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点 | 2022夜读总结
0. 或许是这一年的总结
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玻璃上,随后划出一道漂亮的水痕,落入窗框之中。
我一手托住下巴,无所事事地望着不远处的行人们。透过被雨水打模糊的窗户,形形色色的人们交错而过,或是身披雨衣匆匆跑过,或是撑着各色的伞与同伴漫步,也有不特地避雨、像是正在享受这场小雨的人。
微微眯起眼睛,从窗户的反光之中,我看到了自己那张写满了无趣二字的脸。
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冬日小雨,只是恰好在图书馆里自习的我没有带伞罢了。
我没有联系尚在宿舍里休息的舍友,也没出于急着回去的心理而慌忙离去。雨落,细小而空灵的声响——我只是如是听着而已,只是在发呆而已,只是无所谓地眺望着窗外而已,只是自作高深地品尝着这一瞬阴郁而舒心的寂寞而已。
于是,仿若从远处的山谷传来一般——“在想什么呢?”
转过头,桌子的对面正坐着的,是我认识的一位学姐。她正把包放到临近的座位上,一只手还在整理着凌乱的头发,干净简单的服装搭配显出一种干练感。我瞥见她的发丝间夹杂着几滴清澈的雨露。
“……复习。”思绪空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貌似才只是寥寥几秒的功夫而已,我才嗫嚅般地突出两个字。
“这样啊。”学姐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也是,毕竟还有两周期末了,差不多也是该复习起来了。”
我点了点头。视线从窗外抽回,落在从刚才开始就一页未动的教材上。我伸出手,把摊在桌子中央的书本拉回到了身边,险些撞到了放在桌子一边的那只装饰可爱的黑笔。
学姐沉吟了一下,又抛出了一个话题:“最近社联的工作如何了,当了部长还是副部长?”
社联,全称社团联合会,是负责管理学校社团的学生组织。一般是从大一面试通过,进入这个组织;大二成为前辈,一边带新进来的大一学生,一边处理相关的事务。这一过程中,每个学期都会进行一次干事考察,从学业和工作两方面入手,不合格者将被强制退出社联——当然,这中间也会有组织间的干事调动以及小规模的再招新,以保证正常的工作人手。而到了大三,能留下的干事,有三个出路——被举荐成为主席团、升任部门的部长和副部长以及……
“我已经不在社联工作了。”我默然地回答道。
听到我的回答,学姐先是讶异地看了我一眼,几秒后又像是了然于心般点了点头:“被开了啊。”
“嗯……因为我是‘多出来的那一个’,仅此而已。”
确实如此,第三个出路就是离开社联。但我不是因为有哪里没有达到标准,只是因为,这一届我们部门升入大三并留下来的人有三个——按照社联的传统,每个部门只能留下两个大三的干事。故而,连副部长都没被选上的我,自然也不可能升任主席团——结果显然易见,告别社联的时候,我也只是在跟老师的通话里留下了一句“我知道了”就算正式结束了。
——其实,我自认为自己的努力不输别人。
学姐望着沉默不语的我,仿若一切都理解了一般,没有多说什么。她从随身带着的包里面抽出电脑,打开。电脑启动的风扇声冲散了刚刚一直萦绕在我耳边的雨声。
学姐今年大四,是正常地从大一干到了大三,任期结束才退出的。听朋友说,她正在准备考研。恐怕,她也知道自己刚刚选错了话题。
——差不多,也该走了。
我深知再在这里待下去,也只是徒增尴尬罢了,于是把摊在自己面前的笔记本合上,收进包里,准备走人。
突然,学姐出声叫住了我——
“稍等一下……”
“嗯?”
我不解地望着学姐,后者调皮地笑了:“帮我个忙呗。”
“如果是考研相关的事情,学姐应该有比我更好的对象吧。”
“才不是那种无聊的话题呢——”她毫不客气地把对自己未来而言颇为重要的事务说成了是无聊的东西,“来帮我审阅一下这个读书总结吧。”
“嗯……啊?”
完全摸不清楚头脑……我僵在原地。
学姐没有多说什么,调出了一张表格。随后,不顾我个人意愿地,自顾自地,讲述了起来。
1. 请问,奇迹真的存在嘛?
“这个是我今年的推理类小说及评论阅读top……”
“啊、额,等一下,学姐,这个跟我有什么……”
“就算让你这样回去,你也不过是去继续浪费时间吧?”
