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天和1437本书
国际惯例,介绍一下康康和自己,康康:6周岁7月,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康康妈,目前职业为项目管理 。
我们是在2017年8月份加入悠贝的,到今年11月底,一共4年零4个月,我跟康康一起读了1437本(有记录)的绘本和章节书,在悠贝的借书数量是1037本,其他的是自己补充的。这四年多里,走过了风风雨雨,特别是三年疫情之下,仍然保持一定的借阅频率,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在此特别感谢馆长六六老师的帮助,一路陪伴我们成长。
康康目前有一定的中文识字量,大概2000个左右。基本的日常字儿都认识,拿一本家常菜的菜谱就可以点菜让我给他烧。不认识字尔的会查字典,对的,我教会了他用偏旁部首查字典。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化学元素周期表,可以把所有的元素背出来并且默写出来。语文课本上的背诵作业回家都是直接背给我听的,不需要在家练习。古诗词有一定的储备,大概背了200多首。英文大概有几百个单词的识字量,不需要在家做英文作业。
回顾这四年来的阅读历程,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包括每年的读书数量和中英文占比以及文学科普类占比。我们到底是怎么做到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在坚持的呢?

第一,目标最重要: 因为不忘初心,方能得始终。一开始我的目标比较的功利,一切为了高考。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我们的目标是在小学前读完1000本书,养成小朋友每天自主阅读的习惯。后来在持续的阅读过程中,发现阅读之旅带来很多的快乐,让亲子关系更加的亲密。特别是20年疫情以来,在外界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跟小朋友一起读书可以让自己沉静下来,更好的面对疫情带来的恐慌和不安。
第二,行动很重要,可以慢,但是不能断。
从一岁开始阅读启蒙,小朋友一直比较愿意我给他读书听。直到2岁多的叛逆期,什么都是我不要。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悠贝和六六老师。六六老师根据康康的兴趣进行选书,极大的缓解了叛逆期的母子冲突。比如康康对数字感兴趣,我们把馆里各种各样跟数字或者数学相关的绘本都读了一遍,有些比如《金老爷买钟》和《狮王的蛋糕》甚至借了好多遍。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小朋友会追着你给他读书,一天10本左右都不嫌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过程中会出现其他的障碍。比如中班的暑假,小朋友在奶奶家过了一个多月,阅读习惯全都丢掉了,一点儿也坐不住,书本已经对他没有吸引力。我整整花了3个星期才慢慢的将他掰回来,再重新坐回到绘本前。
有的时候,是我比较懈怠,比如19年下半年的时候,我自己要准备专利法的考试,每天下班要花3个小时复习,留给康康的时间非常少,好多东西都放弃了,唯一没有中断的就是每天10-15分中的亲子阅读,对我来说,是种放松,对他来说,是跟妈妈的亲近。
还有21年下半年,加入SAP的项目组,工作上遇到非常大的挑战,每天都累成狗,还会经常加班,每天到家只想沙发瘫,但是看到家里书柜上的书和微信里六六老师的提醒,又挣扎着给他读。还好这个时候,他上大班了,认识蛮多字儿,感兴趣的书可以自主阅读。妈妈陪他读一些严肃主题的或者难一点的英文即可。
第三,分享也重要:
每周一次发朋友圈,总结康康本周的读书内容,感兴趣的东西,朋友的点赞是对我们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在幼儿园和公司做亲子阅读分享会,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爱读书的人设。同事们和朋友们有什么亲子阅读的疑惑,积极认真的给予建议和帮助。
在各个家长群(比如音乐培训和体育培训)推荐亲子阅读,推荐悠贝,主要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买了书在家里,总会有懈怠的时候,但是悠贝不一样,每到周末六六老师回来提醒你,要换书啦。
每年在豆瓣上发文,总结一年来的阅读成绩,并且制定下一年的计划,按照计划来进行。每三个月做一次PDCA,总结一下经验,找出不足,迎头赶上。
作为小学生,康康已经养成了每天自主阅读的习惯,就会把每日阅读坚持下去。接下来给他准备了以下的书籍:
1. 学校一年级的推荐书单,从班主任老师拿到的,跟课本结合比较紧密。
2. 读小库的童书,闭着眼睛采购。
3. 大J小D公众号的推荐,每年的书香节和儿童节集中采购。
4. 每两周带他逛书店,西西弗书店啊或者图书馆,让他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