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

▲甲骨文

▲鹰形陶鼎,仰韶文化时期,1958年出土于陕西华县。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双腿与尾翼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将鼎形器物的特征与鹰的美感巧妙融合,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时期,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彩陶盆内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和鱼纹。人面头顶有鱼鳍装形装饰,嘴巴两侧和双耳部位有两条相对的小鱼分置左右,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类似的彩陶盆出土了很多,多作为儿童瓷棺的棺盖,可能是一种特质的葬具。

▲可爱到犯规的白陶鬶(音归),大汶口文化时期。是远古时期人们烧水或者温酒的容器。

▲青铜雁尊,西周早期。在遥远的古代,人类便不能拒绝各种可可爱爱的小动物们。

▲妇好青铜鸮尊,商王武丁时期,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妇好鴞尊是商朝后期青铜器造型艺术的高峰,整个外形呈站立的猛鸮,下垂的鸮尾与双脚形成平衡的三点,可谓匠心独运,功能与审美兼具。经过商朝前期的技术探索,商后期的青铜器铸造无论在冶铸工艺还是纹样制作工艺方面,均有巨大飞跃。




▲这是某个青铜器的底部,就问,谁能抵挡一只冲你吐舌头的小萌物。

▲青桐牺尊,春秋时期,呈兽形,是一种酒器,在商代至春秋时都有发现,到春秋以后则比较少见。

▲人形青铜灯,战国时期。整体造型为一男子双手分别托举竹节形灯盏,还附了一把勺子。这举灯技艺完全可以申请挑战当代杂技。





▲前方走来的是西汉时期的石猪方队。

▲鎏金熊形青铜镇,汉朝。两只小熊,昂首张口,长嘴前伸,双目前视,短耳竖起,前肢上举,后肢弯曲,活泼又可爱。镇是用来压席子角的。魏晋以前,人们在室内都是席地而坐,为了避免由于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于是在四角压镇。

▲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神态诙谐,动作夸张,生动地展示了俳优说唱的形象。

▲青瓷羊形烛台,东晋时期。羊的头顶有一圆孔,用于插放蜡烛,点上的时候,也是头顶有光亮了。羊身上几处褐色斑点,是两晋南朝时期出现的瓷器点彩装饰技法。

▲陶俑,西晋时期。就说像不像拿着手机的你。

▲青瓷辟邪烛台,又是一只卖萌的瑞兽。

▲彩绘双丫髻陶女俑,西魏。时尚是个轮回,米老鼠直呼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