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意外——记第一次参与播客录制
今早醒来后,我给自己倒了杯热水,如约点开了某播客主理人发来的的网络会议链接。
算上录制前的问候寒暄,和末尾的客套,我们一共聊了一小时零十分钟,时间比我料想的短。 “录制”这个动词用在这里有些夸张,因为它更像是一次“有预谋的”网友线上语音聊天”。而且,可能并没有下一次。 可以称之为一次性的沟通,或者——在同一平面内,两条非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这位制作播客的朋友特别随和,也特别友善。因为中美冬季时差是13个小时的缘故,我迟到了整整1小时,他也没跟我急。
聊完之后我才发现提前准备的答案 90%都没用上。 事先这位播客朋友给我发过一个问题清单,便没有其它细节上的沟通。 可以感觉到他和我在做事情的方法上有些差异。我在工作中养成了做计划的习惯,而他没有我这种“强迫症”。 我其实也特别喜欢很多播客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火花”,或是“化学反应”。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实生活里再好的朋友也不一定每次聊天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老实讲,虽然聊天只聊了一个小时,但是之后我刷了三个小时的油管视频来淡化自己那种不太好的感觉。 我感觉自己发挥得有点烂;我明明说了很多,却觉得没有说出自己想说的……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我昨天睡得太晚,今天能量值低,状态差。 人的状态一差就抓不住重点。我好像既没有抓住对方提问的重点,也没有在自说自话中突出想要表达的重点。 而且,根据以往经历(丰富的各类社交软件使用经历),我知道自己有幽默风趣的一面,这是我希望展现出来的东西,因为我特别喜欢那些风趣幽默侃大山的播客,我希望自己也能留下那样的快乐。 …… 我无法阻止自己去想象他人听了我说的内容之后的评价,哪怕别人应该不会知道我是谁。 现在事情过去了七个小时,我脑海里的批判声音逐渐消失了,毕竟我还有很多工作上的问题要花费精力去面对。
不仅在聊天过程中,在最初看见问题清单的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我们看见的世界挺不一样的。 比如,他从某一个角度去问问题,然而,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角度?这个角度是关键吗? 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在聊天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比如,笑点的重合度不超过50%;比如,差别过大的个人经历降低了相互理解的程度,也就没办法接茬儿。这些对于播客主持人其实挺有挑战性的。
从另一个角度上想,这也是惊喜之处。 对方表达的一些观点确实是我没想到过的。比如有些我不熟悉的事,他的话能帮我了解更多。也比如我特别熟悉的、专业相关的事,他作为局外人所能看见的东西和我看见的很不一样。 可惜的是,由于强大的大脑自我保护机制,在我试图淡忘掉那种觉得自己聊得糟糕的感觉时,大部分的聊天内容也被我淡忘掉了。 假如是更熟悉的朋友,我可能会更大胆地去进行互动式表达——怼他——纯属玩笑。 …… 其实,这些都是沟通的价值。
有一些我很喜欢的知识型播客节目的收听量并不高,甚至很低,评论只有一两条,主播的录制水平可能也很简陋,但是我从他们的内容中听出了满满诚意,听出了前期的充分积累,感觉自己免费听到这些真的赚了。 还有一些高屋建瓴的播客,请各路高层人士做嘉宾,不乏戴着面具装腔作势的人,也很好玩,毕竟这才是我们普通人幻想的正常现象。 ……
再次感谢这位播客朋友提供的机会和体验,谢谢他的善意、交流中的真诚,和可能会有的后期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