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年总结
查看话题 >2022年的遇见与成长

完全不讲道理的2022年结束了,感觉能顺利地活下来就已经赢了。
情人节开始的第一波疫情来势凶猛,白色情人节第二波疫情卷土重来,收获一个黄码并居家隔离,盛夏高温盘踞了四十多天,到了冬天疫情再次袭击,12月所有人都在发烧,做了一百来次核酸……
我不理解,但我也不想理解了
依然每天练字,甚至因为居家办公、园林不开放、博物馆闭馆、芭蕾课暂停的原因,这一年的写字时间几乎翻倍
断断续续地画画,尝试了国画颜料。
芭蕾课恢复之后每周大概上五节课,平时依然每天做简单的拉伸与腹肌练习。
在苏州园林博物馆开馆之后,依然稳定地在周六下午去做志愿者,去服务了31次,其中讲解26次。
看了大概130本书,年度最佳是蔡崇达的《命运》(书单会单独发)
去剧院看了8场演出,去博物馆看了9个特展,逛园林的次数比以前略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苏州湾大剧院。
王春花从春天开始一直在各种病,幸好她一直努力干饭,除了关节炎之外还是很健康,是她身价暴涨的一年。
我有点想不起来这一年是怎么活下来的了。
看过的风景

元旦的双塔菜场,果蔬的摆放非常的赏心悦目,像迟子建《起舞》里写的那家水果店,各种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容器来摆放,还养着一只喜欢吃水果的猫。

露华馆的庭院,一片寂静中,两个阿姨在练习朗诵,抑扬顿挫,我站在满是花苞的玉兰树下听了一会儿,棒棒的,不管你们是去参加同学会还是什么,真的很好。

芦苇边有一棵瘦瘦的蜡梅,枝干瘦,花也极痩,但枝影横斜姿态极美。而且这个角度的下午四点的天空的颜色也很美,是一种淡淡的很温柔的蓝。

下着雨的冷飕飕的冬天去狮子林,立雪堂庭院里太湖石著名的小品“狮子静观牛吃蟹”的狮子旁边的蜡梅极美,狮子林的复廊一边是圆形洞窗,一边是六角窗,中间是漂亮的彩色玻璃窗,而这蜡梅就停停地立在圆形窗前,后面一丛翠竹,本身枝干花的形状又都是枝影横斜的,适合入画。

春日下午的阳光耀眼,护城河上波光粼粼如丝绸。

澹台湖公园柳丝如烟。远处的柳树上,五六只白鹭落在上头。

拙政园东花园的早樱是每年春天里最早招摇的一片粉色的云,盈盈地停在水边,阳光下无比灿烂。

来拙政园之前是知道玉兰与樱桃花肯定很美,但在鹤园的转角处,遇到一棵华丽盛放的山茶花,是突如其来的惊喜。一朵一朵是纯正的中国红,是新鲜的且希望满满的,阳光下带着丝绒质感的美好。

平江路的柳丝摇漾中发现一棵盛开的玉兰,是春天专属的小礼物。绿,深深浅浅,玉兰华丽又耀眼,天空蓝的像去冰半糖的薄荷水

网师园露华馆庭院里的玉兰真的是年年岁岁的完美。看着这样的风景,做什么都觉得对不起这烂漫的春光,什么都不做,发呆就行。

留园鸡爪槭长出来的新叶的是种非常鲜亮的绿,配着小小的红色的花,是生机勃勃的样子,符合我对春天的所有想象,满心欢喜,会不由自主地微笑。

留园玉兰与山茶花的惊艳是意料之中的,不期而遇的则是杏花。春天盛开的桃李樱杏梨中,不知道为什么很少看到杏花(可能是因为我不认识)但是这次来留园,在又一村,缘溪行和函碧山房南面庭院遇到三棵盛开的杏花,始料不及,惊喜满满。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杏花,有三层楼高的样子,满树繁花,是沈周与梵高画中的样子。因为这棵杏花,整个院子里都是落花,雪一样。

五峰仙馆,很久之前听博物馆里的前辈讲园林,说苏州的园林里有几个地方是享受“色”的,比如留园的五峰仙馆,阴暗大厅的尽头是八角的空窗,窗下是芭蕉,夏天正正好把整个窗填满,阳光照下来的时候碧玉一般。这个季节芭蕉还没有长出来,但隐隐可见属于春天的绿意,有眼睛一凉的感觉。在东方美学里,阴翳是很重要的部分。

阳光下的玉兰,仿佛会发光,真是很像是玉雕成的酒盏玉兰这样盈盈地托在在枝头的样子真的永远都看不够,总觉得里面盛着的是春天用月光酿成的甜酒。

羊王庙一如既往地安静而日常,花开花落都无言。自我有一次出于好奇从带城桥路走到了这里,像发现了一个桃花源一样,时不时地就来看一下。一路慢慢走过来,春天的太阳暖洋洋的,从树叶的缝隙中漏下来,像跳跃的金子