“唔、但、但是,我又不怎么看书……”
“就当找个人聊聊天吧。”
见我不再多做辩驳,学姐便继续了下去——
“还是先从小说谈起:(排名从低到高)
TOP10:
这本的标题作相当经典,是提到“一句话推理”模式绕不开的一部短篇。其中收录的其他短篇也几乎才用同种模式——围绕几个(甚至只有一个)极为细小的线索展开推理,并联系前文中的一些伏线构成逻辑链。每一处推理的可能性其实并不能完全锁死,但是将整个过程链接于一处,就会形成相当有说服力的解答(后世的西泽保彦老师也是同样的模式。)
ps:本作现已有全文汉化,多亏友邻整理及一齐翻译的努力。
TOP9:(三作并列)
会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其中对于怪谈传播的讨论与考察比较契合笔者的口味。至于结构方面,向《环界》和《镜子中的星期日》的致敬也很到位——可以当成一本精彩的推理小说来阅读——但同时,缺点也是作为恐怖小说而言,其氛围感渲染及爆发度观感一般。依托怪谈设定而展开的对怪谈的推理模式倒是同样颇具新意。
诚如友邻所言,这本很像是“网络版”的《金色梦想》。在网络社会的环境下,男主遭逢突如其来的嫁祸,于是只能一边顶着狂轰滥炸而来的网民声讨,一边不断逃走寻求真相。视角的转换、群像的塑造,更多的是为了作者想要点名的主旨——“错的不是我”仿若是根植于人们心中的怪异一样,不断发出诱人的劝导,引导人们迈入深渊。阅读过程中,情绪被作者死死抓牢,以至于最后的反转冲击力才相当强悍。
梦野久作是笔者相当喜欢的一位作者。其笔下故事多有种异样感,对于笔者这类对“氛围感”稍有追求的读者而言,其文字诚然存在某种魅力(也可能只是笔者BT而已)。三篇故事,梦野都是依托事件后的视角,通过人物口述、信件、新闻等的方式,以一种类似旁观的视角呈现其笔下的怪诞世界,极尽其间的扭曲。
TOP8:
这本最大的感想就是——专业对口了。背景设置是在近未来,车辆实现了全自动驾驶,在高速公路里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追逐戏——好吧,并非如此,其实没有那么电影。作者显然对计算机领域了解很深,因为最后的破局点作为理工科学生,看了实在是想大喊“啊对对对,太对了哥”。另外,作者翻出被讨论颇久(以至于有点老套)的电车难题再度包装,将科技与宗教结合以对人伦进行探讨的思路也很赞。
TOP7:
今年出于各种机缘巧合,读了不少黄金时代的作品。原先笔者就对布兰德颇具好感。这本中,布兰德所展现的布局和多重解答效果更甚,大胆而直球的不可能设置,几重解答的轮番轰炸,相当舒适。只不过,翻译质量比较一般,观感显得有点乱。
TOP6:
多纳托·卡瑞西是一位很优秀的欧美悬疑作者——笔者认为完全可以这么说。在读完这一本后,笔者又陆陆续续读了不少卡瑞西的作品。其笔下的结构一直有种相当的精巧感——时间设置、多线叙事,通过这部分的设置,来为后续的反转铺设道路。进展途中其对于悬念的把控相当娴熟。而在最后,其所设置的反转力度相当之大,一笔绝杀,爽翻读者。
TOP5:
要说笔者今年有什么非常值得拿出来说的,大概就是费尽心力完成了一篇约翰·狄克森·卡尔的长评吧——可能质量不够高,还望各位海涵。为此,笔者花了大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目前能读到的所有卡尔的中译作品(原版虽然也想读,但是实力不济,还是慢慢来),以及多本有关卡尔的评论著作。再经由多次与友邻的讨论,对于卡尔的作品及其创作,笔者小有研究。目前,外研社尚有两本卡尔待出,希望日后能继续看到卡尔的引进。()
TOP4:
想到要对奎因进行拆书的那天,原本只是和平常没什么两样的日子。大概是一时兴起,就打开了电脑,翻开了书,像是练习打字一样地敲击着键盘,谁能想到接下来会面临这么一场轰炸。后来也和合作的友邻聊了聊,大概再拆完几本就可以安心告别奎因了(必拆《十日惊奇》《九尾妖猫》《恶之源》,剩下的作品由笔者自行选择拆书与否,瘫……)
TOP3:
这个系列真的是意外之喜,非常精彩的安乐椅神坛——Mom什么都知道,总是能从意外的切入点展开推理,然后锁定凶手。短篇集中,精彩的切入点和心证频出,异为有趣。而长篇则是非常精彩的一个推理结构。(当然,就像是笔者在评论里面所说的,看过那本的友邻对同样的结构应该不会陌生。)
