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年度观影总结
查看话题 >我的2022电影生活
年中觉得自己今年闲适生活,闭门不出,以为自己已经观影百部,细细盘算一番发现果不其然,我在高估自己这件事上从不让人失望,原来理想中已经看过一百部的自己实际上只看了三十部。于是在下半年每个月给自己布置了一些必须要看的电影,“强迫”自己如逛超市必须要买膨化食品一样看完了预期的片单,终于在年末兑现了自己年初的美好愿景和年中的错误期盼。
一年过去,2022年总计看过了122部电影,16部动画和14部电视剧集。和6个不同的朋友线上线下一起看过14部不同的影片,去过3家不同的电影院和1家私影(因此得知了朋友的小名),为7部院线电影贡献了票房。
在众多电影和观影的朋友里,沛沛和我一起在线上看过《上帝之手》《落叶归根》《四个春天》《饮食男女》《虎口脱险》和《潮骚》共6部电影,是今年陪我一起看电影最多的朋友。而在小城里,小何老师和我一起去电影院看过《尼罗河上的惨案》《神奇动物3》《坏蛋联盟》《神探大战》和《名侦探柯南》,两相对比之下,更觉今年影市惨淡。
地区方面,今年看了最多的美国电影,共计67部;其次是日本和香港,各看过20部。而最钟爱的影人是今敏,今年完整新看与重温了他的4部电影与1部剧集。
2022年5月20日,商圈广场的大屏幕上来回闪烁着不同的名字和形状各异的爱心,我和3个好朋友一起在私影看过《瞬息全宇宙》,是同时和最多朋友一起看电影的一次。那一天陪伴我们女孩电影夜的美食有金拱门小食桶、绝味鸭脖与鸭肠、麻辣烫和鸡蛋仔。小何提示我当天我们还买了古茗奶茶,没错,我们还目睹了隔壁茶百道里骑手和店员大吵了一架,并为能不能带味道刺激的食物们进私影而惴惴不安过一会。
那么,按我的观看顺序各记录10部今年我最喜欢的电影与剧集。
电影:
今敏的作品有其独特而难以描绘的魅力,有些经典因其被后人的一再模仿和致敬而失却最初刻印于时代中的魅力,但我们至今仍然可以隔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光景,感受最初看到今敏电影时观众们的震撼。
有一些经典电影就像是位于家乡的旅游景点,因其实在太过切近触手可得而从未到访,或是朋友间心领神会彼此默认早就看过而久久搁置。然而无间道这一类未必真正看过,但已经有诸多“传世经典”的名作在真正观看时依然毫不逊色,那些比影片本身知名度高得多而被反复诵唱的名句名段拆开来有其无需背景即能领会的意味,放置在优秀的故事里亦能增添其本身的光彩,而其他的片段也绝不因此而有丝毫逊色。更难得的是,无间道三部曲实在是很少有续作对比首作来也丝毫不差的电影。
天水围的日与夜应当是最适合许鞍华拍摄的一类电影,你只需坐在那里,任她缓缓讲述她的故事。很奇妙的是,在往往能从荧幕里描绘的现实生活中品出苦涩的我们,在这里可以收获到的是被照顾得极为妥帖的温暖,这未必能在生活里时时寻到,但却可以在许鞍华的电影里切实地感受到,而她们的生活似乎并不与我们有极大差别,让人凭空多了一些勇气和力量。
对于我这类未必真爱读诗的观众来说,诗人如痖弦是很值得隔着纪录片的距离去欣赏的。那些他生命里最杰出的动人诗句随着纪录片叙事的推进缓缓而来,我们便如雾里看花一般聆听他的诗,既不必看得太真切而失去对诗人的想象,也可借影像一窥诗人与其诗样的生活。
许鞍华的自传电影。一次重回“故土”的旅行之中,女儿重新认识了妈妈和她自己。因为同样有过身处于语言近乎完全不通的异地,格外能够体会电影中母亲身处中国与女儿重归日本时语言不通的窘迫与不安。当然的确有真实存在的善意与乐于助人的陌生人,然而那份始终难以消去的害怕与永在客途的遗恨,也实在无计消除。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Hesper评价“看完能够唤醒女性至少30%的les基因”,我想,她还是多少有些太谨慎了;如果说烧女图是童话一般的故事终结于不可阻挡的现实的话,面子则多少是现实里的重重困难有了童话般的结局。我当然希望这样的童话不只是电影而已。