临水人家的超级巨大的红花檵木,很有冲击力。

存在了很多很多的啡舍,小小的门扉上木香的白色小碎花与泡桐一串串小喇叭一样的紫花各自盛开,互相纠缠,难分难舍。白木香甚至任性地开满了整个屋顶,是春天才有的不管不顾了

本来可以一直沿着吴衙场一直走到凤凰街的,但是路在苏州织造署就被拦住了,所以只能往回走,所以有了从河这边看啡舍的机会,果然是另一种美。

苏州的春天就是这样,小巷走到底,转角就是一架巨大的黄木香,明亮温暖的黄色花朵密密地盛开,感觉都霸占了叶子的位置,自己就可以盛开成瀑布

电线组成了五线谱,木香围成花环,环住天上的小月亮。

回家路上小巷人家门口的蔷薇花,粉墙斑驳,隐隐漏出红砖,映着粉嘟嘟的新开的蔷薇,像旧照片里的美景。这一年是看不到艺圃、留园、震泽老街的蔷薇了,但在回家路上能有新发现的漂亮的蔷薇,还是很美好

带城桥路银杏桥边一棵开花的楝树,巨大的树冠一半在桥上,一半在桥西堍(附近的人正周开花的树下测核酸,是这个春天独有的景象了)淡紫色的花朵总觉得与幸福有关,虽然气味浓烈了一些,但这个春天对路边所有的好好盛开的花,我都很感谢。

吴衙场里终于看到了蔷薇,还以为今年春天都见不到蔷薇就结束了呢,果然只要出门就会遇到惊喜。蔷薇花语是——纵使世界偶尔凉薄,内心仍要繁花似锦。深深懂得、淡淡释怀,蔷薇盛放时人间温柔亦浪漫。

五月终于重新开放的拙政园,缀云峰边上的橘粉色石榴花颜色超级温柔。

立雪堂边的天井,阳光组成了一道拉链,顺着拉开的话,是不是有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

东花园的夹竹桃开了满树,远远看过去就一朵停在地上的云。六月初的园林里到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夹竹桃的白色花朵点缀其间,看上去格外清爽

炎炎夏日,拙政园水池里,开始有喷雾了,非常像是云,于是现在拍水池里的倒影就更像是天空。虽然是无比熟稔的拙政园,但喷雾起的时候,还是被惊艳了,熟悉的地方忽然又陌生了起来,变成了仙境,那些花花草草也都神秘了起来,走到这里真的很热了,但眼睛却是无上清凉。

狮子林入口处的屏风,下午四点的阳光猛烈的照上去,像是最近的晚霞一样。

枫桥与寒山寺,总觉得枫桥上的风是从唐朝吹过来的

惊虹渡(名字很美),这里应该见证过许多的繁华与离别,但现在只有空空的渡口。但让我想起以前看过席慕蓉的诗《渡口》,“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寒山寺的花坛是整个苏州最有个性的了吧,牡丹与苋菜无比和谐,旁边的牡丹边上是茄子,灌木丛里种着蚕豆……是非常完美且实用的搭配了。(跟牡丹一起长大的苋菜会更好吃的吧)

在金鸡湖,看一场盛大的夕阳,是夏天的馈赠。

夜色落下来,灯火一一亮起,湖水拍岸,是很温柔的夜了。

秋天下午四点的耦园,在织帘老屋跟墙的窄窄过道里,看到了一个绚烂的秋天。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却藏着一片轰轰烈烈的五彩斑斓,下午四点的阳光正好照过来,爬山虎的叶子从绿到黄到红到深红,各自灿烂着。

就这么非常意外地,但收获了一段耦园的秋天。

柳巷北面的街叫花街巷,看路内的《花街往事》时,总觉得故事里的人就是生活在花街上。柳巷也是一个很适合有故事发生的地方,看到人家的门牌号,“柳巷18号”,我甚至都觉得世界上应该有一本小说就叫《柳巷十八号》,南环路18号就不配有故事
朴树的歌里有一句“断肠人柳巷拾烟花”,我愿意把这个柳巷理解成苏州的真实存在的柳巷。

属于道前街的辉煌的秋天要来了,银杏已经开始变黄了,风吹过的时候,漫天银杏叶飞舞

走过柳巷的我没有拾烟花,但还是可以在道前街路边翻飞的银杏叶中买几枝干枯的莲蓬

秋天的拙政园,忽然发现柳荫路曲长廊旁边有以前没有注意过的棵树变红了……在漫长的夏天,园里的树都是深深浅浅的绿,到了深秋才各自凸显自己的个性,他们会攀比吗,你会变色吗,我会哦!
去博物馆看的展



