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也是人生的课题
正如阿德勒说过的“人生三大课题分别是: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直到第二次恋爱结束后我才知道,爱一个人是一种纯粹的”利人“”无私“”慈善“,希望对方幸福,以对方为目的,以自己为手段。可是对于被爱的课题,即便有过,也没有真正的开始研究”什么是被爱“。
又是在一个晚上,文思泉涌,我突然发现自己感悟到了什么是被爱。于是在手机里记下两行字
婚姻是被追求者的解脱 孩子是父母的解脱

"解脱”二字蕴含着求而不得的挣扎,和坐而等到的喜悦。
作为被追求者,她们/他们天生就是被爱的,被无私爱的,纯粹因为追求的人喜欢,非常喜欢,喜欢到想把自己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到她/他,喜欢到不愿意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自卑,不愿意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无助委屈失望傻逼。人一生怕就是被爱这么一次就足够一辈子去怀念了。对于求爱不得的人,是一种人生的解脱。
身为父母,作为孩子的依赖,孩子会非常相信,孩子会很难放下父母。就像一句话那样,"天下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孩子在孩子期间,是只能选择爱父母,相信父母。不像成年人可以选择说谎,可以选择放弃一段关系,可以逃离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长得好看的男性和长的还行的女性是容易得到爱的,要不就是成为父母,用养育的方式获取一个新的生命的完全信任依赖爱和关心。而对于长得不好看的,就很难得到爱了,除非他们/她们成为父母。
并不否认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真的爱,而不带”养老“条件,或者其他”利己“的条件。但是文化特色中大多数父母对于孩子是为了防老,也就是利己。也不否认,有的孩子慢慢的就不再对父母爱了,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成长,慢慢的他们会发现他们要为自己活着,生命虽然是父母给的,但是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从而不再对父母有”利人“为初衷的真爱。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