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年总结
查看话题 >2022年我的读书总结
今年依旧热衷于和一群人慢读同一本书。

1. 走进古希腊——《The Landmark Herodotus》
往年都是读中国历史为主,今年开始读其他古文明。《The Landmark Herodotus》是今年精力投入最大的一本书,目前读到第三卷(共九卷)。因为组织读书会的缘故,每次预习得也更仔细。英文书籍对我来说还有点吃力,但这英译本的单词和语法都相对简单,难点在于人名和地名以及历史背景,因此预习花时间最多的是在读相关注释和延伸资料。

共读《The Landmark Herodotus》之前,读书会选的共读版本是 Robin Waterfield的译本《The Histories》,后来因为有了更好的译本,便停止了这本的共读。但这本书后面附带了很丰富的注释,所以它一直是我的参考用书;中译本目前市面上只有两本,一本是王以铸翻译的经典本,因年代久远,对于人名和地名的音译都比较脱节,因此翻了几页后就换成了徐松岩译的版本。这是 2018 年的新版,有很多用心的注释,但对照英译本细读,便会发现仍有蛮多纰漏之处的;另外还有一本同时在读的是 LiptonTea 的“希罗多德《历史》札记”,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大神”的读书笔记。其内容详实,足足四五十万字,满满都是干货。
除此之外,还读了六本和古希腊、古埃及相关的书籍。通常都是这样的,由一本书引出更多的书,其乐融融。

-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走近西方文明起源与美之故乡》赵林
- 《漫画欧洲史:了不起的古希腊》安争鸣
- 《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周濂
- 《埃及古代史》[埃及] 阿·费克里
- 《发现大金字塔》干货很多
- 《埃及四千年》乔安·弗莱彻
2. 史学经典——《汉书》
读完《史记》接着读《汉书》,明显感到了两者文风上的迥异。司马迁文采风扬、情感饱满激昂,写到动情处,仿佛能看到他潸然泪下的样子。而班固则非常“正统”,不能说文字里没有感情,只是输出价值观太正确,人情味就少了几分。比如“货殖传”,文中入选的大多都是通过合法致富的人物,并没有什么为富不仁的行为,但班固字里行间仍透露出对这些人物的批判。可能是因为汉朝“重农抑商”的缘故,但也可能儒家思想里“富裕”本身就不能是值得赞扬的事,而不论是从商致富,还是务农致富。司马迁则不吝溢美之词,大谈“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凭借自己本事发家致富的人都值得太史公为他写进史书。
3. 重读《世说新语》
2016年第一次萌发读《世说新语》念头,还是因为看了锵锵三人行的窦文涛的推荐,但自己尝试了几次都没读进去。后参加读书会,跟着大家一起通读了一遍,印象不深,只是觉得个别段子挺好玩的。随着对东晋了解越深入,尤其是在读完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之后,再重读《世说新语》,书中的人物突然就都“活”了起来,很亲切、很熟悉,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段子。
另外此次重读就比较轻松,遇到费解的才去看看余嘉锡的笺注,其他大部分时候都是对照着白话译文读,重在与朋友侃段子。
4. 重读《论语》
今年还重读了《论语》,2020年第一次通读论语时,是以钱穆《论语新解》为主本,辅以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当时觉得钱穆的白话译文翻了好像和没翻译一样,对于一些深奥之处他选择了用更生涩的词语去解释,所以依然让人费解。
这次重读的体会则完全不同,对钱穆的好感度大大提升。本次以朱熹《四书章句》为主本,辅本比较多,除了钱穆和杨伯峻之外,加入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和李零的《丧家狗》。对比下来发现,钱穆和朱熹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对于一些费解之处(这些地方往往是由于时代不同导致的,今人难以与春秋时代的价值观去做共鸣),钱穆给出了既符合当下又不违逆当时的答案,可见功力之深。而之前认为钱穆的译文故作高深,这次则完全理解了他的用心良苦。其实钱穆在序中就说的很明白了 “解《论语》,难在义蕴,不在文字。” 他翻译的论语,也是用文言翻译的,但真的很值得读者仔细体会。
另外我也很喜欢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他从西方的视角来看中国古典,给我了一种完全崭新的世界。但由于我对西方哲学和世界宗教都不太了解,所以李泽厚许多的观点我也只是誊抄下来,暂没有共鸣。
至于李零的《丧家狗》,就比较口水话了。
可惜的是这次重读没坚持下去,读完前六章我就停了,明年有机会再继续吧。
还读了一本钱穆的《孔子传》,很薄,但非常精彩!尤其针对《史记》所载可疑之处,钱穆给出了详实的考证,看得很过瘾。我的确比较喜欢这种考据派的写作风格。
5. 接触佛学《金刚经》
今年年初计划看一些佛学入门的书,不过都浅尝辄止了。在看《菩提树下的微笑》时,发现蔡志忠是个蛮神奇的人物,除了漫画家的身份之外,他花了数年时间深入钻研基础物理学,虽然并没走入学术界,但这个跨界也让我蛮惊讶的。看了几个采访他的视频,更是被他仙风道骨、谈吐不凡的气质所吸引。最后得知他已于2020年末“落发”少林寺时,也就并不奇怪了。
- 《金刚经·心经》中华书局“佛教十三经”丛书
- 《菩提树下的微笑:金刚经解密》蔡志忠
- 《能断金刚:超凡的经营智慧》麦克尔·罗奇格西
6. 自然类
2022 年下半年开始对动植物有了浓厚兴趣,所以也读了几本自然类的书籍,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指导。一开始是对植物感兴趣,慢慢也被昆虫和鸟类所吸引。
虽然分类学让我很头大,但我还是很喜欢尝试去记住动植物的名字,因为知道了名字,就仿佛和它成为了朋友。“记名字”也不是什么死板的行为,毕竟你得先观察到它的特征,才能拿着名字对号入座,没有人会傻傻对着一本植物大全背诵。其实“记名字”是最简单的认识方式,app扫一下就知道了。但深入观察是无止尽的,是可以永远重复进行的。
在大自然中游荡,让我感到很治愈、很健康。另外每次野外回来,坐在电脑前整理今日新认识的动植物,都会带给我一种收获知识的充实感。