超级惊艳的妇人启门砖雕。

画中有钱人家过除夕的场景,把金子融化了倒在冷水里看金子的形状来占卜,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啊,有钱人真会玩!画上说那位贵妇把金水倒在水里,是金凤的形状(画上的博古架很特别,像太湖石)

我真的很喜欢《亮栗而行》这个特展,认认真真地去看了两次。

惊艳到我的《树下冥想太子头像》,跟平日见到的佛像风格完全不同。

看了介绍才发现这位有腹肌有马甲线的帅哥居然是弥勒,到了中国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现在每次来吴中博物馆看新的特展时都会记得来二楼的咖啡馆看看他们新的菜单,像是特展的彩蛋一样。果然已经改叫“阿拉伯传送门”“希腊月光曲”“圣托里尼的选择”“沙漠里的一桶冰”……
去剧院看的演出

2022年的演出看的很混乱,很多演出在我买票之后又取消或延期或重新开票,最终看了这八场。《糊涂戏班》是第二次看了,依然笑到脸抽筋。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神作。
芭蕾课

2022年的夏天长达四十天的高温天气,唯一的好处就是几乎每天都有超级瑰丽的晚霞,我在上芭蕾课,窗外楼宇间的晚霞像打翻了调色盘一样变化莫测,于是整个把杆动作做的心猿意马,因为每一次转身都是一次跟晚霞的告别,直到窗外只有霓虹灯在闪亮。
晚上下课又累又热地走过苏州大道,热烘烘的晚风吹在汗津津的身上,街心公园里是不是地有人弹琴,有时候是吉他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后来》,有时候是小提琴的《爱的礼赞》,有心满意足的欢喜。
在B站上看了一个视频,有人在人行道上画了跳房子的格子,然后观察那些路过的人的反应,那些小时候玩过这个游戏的人路过的时候都忍不住跳一下,有买菜回来的老人家,通勤路上的中年人,外卖小哥……跳完了都是开开心心的
忽然想到我们芭蕾课上在所有人体力归零的时候,永远用一串的跳来结束,不管多累,好像只要跳起来,就会开心起来,动作永远也做不好也不要紧,因为只要跳了就绝对会开心。也许是因为有飞翔的感觉,脱离地心引力会甩掉脑子里的不快乐。

8月中旬不知道什么时候扭伤了右腿膝盖,断断续续地上课,直到10月中旬才恢复正常的芭蕾课,虽然做Grand plie和Battement fondu 的组合时还在划水,我的腿依然茁壮,壮不壮也不重要,因为我现在特别爱我彻底消肿的膝盖。
年底的时候芭蕾课在准备平安夜的演出(已经延期了),我今年也报名参加了一个群舞,节目排练了两次才发现是舞剧《葛蓓莉亚》里的《时光圆舞曲》,原来那些旋转,以及循环往复的段落是时间的意思,时光如洪水,季节来来往往,为时光起舞,在时光中起舞,居然还有点感动。

这次演出的服饰,人到中年,还能拥有一年一度变身的时刻,盘起头发、戴上王冠、穿好亮片纱裙、舞台、灯光、圆舞曲……是灰头土脸生活里一个真实存在的彩色梦境。演出结束,魔法消失,回到现实之后,会稍微拥有多一点的勇气继续努力生活。
写字

每天练字这件事已经写了整整五年了,可以写想写的句子,也可以随意地写书签了。果然所有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背后都是无比漫长的练习。

因为参加书法比赛,刻了一个篆书的名章。认真看了“丽”的篆书怎么写,一直觉得自己的名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从繁体看到篆体,才发现“丽”是长了巨大漂亮的角的鹿,原来这么普通的字还这么可爱的,我现在特别喜欢这个字,专门刻了一个小小“丽”字。

3月尝试着写扇子苏东坡的《定风波》,第一笔下去就觉得“完了完了”,但依然还是要咬牙坚持着写下去,虽然字的间距控制很不稳定,但好歹是写完了,写得很不怎么样,但盖了章居然还有点样子。
以前看人抄经,总觉得写这么多字不会写错吗?自己经年累月地写下来之后才知道,全部精力都凝结在笔上的时候(就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感觉),真的不会写错的。

