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决策论的一点小思考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个有限成立的伪命题,但很容易让人陷入投机主义或运气至上主义。比较常见的是这个例子,如甲选择了 A 入口有幸碰见了电梯,乙选择了 B 入口进去发现是楼梯,甲享受到了电梯高度提升带来的是系统性 \beta 收益,轻松提前到达,获得诸多红利,爬电梯或楼梯则是个人努力带来的 \alpha 收益。没有意外的话,作为渺小个体,人和人的\alpha不会差量级,\beta 收益会成为差距的主要部分。
乍一看很合理,但抽象为这样一个问题是很唬人的。首先,只有选择范围中有一个相对较好的选项,才有可能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更常见的情况是一个人可选范围内是无数条楼梯,只有不好走和更不好走的区别。存在很多种可能,可能要走到背面才能看到电梯入口,理智决策是不急着走、去探索,很可能自己在没有电梯的负一楼,那就先爬着,到了有电梯的楼层再找,也很可能电梯只在VIP通道处开放,找到了也要刷卡才能坐,成为VIP之后很可能发现 ,到哪里都有电梯迎接,区别是快和更快。基本盘的提高决定了选择的上下限,这一点很大程度决定了运气降临的概率是0还是有一点。 寄希望于在垃圾堆里淘金,只能失望而归。
第二,这里默认甲乙两人信息对等,全靠运气。实际上很多选择并不信息对等:有人听到了电梯噪声闻声而动,有人在其他地方坐过许多次、知道电梯通常修在哪里,有人找来过此处的人获得了经验,还有人可能刚从楼梯入口退回来、作出了反向选择 —— 敏锐的感知力、经验积累后的判断力、获取信息的人脉资源、及时止损的决断力,每一样都有可能增大选中电梯的概率。凡此种种,无不需要前期努力或智慧中的一样,而不是决策的一刻灵光一闪,最重要的决策在决策外。
第三,大多数时候选择不像这样非常静态。电梯仿佛一劳永逸的单行道,坐上了便坐上了,坐不上便失去了机会。然而今天,凡是有电梯的地方不是挤满了人,就是人正在赶来,不一定有封闭的安全措施,对于那些高速行驶的电梯尤其如此。站上了电梯是开始,还有无数的选择、无数次努力,确保能安稳地站在上面,直到到达的一刻。就像股市里常说一句,凭运气赚的钱,大多会凭本事亏回去 —— 伯努利原理,只要实验次数增加,随机变量的均值会向那个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数学期望收敛。苦思冥想如何凭运气做对一次选择并以此改变命运,可能不如逐渐提升分析事物的系统性能力以提高选对概率的期望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上讨论都基于一些公认假设:更快到达一定好、更轻松一定好、坐电梯一定比走楼梯好,但视野再往后扩展到假设不成立的场景,比如爬山,比如甲晕电梯,比如乙就是想锻炼身体,这个层面上,好的选择不一定是对的选择。前面所谓的他人经验、感知力此刻也通通作废,都不如对自己的需求了解程度重要。
避开坑也同理。想要做对电车难题,最好的办法是别让电车驶入轨道,别自己躺在轨道上。
总结下来,可选次数少的事(e.g., 爱情)、信息有限的(e.g., 未来会发生什么),选择一次性决定的事情(e.g., 出生、性别),运气成分高,乐天安命、别报太大希望就好,就算事情再重要关键也没什么办法,决策论不适合此类场景。
对于经常要做的选择(e.g., 理财投资、学习方向)、信息鸿沟大的(e.g., 行业选择)、选择有长期连锁效应的(e.g., 高考志愿、城市或国家选择),思路是了解自我需求 > 提升选项质量 > 提升分析能力。前两点对于解决选择困境来说是雪中送炭,最后一个是锦上添花。
当然,对于运气足够好的人,不需要任何理性和概率计算,上面这些都可以看成胡说八道。
© 本文版权归 Deseinnnnnn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