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的容器与轮转
- 我曾经在三亚所居的某个小区里偶然认识了住在楼下的一家邻居,姥姥姥爷带着一个半大小子的外孙,按照年龄算孩子应该上五年级了,但却一直没有上学。老人在得知我懂英语后希望我能教教孩子小学的课程,看着两位年过七十、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和木纳实诚的孩子,我答应了老人的请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了解到孩子父母几年前离异,最后孩子判给了母亲,但经过一番折腾后孩子却再也不愿上学(不知道是不是父母的离异造成了什么心理障碍)。没过多久便见到了回来看孩子的母亲,也是那种饱经风霜的模样,她坦言内心知道孩子很难再去走正常路线,自己在外面想多挣点钱,一是为了未来孩子大了能做个小生意自己养活自己、二是为了躲避自己的父母与孩子,见到他们时内心会没由来的痛苦。孩子的状态很不稳定,没过几周教学就很难进行下去了,最后也就没再继续教下去,只是一起吃了顿“谢师宴”,饭桌上两位老人坐左边、母亲坐中间、孩子坐在右边,就是那一幕让我清晰地看到了人世间的轮回之苦——老人是“过去身”,因为无明把新的生命带到了这个世间,他们的女儿承载了老夫妻的业力便是这“现在身”,接着又把新的生命“未来身”创造了出来,三代人互为因果,而那面容上所显现的“苦”则也是同根同源的。这种业力在轮转着、也在积蓄着,然后还会继续传导下去。 人的这个身躯就是苦海的容器、能造出来无尽的祸患:有执念就会有痛苦、有欲望就会求不满,它即是生灾的根器、也是应灾的祸体。认不清这点即是无明,因为无明而业力和生命无休无止地轮回着,一家人也会为了各自的执念与利益而互相倾轧、伤害——而苦果就在这些怨恨、不满、不甘、苦楚、麻木、吼叫、责备、哭泣、辗转难眠中传递发酵着。因此,当我们决定要去诞生一个生命前,要认真地去考虑一下是否能给孩子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一个身心健康的躯体、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以及足够的物质支持与精神呵护等等,而这些也并不能保证ta可以免于社会上的伤害与未来各种人性层面的煎熬。 有时候听到为人父母者或倾诉或抱怨养儿育女的诸多不易,我总是无言回之,容器已塑,那苦海自生,也不是一个外人能阻止干预的。如果个体能仔细观察这世间苦难的本质与传递规律、便能照破无明,得大自在。而不让一个弱小的生命来到世间受难轮回则是一份大大的福德了。
结语: 灾病贫累委屈了这俗体凡胎,名利权势刮碎了那灵气精神,这一浑一噩便是那一生一世。醒了是梦,梦里方醒,遇见是缘,分开亦是缘,心生缘亦生,心灭缘亦灭。看到婆娑世界、即知“心生万物、万物造心”,互扰互生。来世间一趟为何事?炼心破无明!心静了,一杯茶能喝出水秀山青、一口饭能吃出人间冷暖、一句话能平复那是非混沌、一呼一吸之间能觉知生死。破了无明、断了轮回,自然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