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两日天气很好,每天一拉开窗帘就能看到大太阳,看着太阳光线透过窗户洒在卧室的墙上,再回头墨迹了半天的对象还没走,正在给我端药、剥鸡蛋,看着我喝完药吃完早餐,再把厨房和衣服收拾完,才安心的拿着包走,当然走之前少不了拥抱和亲吻,我也很喜欢。之前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一个领导对员工说:“你33岁还喜欢发呆、看书、晒太阳,你不觉着有点不求上进吗?”那个员工反驳道:“如果你在20多岁的时候,你喜欢发呆、看书、晒太阳,你可能是在搞文艺;等到你30多岁,你还喜欢发呆、看书、晒太阳,那你是真的喜欢发呆、看书、晒太阳。”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个呢?因为最近在家基本就三件事:听歌、看书、晒太阳。不对,还多了一件:做饭。上午整个沙发都在太阳光线下,对象走后我就拿着一本书,唤醒天猫精灵躺到沙发上开始看书。等到光线走的差不多了,我也该饿了,去抖音搜索一个菜谱,再到厨房尝试着做一下。有时会成功有时会失败,但都没关系,反正是我自己吃。下午再躺到卧室,同样的流程,同样的心情。书看腻了会刷会儿抖音、打会儿游戏或是起身打扫一下房间。等到光线没了,大概也到我换身衣服出门的时间了,带上水杯、零食和干净衣服,再换身运动服,套上羽绒服、戴上耳机,出发去对象园区蹭免费暖气房和健身房。拉伸、跑步半小时,再做半小时的力量训练,中间对象会背着包过来,看我还在运动就会拿起球杆,加入一旁的斯诺克球局,等到我全部结束了,再一起背包回家。为什么会想着记录下这些呢?因为在这样的生活节奏里,我感受了很多的幸福。比如当下这一刻,身子被晒得暖洋洋的,耳边是《有没有那么一首歌》。正在敲字时,静怡发来消息让我记得吃午餐,因为她昨晚做了今天所有人的饭,包括在家躺着的我。对了,周五还有一场音乐演出要看,周六还要参加静怡和大宝的生日聚餐。没错,就是这么神奇,她俩的生日居然在同一天,期待~那没有焦虑时刻吗?也有。每次打开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坏消息,一片阳的、物资药品不够的、工作不顺畅的,几屏翻下来就没见几个好消息,翻完觉着我的生活好像和大家有点格格不入。最近接完妈妈的电话心情也不太好(今天例外),她总是想让我按照另一种方式生活,我不喜欢。反驳吧她不开心,不反驳吧我不开心,于是就在避接她的电话。“不管世事如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自然的法则,一如往常地工作,用平常的心态去过每天的生活。看似绕远路,但不论都市或乡村,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恢复日常的生活,即使每天只能前行一点点,对于今后漫长的重建来说,一定也是必要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