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狮子搏鹿,把投资变成游戏
上一篇我们谈到,什么是投资,以及投资和投机的区别,这一节我们来谈一下,为什么投资这么吸引人,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以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投资。
我们为什么爱投资
我们为什么爱投资,投资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我暂且来谈三点。
第一点最直观,对于学习投资的人来说,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最重要的当然是投资方面的知识。并且围绕投资这个核心,我们还会涉猎其他方面知识,比如军事政治,历史哲学甚至心理学,这些知识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启发。可以说,投资是联通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桥梁。它所提供的知识,让我们有一种拥有感,让很多人觉得投资工作比一般的工作更有智商价值。
第二点就是投资对我们的经济收入影响巨大。立志提高收入,改善经济条件,或者改变命运的人,很多都是通过各种投资的成功实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投资确实是致富重要途径。同时很多投资准入门槛并不高,比如股市,只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了(当然,准入门槛低不意味着要求低),因此股市成为了参与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像大物理学家牛顿,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思,经济学家凯恩斯,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还有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曾经参与股市。不管是什么背景的投资者,都可以开一个股票账户,捧着一杯咖啡,选上一支股票,度过涨涨跌跌的一天。
但是大家应该明白,提供知识和金钱这两个特质,并不是投资特有的,每个行业都可以提供知识。盲目投资,不但不能致富还能返贫。为何大家会不约而同的进入投资市场,这背后是有原因的。第三点,也是最重要一点,那就是:
投资是最具有游戏精神的行业之一
游戏和投资如此相似,我们经常说,人生如戏,一场游戏一场梦,在我们心里,会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游戏。我们的潜意识投射到现实世界,投资就成为了最像游戏的行业之一。
这种相似首先先体现在结构上的相似性。游戏和投资在结构上,都具有重复性。
总体而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线性的,我们常说“在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也就是说,时间是不会倒流的,人生只有一次,“你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我们按步就搬的上学工作结婚生子退休,人生慢慢就到了尽头,想要把任何一个环节重来一遍,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但是游戏不同,游戏可以将线性的人生和无限循环的时间合二为一,这次我做错了,下次可以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我们将游戏理解为“可以随时重来的人生”,这一点和投资及其相似。技术分析三大定理之一就是“历史会重演”,股市的本质是什么,股市的本质就是牛熊循环,上涨之后必下跌,下跌之后必上涨。那么这就是我们线性的一生和无限循环的市股结合在了一起,我这次错过了机会,下次必然还会有机会,我30岁,40岁还是50岁,都会遇到同样精彩的行情。所以在股市上,时间永远不会太迟。
除了结构上相似,更重要的是,人类的基因里,天生就带有游戏精神。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精神的三大部分有三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代表着人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是人格的基础,比如我们的吃喝拉撒睡,就是本我范畴;超我则是理想化,道德化目标,就像我们想象中理想中的样子,比如耶稣孔子,是神和圣人的范畴;自我 遵循现实原则,在道德规范约束下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那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玩游戏这种行为,是哪一种‘我’呢?我们都知道,小婴儿的行为最接近人类本能,那么小婴儿的每天在干什么,就是吃,睡和玩,小动物也是通过游戏学习生存捕猎技巧,游戏可以潜移默化的开发我们的身体技能和认知能力,所以游戏,应该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属于本我的范畴。就如同吃喝拉撒一样,玩这种本能,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具有巨大的实用意义的。
但是有趣的是,游戏虽然达到了增强生存能力这样一个的成就,但是我们玩游戏的过程却是自发和自愿的。成年以后,我们依然渴望游戏,很少考虑游戏在世俗意义上比如金钱和地位的回报,为了一个好的结果而强迫自己上阵的行为,我们通常不会认为它是一个游戏。所以,想要在投资中体会游戏精神,就要将投资变成游戏。一个大前提就是,对投资有强烈的兴趣,愿意坚持不懈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有了强烈的兴趣,投资的过程,就是投资的目的。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具备了及其漂亮的专业背景,也非常努力,依然不能取得漂亮的业绩,是因为他在股市中很找不到游戏精神,无法找到让他坚持不懈的背后推动力。这是很难靠读书和努力改变的。虽然人人都喜欢玩游戏,但是有些人就是天生不具备在股市里做游戏的天赋。就像有的人长得高但是不代表他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那么有人要说了,兴趣这个东西太抽象了,我看很多人执着于打听内幕消息,研究各种指标,微信里加了一堆群天天聊天,工作走干不好了,我看ta也很有兴趣啊,为什么还是赔钱?