TOP2:
即便没有谋杀,也不能说就是“日常推理”;反之,就算是以一人的死亡做背景,也能写出这样阴郁而氛围感浓厚的日常推理。短篇连作的模式很值得称道。少女的内心无人能够进入,但即便如此,日常的谜题依然将每个人的情感徐徐道出。略显阴暗抑郁的氛围下,高中生们的日常仍在向前继续。
TOP1:
这次白井老师的榜单成绩真是相当亮眼。犹记得最初白井老师的作品是纯靠民翻译者的努力才得以为国内读者所知,此前无一引进(显然,也不可能有引进)。这在轻小说、galgame等领域所见甚多。早期的白井确实是以其笔下剑走偏锋的设定和扎实的逻辑推理出名,不过在上岸后,一直未见整出什么“大活”。就连笔者在与友邻的闲聊中,也感叹现在的白井总感觉差了点“味道”——直至遇见这部作品。可以说,笔者又一次被白井的这部作品燃到了。信仰者与外来者的推理、古典逻辑推演和设定系模式的结合,最终逆转更是神中神,一举炸翻,诚然满足。
接着,略提两嘴评论类书籍(排名不分先后,仅以字母顺序):
No.1:
因注意到两者作品之中的相通之处,饭城便对二者的作品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考察与评论。同时,也正是因为饭城的牵线搭桥,天城一和笠井洁之间才有了交流。
评论从作者所处时代、出道情况、作品风格等多方面进行对比考察。对原文的引用概述,毫不吝啬,且比较到位;而且评论内容很受用(甚至在评论中直接论证矢吹驱的“本质直观の推理”方法与本格推理之间存在矛盾)。
相当值得一说的是,饭城的很多观点虽然笔者不能苟同,但是其撰写评论的方式——从作品的内容、侦探的推理、诡计的设置等方面,针对创作技巧进行评论,在读者角度及创作者角度切换,专注于实质内容的考察评论,尤为值得效习。(说人话的评论都是非常nice的。)
No.2:
江户川乱步对诡计模式的各种总结,分类相当多而涵盖广。
只不过,这本同时也是大规模泄底警告。几乎把一众欧美名家的作品都给直球讲明白了。如果介意鞋底的友邻最好不要贸然看这本评论。
但反之,江户川乱步老师在诡计考察方面,及推理小说创作谈的诸多观点,还是相当具有参考价值的。
No.3:
这本书才看完不久,整理了傅傅老师所著的诸多序文。
其中一二观点在现在看来,尚有再做辨明考察的空间。而且之于内容的科普较为宏观,对于追求细致内容的读者而言想必不算很优秀。
但是,其中对于作者一二事迹的记述以及作者本人的“朋友圈”记载,作为日后历史发展方面的考察,还是颇有益处的。
故而,亦在此推荐。”
2. 你猜,我吃的是哪颗糖?
学姐长长地呼出一口气,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我摊了摊手:“我说了,我读的不多,你上面提及的我一点也不清楚。不知道怎么说。”
她微微勾起嘴角,释然般地伸了个懒腰:“那就算了吧,我也只是想找个人先聊聊而已。”
学姐不再看向我,而是继续敲打着键盘。手指与键盘碰撞的声音很柔和,轻轻的,跟雨水落地声一般。
“……如果是漫画和轻小说的话。”沉默了许久,我才张口说道。而对方,则像是早有预料一样,伸了伸手——
“漫画的话,我其实看得还算少啦……
TOP5:
经典伪娘系日常搞笑放闪(狗粮)漫画,一共六卷。
男女主全程放闪,搞笑,校园里CP巨多——而且各种类型都有(惊)
适合轻松一笑、闲暇放松的时候来看。
TOP4:
这是在被友人安利下看完的,一整个系列四十多本——延续《Q.E.D》中的单元剧以及“智力男主物力女主”的人设,穿插较淡的主线。(不过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完结了。)
TOP3:
同样也是友人安利。被超展开填满的一部漫画——可以说,整个漫画的塑造全都贡献给了男主。男主既是主角,同时又承载了全书大部分最为重要的谜团,其余配角全部都是在剧情的行进中解开男主身上的谜团。
初见以为是奇幻战斗故事,只能说城平京老师还是有含金量的。
TOP2:
继《蓦然回首》之后,藤本树的又一短篇。
不过友人一直推荐笔者去看的《炎拳》倒是一直没看。
TOP1:
偶然知晓的一部漫画,相当喜欢,相当感动。公路片本就是笔者的好球带,如今依然。
