快。年轻真好啊!

国庆七天在眨眼间就过去了,又回到深圳,一切仍是如常,除了上班,一周去打两次羽毛球,好久没有出去走走了。一天下班后去打羽毛球,等公交时,意外发现树梢的弯月十分好看。

周末憋得慌,又走去湿地公园闲逛。神奇的是,一走进公园,一直紧绷的神经就放松下来了,心情变得欣喜起来。园内一树上开满了花,仍像春天一样。

人们闲坐在林中草地上,令我羡慕。

涟漪中的倒影,如梦如幻,那是另一个世界。

往回走时,偶抬头看到的银杏与天空。

十月中旬看了个舞蹈表演《生长》,非是我鉴赏能力不足,实在是它的音乐杂乱、表演无物,让少有怨言的我看了心里也不住抱怨,演出过程中迟到观众的脚步声、小孩的哭闹声也让人十分恼火。怀着期待而来,带着失望离去。走出剧院,路灯下飘扬的五星红旗和附近静谧的公园给了我些些安慰。


近两月一直不在状态,下班后明明还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可支配,但却什么也没做成,软件也因遇到困难停了好久没做。开始以为自己能为比较远的目标而努力了,但近日才发觉不过还是为了每次编译运行成功时及时的喜悦罢了(尽管什么功能也没加),仍是和打游戏一样。希望接下来能慢慢调整过来吧。

闲着无聊,在阳台随便拍拍照,远处正在修的公路的护栏反射着夕阳的金光,煞是好看。

十月底去听了剧院《爱在三部曲——钢琴大提琴二重奏音乐会》,仍是觉得不值得去看,一是现场仍有许多嘈杂声,二是不喜欢那曲子,三是可能剧院修建得不适合演奏或者钢琴走音,听感不佳。
期待十二月底的芭蕾舞《天鹅湖》,专业剧团表演的从未让人失望。
十一月上旬去了仙湖植物园,以为只是个一两小时就能逛完的小公园,没想到那儿美景多得能让人逛一两天,即使一直待在那儿,也绝不会觉得腻。
入口处停车场外周开满了不知名的粉色花朵。

从嫩黄叶子中伸出的白色花瓣。

往前走,挑选了小路游览,抬头向上望去,不禁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忍累而登顶!”

对面云雾缭绕的峰顶。

下面有一湖,但当天并没有走到湖边,可能是饮用水源,没有路通向那吧。

缠绕在树上的藤蔓。

把它画在长裙上,一定会很好看。

仍有露水的蓝紫色小花儿,看起来如此娇弱,甚至不敢用手触碰。

一铁色树干上长出的嫩芽,深褐与嫩绿互为映衬。

光照下的植物,与前方阴暗的小路对比鲜明。

初生的藤蔓。

走在林中,仰头看总能给人惊喜。

满满的全是明亮的绿色,让人感到舒畅。

走进阴生植物园,阴湿幽深而让人不敢弄出动静。
入口处展览的巨子棕的种子,大约有一个半篮球这么大。只觉得其形状很奇怪,下部像男性性器官,上部又像女性性器官。

只剩下叶脉的叶子,仿佛一碰就会化成灰。

长满绒毛的网纹叶,好像一种菜诶。

一种蕨类的叶子被阳光穿透,有一种柔美。

覆满了泥土表面的微型植物。

颜色极其鲜艳的花,若不是亲眼所见,绝不会相信这种过饱和的颜色存在于自然界中。

一角远景。

杂乱的如发丝的草,挂满了水珠。

走出阴生植物园,继续游览。
不知名的花。

枯枝编成的球笼,真想钻进去玩儿一玩儿。
本是阴天,乌云散开,太阳出来露了一会儿面,阳光穿过缝隙,照在植物叶子上,明绿的叶子就像翡翠一般,在四周阴暗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明丽可爱。

不知名的花苞。

蕨类挂满了树干,阳光穿过其“叶子”,十分好看。

水塘边一排树和三两沉舟,这是当天拍的最喜欢的几张照片之一,有清清冷冷的感觉。

焦点往前。

换个角度。

水塘这里景色很美,在边上待了好久,舍不得离开。拍了好几张不怕人的水鸟的照片,又坐着看了会书。


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水中的小鱼,准备发动致命的一击。

水鸟掠过水面。(相机高感差,快门不敢调太高,追焦也慢,好多照片都是糊的。)

一外国小伙坐在水边石头上专注地看书。

之后来到苏铁园,走到园中一研究所处,闻到浓浓的泥土和枝叶的芬芳,为此感到十分欣喜。
苏铁叶面有着金属的光泽。

顶部种子处分泌出胶质。

阳光下叶片边缘呈紫色的植物,这似乎不属于苏铁种。

这苏铁的名字好像带有“王后”还是“皇冠”二字,名副其实!

