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抄袭的是这本脉学经典
唐朝皇帝带头炼丹,宋朝皇帝带头拜神,
神霄派祖师林灵素忽悠宋徽宗说,
您可是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君下凡来的,
您周围的大臣和嫔妃也都是仙臣、仙妃, 大家都是神仙。
宋徽宗信以为真,自称是“教主道君皇帝”,
在全国修建“神霄万寿宫”。

耗费了大量财力国力,可以说唐宋之际道教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在内丹修炼方面也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朝的内丹成就主要以南宗一脉著称于世,
在传统医学方面,南宗祖师张伯端也是独有创见。
南祖张伯端的内丹著作《悟真篇》,

被后世誉为能和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相媲美,
被奉为“丹经之王”。而他的医学著作《八脉经》却不怎么出名,
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对此大加赞赏,
实际上在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中也是摘抄了不少《八脉经》的内容。李时珍写道:
张紫阳《八脉经》云:“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
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蹻脉在尾闾前,
阳蹻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项前一寸二分,
阳维脉在项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
唯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濒湖(李时珍自号濒湖)曰:“丹书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任、冲、督脉、命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蹻者。
而紫阳《八脉经》所载八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
然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
因为李时珍相信修行有成之人
能够通过内观内视察觉体内的内景经络,
因此他的书吸收很多修道之人的医学理论,

包括他的《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也正是因为他,
这些道医知识才能流传下来,
我做这些视频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误解内丹学,
不要将内丹学神秘化,要正视内丹学对传统医学的促进作用。
张伯端所著的《八脉经》,对奇经八脉的分布
循行路径提出了新的、独到的见解,极大丰富了传统经络学说,
张伯端的医学创见也不应该被忽视。
李时珍的另一部书《濒湖脉学》
几乎把宋朝的《紫虚脉诀》全部纳入书中,
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全抄了。

崔嘉彦,号紫虚道人,其著作有《紫虚脉诀》一书,
在中医脉学上倡导“四脉为纲”学说。这本书一共3000字,
按照四字一句写成,琅琅上口,通俗易懂,
反复被其它脉学著作所借鉴,
李时珍的父亲将其改名为《四言举要》,
李时珍将其全部纳入《濒湖脉学》,
李中梓依据此书又修订了《新著四言脉诀》。
崔嘉彦在其医书中强调,
“以浮、沉、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主病”,
他把脉象和三部及脏腑结合起来阐述脉证规律
建立了“四脉为纲”辨脉辨证新体系。
两宋道教医学,在养生、内丹成就方面是比较高的
尤其在脉象和经络上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现在的中医临床实践中,尤其是针灸、
推拿都直接运用奇经八脉的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
而脉学可以说中医的独门绝技
中医通过脉象的变化与反应可以观察病的轻、重、缓、急
可以知虚、实、寒、热对症下药,有效把握病情病势。
《八脉经》和《紫虚脉诀》对传统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
孤勇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03 03: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