借用笔者的评论描述:描述细腻的公路片单元剧,反套路的寿命论视角,传统王道的奇幻回归。 故事从勇者打败魔王开始,童话的结尾是勇者的逝去,伙伴的衰老。于是,长生不老的精灵魔法师再度踏上旅途,追忆与勇者同行的点滴。原来那不足人生百分之一的十年旅程如此之深刻,原来那爱好耍帅的勇者曾如此深切地爱着她一辈子,直到故去。而之所以“传统王道”,是因为作品有着正统的魔王勇者的奇幻剑与魔法的故事构架。回忆与现实交织,一个真正完美丰满的勇者展现在读者面前。精灵会继续在永恒的时间之中追忆这点滴。于是,旅途仍在继续。”
3. 看啊,我们的表演已然落幕
外面的雨声渐大,但是学姐仍然望着我。我停下了叙述,稍有不安地望了一眼周围。周遭仍是空旷一片,只有几人坐在那里自习。
“轻小说的话,系列就算一本做总结好了——
TOP5:(两作并列)
先前也有说,笔者喜欢公路片——自然也喜欢短篇的故事。
这两部作品,且不说《煌夜祭》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结构,都在短篇故事的层面里,给了笔者以相当不错的阅读体验。
当然,这两作也算是在友人的监督下看完的了。
TOP4:(两作并列)
这两作在跟友人讨论的时候,都认为可归做时下势头正盛的“设定系”一类之中。
魔学诡术士前三卷的误导和多重解答虽然朴实无华,但确实功底扎实,阅读体验不错;后三卷冲入主线,气势磅礴地完结了。
而圣女这一系列才刚刚开始连载,作者的聚焦点在于who的设计上,目前才两本,但是就阅读体验而言还是相当不错的。
TOP3:
河野裕长篇系列作,继续挑战规则限制下的异能智斗。目前仍未完结,但是几次大决战都甚是精彩,现在就等完结了——不过貌似还有很长一段剧情要走。
TOP2:
一整个系列都是神中神的质量!叹服之意无需多言,仅需一口气翻开,而后直接享受作者精心的布局与反转即可。
TOP1:
直接放评论吧:带有毒性的文字,却能把读者硬生生拽进那个颓丧可悲矛盾抑郁的漆黑的内心世界之中。自我反思的终极解答是无,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无一物的世界。意义不存在于此,故而救赎也不存在,惩戒也不存在。只不过是在不断地对抗之中渐渐释然了而已。但那是不可能的,那里也没有解脱。最后的最后,了无意义地活着,强忍着哭泣向前迈步,放弃自我反思。小丑不再用妆容掩盖泪痕。或许这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但一定精彩。”
4. 那么,便需要开始考察
“嗯哼,你这不是读得挺多的。”学姐合上电脑,收回到包中。
就在刚才的对话过程中,她似乎已经编辑好了需要的文本。我看着她在编辑好后,又用鼠标点击了网页,打开了什么的样子。不过我光顾着讲述,没有注意到上面讲了啥。
“……这样就行了嘛?”我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道学姐的意思何在。
“嗯,差不多了。我本来……也就只是想要找个人聊聊天而已。”学姐从口袋里又掏出了一本书读了起来。我瞥了一眼——名字是《MM9》。
我不禁疑惑:“学姐原来还看这种书吗?”
对方听后,从书页中抬起脸来,噗嗤一笑:“怎么,很惊讶嘛?我刚刚可都在你面前聊了好久的推理小说了,你之前不也没见我读过嘛?”
“啊、不,我只是……”
如若诚实回答的话,就只不过是我在强行找借口让话题继续下去而已。外面,雨还在下。不似刚才那般细小,冲出去的话,也只会落得一身湿的下场。
“没带伞嘛?”
“……嗯。”
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学姐心领神会,顺势递过来一把新的雨伞。接过伞的时候,我的余光瞥见了学姐的包里似乎还有几本其他的书——
“那个、学姐原来只是来看书的么?”
“不然呢,你觉得图书馆里还能干啥么?”
“额、不,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没事,反正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说着,学姐把包里的书都拿了出来。
看到这些书,我忽然像是安心了一般,不由得感叹了一句:“感觉这才是学姐会看的书。”
“是吧?我还是相当喜欢这类书的。”学姐爱抚着书的封面,“挺希望之后也能继续看下去啊……”
于是,十分自然地,她也问我道:“你最近又在看什么呢?”
