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夜里的蟋蟀
刘银叶文并画 今年的天气热得有些邪乎,立秋多日了,不仅白天的马路上如火烤一般,就是到了子夜也是热得人难以入眠!这几天的天气预报都是在三十八度到四十度徘徊,而且如此高温仍会延期下去!难道这天气也要在抄人类的尤鱼吗?一个心冠F炎也闹得整个地球不可开交,再来这么一波高温天气的骚操作,这个世界可要新闻爆炸了!这滔天的热浪啊,可以说是平生第一次遇到! 昨晚十点半睡觉,可不到三点就醒了。与我同醒的,还有家中的一个不速之客! 他细细的歌吟仿佛山间清溪的流水声,清脆而有几分急促。似乎一个久别重逢的好友,在述说着他无穷无尽的心事。 一个人的生活虽然不感到寂寞,但日复一夏的“蒸烹”与煎熬却总有时会察觉到有点儿孤独!而自从这两天夜里,听到家中有了蟋蟀的歌吟,便心里觉得幽静起来,瞬间把捞心的燥热忘了个干净。 第一次听到他的歌声是在厨房里,我去拿杯子倒水喝,偶然闻到厨房的角落传来一阵阵久违了的熟悉的声音。这声音虽然很弱小,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他的铿锵有力。 物因人美,我是个没有古代名士那种高尚情操的普通人,自然听到这声音时就没有王安石《促织》中的: “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 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的那么优雅而高古。也没有杜少陵:“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那么多的悲天悯人! 古人的想象太丰富了!我在蟋蟀的叫声里就只能听去他的歌吟!只知道这久违的歌吟给我驱走了孤独与寂寞! 在千干万万写蟋蟀的文学作品中,读后使我感慨颇深的还是蒲松龄的《促织》。 小说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古代封建社会为政者之贪婪、凶残与自私,借着“促织”这种民间游戏,深刻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与横征暴敛的罪恶,用小小的“蟋蟀”做道具,在文本中表现了老百姓为了生计奔波的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人的深切同情。小说中关于蟋蟀的描写,不仅显示出作者出神入化的文学才华,深刻的批判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更显示出他对蟋蟀的品种、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具有熟稔的蟋蟀文化和渊博的知识! 一个好的作家,他代表着那个时代为民请愿的一种独立的声音和大无畏的精神。 这是我等无能之辈做不到的! 不仅如此,就连我画的那些所谓的画,也没有一幅能跟得上古人与历代大家们的节拍,璧喻徐渭的葡萄和八大山人的鸟,那都是有思想和有灵魂的。而我,如了涂鸦,却不能表达个所以然。就如孟秋之夜听这蟋蟀的歌吟一样,伟大的诗人与伟大的作家能听到千难万苦的生活与不见血的杀戳!郑板桥画竹能画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而我花草鸟虫、松梅兰竹都画过了,只是画了一堆堆垃圾!这是我个人的悲哀,同时也是整个时代多数艺人的悲哀(千万不要称自己为艺术家,因为我们这代人离“艺术家”的称呼还差十万八千里!就如厨房里的那只蟋蟀,给我带来了几夜美妙的歌吟,却一不小心而惨死在我的脚下一样,哀其不慎,怒其不争! 诚然,在艰难的艺术之路上有灵魂有思想的艺术家还是有的,如我所熟悉的楚寻欢、高天舒、兰志农,他们都不是专职的艺术家,但其艺术水准却比许多专职艺术家还高,这是一种可贵的修为!我佩服这么的艺术人才! 可怜的蟋蟀终于在我无心的罪过中停止了歌吟!也没有另一个蟋蟀来代替他继续歌唱!孟秋的夜晚很短但我觉得似乎很漫长!鸡叫两遍了,星星们一颗颗不知不觉的向地平线跳落! 我怀念那些象蟋蟀一样的远古歌者,如杜甫、白居易、王安石。。。 我也想唱,也想画,但我的嗓子和手臂被高温和炎热的链子所铐住,我的手和嗓子都在痛苦的颤抖和发痒,我只有默默地忍受炎热与高温天气的煎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