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于禁
曹老板是法家。
谁都不爱的法家最信任的,便是拥有“谁都不爱”性格特征的人。
于禁表现出来的气质,便是一位大无畏法家主义的摩羯座大男孩。
摩羯座男孩特点:脚踏实地,成熟稳重,不屈不挠,天生冷静。
于禁哥哥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还有打过的仗。
五子良将之一的他和乐进很像,都是带敢死队出身的,每逢战斗,便要亲自下场搏命。久了之后,便根据立功大小而调整职级,一步步升迁。
跟着曹老板,打吕布,打黄巾,打袁术,打张绣,打刘备,多次平内乱。隶属于曹老板的中央军战斗序列,场场打胜仗,仗仗不一样。
但是性格太鲜明了,就是严谨,不徇私,有公义。换种不好听的讲:法度森严,不善养军士,群众基础差。
最著名的,便是遭遇曹老板张绣之败时,约束自己的队伍,成建制的抵抗与撤退。这门手艺比打胜仗,打顺风局时候保存建制要难得多。多数人都是顺风浪,逆风投的把式。浪起来有多成绩,跑路的时候就有多狼狈。但于禁不一般,他放佛永远都可以冷静的处理一切,还能让所属队伍服从他的冷静安排,这确实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尤其还是在以命相搏的厮杀场。需要足够的信任,足够的威严,而这些,于禁和他的队伍都具备了。
当撤退半途,看到曹老板手下的青州兵建制贼性复发抢劫自己人,于禁也不怕惹麻烦,顺手便去收拾他们。
这些个哥们好比曹老板的中央军中的duang卫部队,虽然扛不住冲击,但平时毛病大了去了。战斗力很高,敢玩命,更听曹老板指挥,可就是因为忠心,所以觉得有人罩着不怕事。
于禁不怕触这个霉头,便被这群哥们造谣谋反了。
一般人一定先去老板那里解释。于禁不急,踏踏实实的把防御工作做好,再去找曹老板说明情况。于是曹老板在心里,疯狂给于禁加分。
于禁虽然表现的一腔正义,但说的话还是很滑头:老板是聪明人,不会信谣言的。工作先做好,再讲那些无意义的争辩。
法家老板曹孟德同志,深以为然。
当然,如果曹老板不是法家的,是tm儒家中毒蠢b思维,会认为于禁不爱自己,于禁就惨了。
(当然如果是那样,曹老板也不会发展的好。很多假设都是没有意义的讨论)
就这样,于禁同志,在曹老板升魏王后,一路升到了左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序列,是王国的高级将军序列。在汉中王时期的刘备那里,强如马超才是左将军。到了著名的襄樊之战时,于禁已经是前将军。而他的对手,关羽,也是前将军职称。
曹老板很信任于禁,一是因为他有能力,二是因为他群众基础差,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三是曹老板自认为对于禁了解的很透彻了。
所以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的事情让曹老板懵逼了很久。并不敢置信,一度怀疑自己熟悉的那个于禁还是不是自己的老baby了。
于禁为什么就投降了呢?
其实这事情也不能看的太极端。蜀魏吴在汉末战争中,很少有大将被俘虏的事情发生(前期诸侯乱斗不属于此时三分势力争斗期),可参考的同一时期案例太少。这事情也就是将落在了于禁脑袋上,如果换一个人,也不一定就有多么忠诚。
强如曹老板亲密亲人夏侯渊,如果不被黄忠阵斩,被抓了关起来折磨折磨,也难说会不会投降。谁又是个真正的硬骨头呢?
于禁坏事就坏在一起被抓的是没有退路的庞德同志。庞德这位爱家好男人不同于坑爹坑亲子的马超等人,他看透了蜀汉那边西北党的待遇,同时也是一心求死保家人。
凡事都要对比,一对比,一反差,于禁就被踩到了尘埃里。
就这样,于禁在破落难堪中度过了余下的三年。
第一年,被关羽收押。但因为关羽被江东政权破灭,于禁又从了江东。
第二年,在江东每天陪孙权笑脸,被江东虞翻疯狂羞辱。同年,曹老板去世。
第三年,被江东遣返北方,回到了曹魏的于禁被曹丕“补锅法”羞辱。
先安抚,表示那些都不是事情,你别太多心理负担。给了于禁本已做好了的心理建设之外的希望。
然后让他去看望曹老板的陵寝,参观刻意绘制的庞德宁死不降图。
用手努力将杯子托起,只为了摔的更碎。
于禁的心就这样碎成了一地渣。
于禁:我还是赶紧死吧。
就这样,于禁去世了。
有些记载,古人会因为抑郁而死,愤怒而死。在现代看来很不科学。但实际是真实的,人如果不想活了,身体机能会迅速衰竭。在缺少精神类治疗能力的古代,脸皮薄这个死因,还真挺奏效。
司马懿评价:于禁同志的能力没问题,失败是因为运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