我想了想,把手机递给了学姐——
后者笑颜不改:“果然,我也想说这才是学弟你会看的书。”
“原来,我看轻小说和漫画很奇怪嘛?”
“也不是,只不过,不像是你的风格一样。”
随后,学姐抛出了那句炸弹般地话语——
“那么,之前跟你在一起的女生是提前走了吗?”
5. 于是,明天想读什么书?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整个人大脑一空,不知道该作何回应,只得怔怔地看着面前的学姐。
她悠然的声音伴随着雨滴落在窗户上的声响一道传入我的耳中——
“首先是你一开始看到我来的时候,特地把放在桌子正中央的教材拉了回来。这点就很奇怪,一般一个人在图书馆复习的时候,书本一定是放在离自己比较近的地方,比如左右手边,或者就叠在笔记本上,就算放在面前,也不会一路推到正中央的位置。那么别扭的位置,怎么想都不对劲。
除非这个位置对你而言,是恰到好处的位置,所以才这么放。但是,这样一来,又会有另一个矛盾,到底什么情况下,放在桌子正中央才是最好的——
显然,只有当两个人共享同一套教材的时候,这样摆放才会是最好的方式。
再来,则是那支差点被你碰掉的笔。你刚才收拾书包准备离开的时候,只是把笔记本收了起来,却没有关注那支笔。说明这支笔不是你的,而是别人的。如果是陌生人或者之前就在这里的话,一般人要么放到失物招领处,要么直接顺走,或者干脆不管。但是你却又很注意它。加之,这个装饰得比较可爱,所以我猜测笔的主人是个女生,你跟她相识。她之前就在你对面坐着,跟你一起复习。但是她现在走了,连笔都忘了拿走;而我来的时候你在这里发呆,刚刚还很注意周围人的反应,如果是在担心自己的音量的话,那是否说明我来之前……”
“够了。”我忍不住出声,叫停了学姐的推测,“不是那样的……我没有跟她吵架,只是……”
踟蹰了许久,我才默默地说出了实情:“只是我的学妹而已。”
“在谈恋爱嘛?”
“不是的,只不过,刚刚她接到了电话……知道了一些事情。” “什么样的事呢?”
“足以让她不顾一切对着电话大喊,想要请假回老家所以跑出去的时候连笔都忘记拿的事情。” “……那你,会看那些书,跟你安利的那个友人是……”学姐抿了抿嘴,道了声歉,“不好意思,我理所当然了。” “毕竟,你也说了,那些书不适合我。”我摇了摇头,说:“不,其实你的推理确实是对的。我确实……”
后半句话怎么也说不出口——是的,我早就知道了,就像我退出社联,就像我看着学妹她无助地跑出去时那样,我什么都做不到,只是擅自以为自己努力,擅自让自己的好感肆意流淌——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仅仅只是读着那样的书,仅仅只是一时在这里相遇就为之喜悦。
——哪有这样的事情呢?
我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没能留在社联里;也正因为没有能力,我才只能坐在这里,装作无所谓地看着窗外的雨——连冲出去为学妹递一把伞的余力都没有。
——只是这样的事情而已。
我默默地站起身来,拿着学姐借给我的伞,一步步朝着门口走去。
崭新的伞面握在手中,感觉十分顺滑。
——崭新?
我突然想起学姐一开始,用手整理发丝的模样——那想必是在进来的时候被风吹的;同时,发丝间还有雨水,说明她是在下雨时过来的。
但她衣服上是干净的,发丝间只有几滴雨水,说明她并不是穿雨衣,而是打伞过来的。、
那这把伞怎么可能是崭新的?
除非,学姐手上有两把伞。一把她撑了过来,因为被打湿了,所以寄放在了门口;一把则随着包带到了这里。
——是说,学姐准备了两把伞,还是……专门给某人带的伞?
那个人肯定不会是我,但是我又没有见到其他符合条件的人。
我突然想起,学姐的总结里也有跟我类似的描述……
——“跟友邻讨论”
——“诚如友邻所说”
——“感觉这书不像是学姐的风格。”
——“我还是喜欢这类的书”
——“不好意思,我理所当然了。” 这样啊,我恍然间懂了什么。回过头,学姐正以刚才我一样的坐姿,望着窗外的雨。
我看着她,然后转过身,继续向着门口迈出脚步。
——明天继续来这里吧。
我心想。
也不是为了期末,也不是为了见某人。
——只是,想来这里,随便找本书看而已。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