这就涉及到游戏和投资的第二个相似之处,就是它的规则性。规则是游戏存在的基础。没有规则,也就没有游戏。玩游戏的过程,也就是自愿按照一套规则,达到一个目标的过程。在证券投资领域有没有规则呢,显然是有的。但是不同于足球或者篮球规则,投资系统的规则并不具有强制性,一个完全不懂规则的人也可以上场,也没有裁判随时指出你的犯规。犯规的后果可能是亏损甚至破产,但是不一定会马上表现出来。所以投资其实是要求相当高的一项游戏,不但要遵守规则,某种意义上,我们还要自己去建立规则。这就要求投资者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还必须高度的自律。有投资知识做基础,然后自己摸索经验去丰富它,再坚持下去,才能让投资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也就是我们的投资系统。
很多人觉得投资很难,是因为投资中也存在着一组辩证关系,就是本能与规则的关系。
认真投资的人,需要在感性本能与理性规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人的本性就是容易随波逐流的,前一阵“熵减”这个词很出圈,熵减即有序。我们经常说,自律带来自由,是因为自律可以让我们形成一套规则,无论环境怎么变化,我都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做这件事,这就让我们有了安全感,因为我们会觉得,生活是可以被我自己掌控的。放在投资里,这个道理也可以说成,规则带来确定性。
我们知道,投资都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就更需要规则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自律是反人性的,比如我们经常引用的那句“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市场暴涨或者暴跌的时候,人的本能就会让我们贪婪或者恐惧,而规则则是让我们去克服这种本能理性面对现实。所以我一直强调知识对于建立规则的重要性,知识并不是让我们战无不胜的锦囊妙计,知识是人类控制非理性基因的工具及其祛魅。当然有一个前提是,知识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知识。如何学习知识?熟读经典,向大师学习确实是最节省时间精力的办法,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这个时候,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的。
比如我们会说,喝酒看人品,吃饭看人品,这就是因为,吃饭,喝酒的时候,需要人在规则和本能之间找到一个心理上的临界点,吃饭喝酒是本能,而饭桌的礼节是规则。当本哪怕是在自我的约束下,本我的特质也会暴露。所以,在投资中,并不是建立起一套规则,就人人都能成为大师。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人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能和规则之上,投资还具有第三重游戏精神,就是沉迷。这里的沉迷是个中性词。其实,想在任何行业中取得伟大的成就,都需要具有游戏精神。心理学中的名词“心流”,指一个人在高度专注的时候的心理状态。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这种感觉会让人们主动且持续的去研究,解决问题。所以说,投资并不只有与本能对着干的痛苦,投资也可以很快乐,很自由,但他本质上并不是赌博那种巨大代价之下的未知带来的刺激,而是在确定性之下的自由和成就感。
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当一个人的自由可以超越世俗规则,建立起自己心中规则的时候,可能就会创造出“超我”的自我。比如,巴菲特在1973年买入了华盛顿邮报,但是在随后的两年中,标普500大涨了47%,而华盛顿邮报却下跌了25%,直到1976年,依然低于巴菲特的成本价。如果是一般投资者,很难想象他们会是怎样的心情或者行动,而巴菲特却说“本来已经便宜的可笑的价格现在变得更便宜了”,这就是巴菲特在投资中的“超我”哲学,我所做的一切都在这个游戏的规则之中,我非常清楚我在做什么,我也非常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不需要担心什么,也不需要理会暂时的失利。事实证明,华盛顿邮报是一次伟大的投资。巴菲特也是至今是无人超越的股神。
佛法里说, “狮子搏鹿,所为不难,如似游戏。”
就是说菩萨度众生就像狮子搏鹿,看起来场面激烈,但对于狮子而言,轻而易举,犹如游戏。对鹿来说,则是充满恐惧和绝望的生死之战。投资的最终目标是将其变成一场认真的游戏,那么问题在于,在市场中,谁是狮子,谁是鹿,或者说,狮子和鹿的位置,是不是随时可转换的?这就是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篇,我会借着一位读者的留言,来谈谈证券投资的一大门派: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