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斋百人一首·拾陆】王昌龄·从军行(其五)
【拾陆】王昌龄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
前军:指先头部队。
洮河:黄河支流,发源于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
吐谷(yù)浑:古代少数民族名称,唐朝边境的强敌之一。《新唐书·西域传》:“吐谷浑居甘松山之阳,洮水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此处泛指来犯之敌。
〔释〕
王昌龄为盛唐诗人,活跃于开元天宝年间。其诗以七绝见长,堪称全唐之冠,有“七绝圣手”之称。短短四句二十八字间,摇曳万千,鬼神莫测。却又保持着只有盛唐才有的工稳程度。如《从军行》之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以“百尺楼”起笔,起势极高,再渐次叠加黄昏、独上、(瀚)海风、羌笛、(曲中)明月,至末句宕开至与家中妻子间的“万里愁”,气魄极为宏大,正是盛唐风度。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则是在前三句缠绵悱恻的写情后,以写景拉至盛唐独有的极高气格,余韵绕梁。至本诗(其五),又完全换了一套章法,头两句描写将军早起出帐时苍凉的眼前之景,后两句却忽然转入昨夜战况,而以末句的“已报”连缀过去和现在,终于生擒敌军之首。仿佛电影镜头一般描写了将军出帐一瞬间的小景,极为生动,而过去现在的信息又都已囊括其中,且打出了边疆士气的豪壮。这种极度浓缩中还能翻出无穷变化的章法,盛唐之后就基本无法再见到了。以及如《长信秋词》其四“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萧驸马宅花烛》“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等,都各有章法变化,令人叹为观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