电影甫上映时的引起的轰动舆论连还在和基础教育缠斗的我都有所耳闻,奇怪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搁置至今才认真看过。因为今年《随机波动》的提及重新认真地看过一遍,又读过张爱玲的原版短篇小说,折服于李安本人的电影执导功力和对女性心理的琢磨(文本的解读再现与实际刻画)。
我小时候因为一直没有看过龙猫,而没有购买过任何一个龙猫玩偶,不过在诸多朋友的耳濡目染之中,我当然也认得出总在街角巷尾出现的小玩偶名字。真正看过之后倒有些后悔,其实可以早一点买一只的,就算不是龙猫也行。
剧集:
中学时代的钟爱和一直延续至今的观赛习惯的那款游戏的动画化,制作方面近乎无可挑剔。
Death note,条目从缺。
读《运气的诱饵》时为自己寻找到的阅读材料,但其实际对赌徒心理的刻画可以说和书里所提及的老虎机及赌徒全然不同,对赌博的刻画波动在“没法解释,这就是赌徒心理”和“博弈论,是博弈论!”之间。随着剧情的深入,庄家和赌客双方逐渐撕破面具明牌“我不装了”,双方对战的关键在于怎么能在看破对方出千手法的同时自己多出千,快出千,出好千。不过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福本伸行并没有给予主角一个在想象中可能背负血海深仇或心酸过往的设定,他从始至终,不过一个“单纯”的赌徒而已。
对《万神殿》的喜爱相当一部分来自我对《赛博朋克:边缘行者》的不满,相较于后者的新瓶装旧酒仍能获得广泛好评,甚至使得原游戏短暂地起死回生,各方面都不逊色甚至故事远胜的万神殿当然值得更多称赞。
今敏的动画剧集作品,看过他电影的观众应该能从不同集数中窥见他本人鲜明的烙印,而剧集本身也保证了在服务于连续且“重复”的叙事中相对的独特性。新世纪的时代病已在诸多作品中被反复讨论过多次,但时至今日,妄想代理人杰出的表现力和精彩的故事切入角度与叙事视角依然使其稳居杰作的地位。
个人并不认同本剧最赞热评“德国人不信阿片类药物 他们觉得受苦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我也是”及类似评论,斯巴达式的受苦在我心中于治疗毫无意义,即便是面对成瘾剂量这样的讨论药物成瘾与滥用的佳作,我也不愿“矫枉过正”地倒向苦难才是意义的另一方。然而本剧讨论的正是这样一种困境,当我们竭力从苦痛中脱逃,以为被赐予了某种捷径,但其实际却不过是在旋转木马上绕场一周,回首望去,我们仍在原地。
我很喜欢“但是还有书籍”这个题目,只需要轻轻念出,“但是”之前的那些不言自明似乎多少得到了一些缓解,让人觉得那些时常带来烦扰的事物在书籍面前,似乎不值一提了。
比起作者亚当两部书在大陆的窘境(第一本被翻译作“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编辑与翻译相当傲慢无礼;第二本趁着剧集火热翻译作“疼痛难免”,多了丝营销上的狡猾与故意误导),疼痛难免无疑有更好的运气。而其相对于原作较为松散的叙事,却做到了称得上极为成功的改编,原作的人物神韵、故事情节、残酷高压的工作环境的主角苦中作乐的娱乐精神被还原和保留得很好,新增的人物和故事也足够让人落泪。
另一部改编比原作出彩得多的电视剧,相较于第二季不可避免地走向合家欢,第一季的“俗女”陈嘉玲身上的无限可能与永不服输更让人喜爱与羡慕。我不能说这就是我或者其他任意一个女孩的故事,因为我实在难有她这样的勇气和毅力,但这也并不妨碍我羡慕并渴望成为她。
缺点多多:两位女主角的演技有时稍显生硬;漫画里可以一笔带过的简单家装在电视剧里时刻保持的如样板房一般的干净整洁多少有些失真;感情升温太快而剧集时间太多以至于有些许的莫名其妙(或许可以解释为这就是爱情!)但这部剧实在在年末来看实在让冬夜多了些温暖。我很同意评论里的看法,与其说是同性间的爱恋,本作力图描绘的不如说是在隔绝异性性缘之后,女性之间如何生成与保持一段独属于她们的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