- 《神奇生物的力量:大自然如何悄悄爱人类》
- 《自然观察达人养成术》黄一峰
- 《如何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
- 《西布利观鸟指南》[美] 戴维·艾伦·西布利 (David Allen Sibley)
- 《北湖鸟类》原乡出品,非常棒的一本观鸟手册
7. 跟着大安读书
今年跟着大安组织的象群读书会读了八本书,有的读完了,有的只读了一半,大部分都是我不太涉及的领域。
《索拉里斯星》是一本科幻作品,好多年没读过这类主题,因此觉得相当新颖。里面涉及的一些物理天文硬知识我就直接跳过了,把剧情读完后觉得意犹未尽。显然这书的精华不在于剧情怎么走向,而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但它和保护环境无关,而是在表达一种更宏观的东西。我也没读懂,大概与“人类的渺小”有关。
《生命之书》是我第一次接触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坦白说,完全读不下去。可能和本书形式有关,因为这一本是克氏的演讲语录片段,东一个西一个观点组成了一本书,看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读了1/3,对克氏本人还是挺有兴趣的,也许以后会继续了解。
这八本里面有一本是我一直就很感兴趣的主题,也读过该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寻路中国》。但这本涉及的内容比较敏感,也就不多说了。
- 《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印度]克里希那穆提著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英] 珍妮特·温特森
- 《赖声川的创意学》赖声川
- 《论人的成长》[美] 卡尔•罗杰斯
- 《新婚之夜》辽京
- 《索拉里斯星》[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 《诗人十四个》黄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