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 在刚柔并济的康普茶中,发酵社区店的意义





第二天早上起来打开瓶盖,适当放气,然后放进冰箱里冷藏就好啦!这次制作了两瓶,一瓶是原味康普茶,另一瓶我加入了苹果(可以发挥你的创意,加入其他新鲜水果或者加点酒,来杯属于你的特调吧),之后就开喝啦!


Q女士:2020年初,我和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创立了「刚泡」。我们都很喜欢康普茶,当时我是个自由职业者,对尝试新事物抱有好奇心,然后大腿一拍,我们仨就决定要做了。想起来是个有点冲动的决定,不过我们就是这样一拍即合的吧。字面意义上来说的话,“刚泡”就是刚泡好的茶,代表我们产品的经营理念——制作过程中不使用化学添加剂,保证康普茶的新鲜与自然。此外,康普茶给我的感觉是刚柔并济的,有茶的清雅,也有发酵食物的浓烈,“刚泡”这个名字给人也是这种柔中带刚的感觉吧。

Q女士(cue二楼的研发小哥:你是怎么研发出来的啊?然后自己答道):我们负责研发口味的同事,对于味道的捕捉与判断一定比普通人更敏锐、更专业。在研发时,我们会有意识地用舌头的不同部位,比如舌尖、侧面、舌根去感受一款饮品的多重层次,就像咖啡师和调酒师一样。你刚才提到的那些果味,其实也不是单一的,一般都会有两种果味融合在一起,目的是让口感更加丰富,但我们会有意地去突出一种风味,希望主次分明,给顾客留下记忆点。

我在店里尝了山楂梨味的康普茶(只顾着喝忘了拍照),山楂的酸甜很突出,回味时,梨子的清香又逐渐涌现。在主理人的“引导”下品尝,我对风味有了更丰富的感受。
Q女士:没错!有顾客和你有一样的反馈,也觉得喝起来有沙棘汁的味道。我感觉这就是实体店存在的意义吧,我会亲力亲为,几乎每天都在店里。研发出新口味后,我们就会邀请老顾客或者朋友们来品尝,收集一下他们的反馈。有顾客来店里喝的时候,我也很乐于和他们交流,一方面引导大家去感受康普茶风味的多重性,另一方面也及时了解顾客的喜好与需求。「刚泡」不拒绝潮流——比如我们在今年夏天推出的“盲盒”款口味,灵感就来源于今夏热度最高的“明星”水果。但同时我们也会踏实地巩固好基础款口味,比如工厂化零售的四种果味,就是老少皆宜,“入门”友好的,但像“酒花”之类偏创意性的风味,我可能更多会在和顾客沟通,了解对方的喜好后,再去推荐。
Q女士:我觉得就来到店里的客人来说,其实非常丰富——有早早接触到康普茶的外国人,有年轻人,有经常来五道营胡同的老主顾,也有特地驾车而来“尝鲜”的消费者,甚至还有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其实在国内,有些老一代的长辈们,也会用红茶菌来发酵康普茶,不过他们叫“胃宝”、“醋宝”之类的,他们觉得喝这些有活性菌群的饮品对身体有好处。相较于其他饮品,康普茶目前肯定是比较小众的,但我觉得它其实没有门槛,是很包容且有活力的。



Q女士:其实一开始我们的实体店在三里屯,但我自己住在附近(我忍不住打断:我在北京的第一个家也在五道营胡同附近,我很喜欢这里!),也很喜欢这条胡同,比如胡同里的咖啡店,即使已经在别处开了很多家分店了,但我就还是喜欢来五道营的这家,感觉是不一样的。或许就是缘分吧,有天我路过,看到一家店铺在转让招租,我们就把店从三里屯搬来了五道营。驻扎在这里真的很开心,就这一条胡同,店主们彼此间都挺熟的(可不是吗,在我和Q女士聊天时,已经有两个店主来串门吐槽不让“堂食”的事了哈哈),可以相互分享与交流,时不时也会一起办点活动。我很喜欢这种社区店的氛围,也希望「刚泡」能给顾客带来社区店的感觉——亲切、有联结感,可以把人与人之间拉得比较近,可能我也有点话痨吧哈哈。
Q女士:对,我觉得喜欢康普茶的人,大多也是追求生活本真,乐于享受生活的人吧。我们有办过线下的瑜伽,还举行过自制康普茶的workshops,也有去别的城市参与过市集活动。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深圳有一次参加市集,一个年纪挺大的奶奶来品尝我们的康普茶,然后突然眼眶湿润了,说她喝到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因为她妈妈以前也会用红茶菌在家给她自酿康普茶。我当时一下就感性得不行,你应该也会有这种特别感性的瞬间吧?好像通过味觉的记忆,我帮到别人与过去建立了链接,我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陌生人的倾听者,这种感觉很特别。

刚开始聊天时,我难免被店里的装修分散注意力——暖色的灯光映衬着原木家具的自然,几瓶干花点缀着生机,墙上还陈列着菌膜的标本,为“中规中矩”增添了一分“实验室”风格的趣味感。
Q女士:我会自己在家做,天气热的时候做的比较多,整个厨房都会弥漫一股酸酸臭臭的味道(笑)。我觉得自制康普茶非常新手友好,鼓励大家都可以试试看。我有时候自己也会做一些小手工,前段时间还去朋友那里做了杯子。墙上的这些菌膜标本也是我做的,发酵后把菌膜揭下来,与茶叶和其他制作康普茶用到的食材一起真空塑封就好啦,装饰这面墙刚好!
写这篇文章时,刚刚步入十二月,今年的尾声。北京的堂食还没有完全恢复,我也被封控在家。之前酿好的康普茶,还剩一瓶就要喝完了。想到之前问Q女士,从“一拍脑门”的决定,到运营「刚泡」至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她回答——“可能就是疫情管控带来的不确定性吧”。上次和Q女士道别时,她邀请我下次晚上再来「刚泡」,那时店里会“摇身一变”成“康普茶酒吧”。我在等待,也一直在期待。
撰文&摄影&排版:Claire tree
合作/投稿:Clairetree17@gmail.com
公众号/豆瓣/小红书:5至7时
微博:FivetoSeven5至7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