一些苏铁的化石,精细鲜活,真想有一块挂在家里的墙上。



然后去到弘法寺,最下面的卖场里有好些精美的瓷器(照片色调不对,懒得调了)。
底部饰有莲花还是菊花的茶碗,釉面光洁无比,真想拿在手中细细玩赏。

底部有冰裂纹的大碗,真像将化的冰湖。

一葫芦瓶。

瓶口薄得透明,金边点缀恰到好处。

一肥肚大碗,适合用来中碗莲之类的。

万佛殿,红殿金佛,十分好看。只是疑惑这里面都摆满了,后人花钱供奉的佛又会被放在哪儿呢?

还未逛完弘法寺,植物园也只逛了一半,天色就暗下来了,只好留下期待,下次再来。
晚上去俏九州吃的小炒黄牛肉,肉质细嫩,恰到好处的辣味,刺激而不过于刺激( :) )。刚开始时觉得咸淡适宜,但多吃一些后还是觉得偏咸了。另外炒豆干也特别水嫩,并不是常见的那种干硬的豆干,好评+1。

前天晚上打乒乓球(仍是菜得让人很泄气)打得比较晚,因此二天晚起了,上午就哪儿也没去,挨到快饭点才出去。
楼下在修地铁,看样子是先把地下挖空,再把上面盖回去,工程真大啊。

下午去看了国家地理摄影展,看到了不少美丽的景象。
在海平面之下的古城废墟。,不说是照片的话我只当它是P的。

采集燕窝的男子,特别的拍摄角度让照片看起来很有张力。

似乎是《指环王》的取景地之一。

界限分明、曲线优美的沙漠。

飞速钻向水中的蜂鸟,极具动感。

一滴海水中的微生物群,世界真奇妙啊!

从月球拍摄的地球,让人感到空旷和孤寂。

一雪山脚下的庄园,雾气紧贴在地面蔓延,如梦如幻。

似乎是某个大峡谷。

画展一角,从左至右分别是冰原和银河的照片。

超长的晚霞的照片。

一个颜色分明的石岛,是什么让它上下两种颜色的界限这么明确呢?

正在消融的冰河,梦幻般蓝色的河水,这是全球变暖的一个征兆。

挤在一起取暖的小企鹅们,毛茸茸的真可爱。

沙漠中的骆驼......的影子,仔细看,黑色“骆驼”下的小点才是真正的骆驼。

“熟的”火烈鸟与“未熟”的火烈鸟。

某个部落的男子喜欢用小花插在胡子上装饰自己(多么奇特的部落),照片中的男子表情纯真、眼神清澈。(一眼丁真,鉴定为真)

水中的企鹅与鲸鱼。

图中的昆虫是蚂蚁......的食物,又一拟态高手,为了躲避捕食者,两两合作伪装成蚂蚁,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正在抚摸母亲头的小狮子,想起了小时候安慰妈妈时的妹妹,ta们都好可爱啊。

还看了国家地理发展历史的介绍视频,了解到这是一个为了满足爱探索的人们的兴趣、好奇心而成立的协会(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并创办有名为国家地理的杂志(应该加个“美国”的前缀,不然谁看了都以为是自己国家的)。正是兴趣,把全球许多的人们连接在一起,为探索地球鲜为人知的一面而付出努力,感谢他们,让许多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能欣赏地球的另一面。
看完展后就坐地铁回宿舍了。14号线地铁站的穹顶,秩序之美。

十一月初去看了本区的年度市民优秀文艺表演汇演。
第一次坐这么前排,观看体验特别棒。投影机射出的光很漂亮。

讲述辛勤劳作、收获丰足的表演。


充满活力的老年合唱团。

,时长01:27,时长01:06
讲述战士们舍身卫国的表演。

很喜欢这种大片的红色,表现形式也比较新颖,往往只有宏大的叙述才能撑起这种表现形式。
,时长01:14
结尾的合唱,就像春节晚会似的,特别热闹。

这次表演是来到深圳后最喜欢的两次表演之一(另一个是《醒狮》),因为主题是庆祝国庆,节目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快要丧掉的我又充满了干劲,真想加入党的大家庭啊!
本月下旬终于去爬了梧桐山,想去好久了,一直没找到机会,这次终于约到人一起去了。
一棵会开花的树音乐:谢春花-点心
进入景区不久后路边一棵会开花的树。

从山腰俯瞰山脚的城镇。当天天气不好,能见度很低,看远处总是雾蒙蒙的。

建造在连绵的山上的高压铁塔。

一路都是走这种石梯上来的,最陡峭处大概有60°,向上走时不敢有丝毫疏忽,怕一不留神就刹不住车地滚下山脚了。

深圳电视塔。

山脚一洼地处的聚落。

远处的山峦。

山阴面,与蓝天白云对比鲜明。

放大一点,藏在大山后的可爱云朵。

山坡上斑驳的光影。

下山时一伙伴拾到的枯枝,带了好几枝回来,想着插在花瓶里会很好看,但实际花瓶小了,而叶子太密,并不搭。不过发现它无需焚烧即有淡淡的芳香,每次凑近嗅到它的香气就会感觉非常开心,放屋里一天就能把整间屋子都熏得香香的(虽然我屋子本来就有香气),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意外收获。

祝大家每天在工作之外,也拥有自己想要的惬意生活。
感谢读到这里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