第二把扇子,写陶渊明的《停云》(依然是第一个字下去就觉得完了)。写扇子比练习的时候压力大很多,人本来好好的挺漂亮的一把小扇子,写坏了会觉得对不起扇子。因为扇子非常不平整,所以写的时候真的是屏息凝神,差点把自己憋死。(这时候就极度需要一个芭蕾老师在我耳朵边吼“要喘气啊,不然会死的!”我现在看别人的各种漂亮扇子想到的也是,他写的时候没把自己憋死吧)
算了,优雅这两个字就跟我绝缘,不管干什么,最终我都会卡在各种尴尬的状况上。
我以前没有这么喜欢陶渊明的,《停云》又写了一遍,他写“停云,思亲友也”,说抬头看到一朵凝而不滞的云时,我会想念你。忽然就觉得他好温柔啊,蔼蔼停云,濛濛时雨,一定是苏州春天下的那种绵绵的细雨,这样的时候要是与想念的那个人一起,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肯定很开心
我忽然想到,很多年之前,小林来我家吃饭,烧烤还是什么,吃撑了,就到我床上躺着跟我聊天,又安心就开心,那开心都像是透明的蝴蝶在飞舞……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

话说我开始决定练字是因为在2017年年底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幅写得特别漂亮的《桃花庵歌》,于是极其草率地决定从2018年元旦开始每天练字,开始就是桃花庵歌,真的写了才知道太勉强了,于是老老实实地临了两年多欧阳询,又写了两年多文徵明,以及赵孟頫和钟绍京。

开始写扇子之后,也写了一把《桃花庵歌》,从第1天到第1559天,在我一事无成的人生里,是一个小小的成就。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被迫宅家的劳动节假期,尝试着写宣纸本(还很谨慎地选择了有格子的版本),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跟平时的练习纸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超级有仪式感,1号宅家爆写了5个小时,坐到腰疼。(忽然间GET到了红楼梦李贾环被王夫人要求抄经的感觉)

于是沉迷于抄书,抄完整整一本共60首落花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关于文徵明,总觉得因为唐寅的光芒过于耀眼,有点看不清他。关于文徵明的故事只记得他11岁才会说话,屡试不第,仕途也很短暂,很长寿,书法绘画都极好,人又传统又严谨。非常喜欢他的小楷落花诗,隽秀飘逸,临了一年多,也会在写的时候想想当年文徵明本人在写这些句子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平静喜悦吗?

虽然工作让我焦虑,午休时还是正常写字(不能让工作影响我的日常生活是基本原则)。食堂的师傅上来送东西看到了,说你写的菜单比最开始的时候好多了,每个星期的我都留着呢!!
忽然就挺开心的,毫无预兆地被别人肯定,像小时候得到了小红花一样,能开心很久。

写《岳阳楼记》,笔和纸都很顺手,写起来有沉甸甸的安心感。我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写得多好,只是希望我自己能够写字自由,一步一步慢慢地向这个小目标前进的感觉非常踏实。
芭蕾课上老师教长串的动作,说我们有一个问题是动作不分大小,要清楚哪个动作需要做得大,哪个连接动作做小一点,要突出主次和重点。
我心想,这个我很明白啊,写字的时候,也不能所有笔画都写得一样长啊,大学时我的书法课老师教我们看帖时就说过了,每个字要看清哪一笔是重点突出的。(话说我大学时这个选修课老师真的很好啊,一直到现在我还受益匪浅)

今年好像特别流行“围炉煮茶”的氛围感,休假时去小栗王买了一包热腾腾的糖炒栗子,然后去网师园茶室喝茶,顺便写字,冬日热腾腾毛茸茸的阳光穿过窗棂照进来,氛围感拉满。

写了旧年的银杏叶,在对着阳光的时候,感觉保存在叶子里的陈年的秋天也复活了一样,还是金黄夺目
画画

写字的时候翻出了一叠金色的卡纸,前几年买了准备写字的,但买回来发现纸太熟了,完全不好写(也因为我技术不行),拿过来画了几杆竹子,金光隐隐倒也挺好看的。
所以说,不在梅边在柳边,不管买的时候是做什么用的,最后都用来画画了。

在几乎画满荷叶的宣纸的角落,顺手画了一杆竹子,这个竹竿还挺有进步的,虽然竹节画的还是不好,但这个墨色深浅浓淡真的很迷人

看了几分钟教程,画了一只大闸蟹,居然成功啦!

学到了一种新的画竹竿的画法。

我自己画的第一把扇子,而且是第一把我自己穿扇骨的扇子。穿扇骨这件事比我想象的难很多,扇面和扇骨的脾气都很大,力气小了插不进去,力气大了,宣纸说我分分破给你看,扇骨说我分分断给你看……一把扇子穿得我一身是汗……

第一次画丙烯画,在园林博物馆的帆布包上画了个萌版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跟国画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我自己都没发现,我全程是用拿毛笔的姿势拿的油画笔……调颜色的过程跟我和面一样,一会儿加水一会儿加面……
我画这个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把少女的粉底涂匀这件事情上了,老师说,技术不重要,但起码你不能让她卡粉啊!!


开始尝试国画颜料,颜色的浓淡与渐变,毛笔怎么蘸颜色是技术活,牡丹真的很难,能让花瓣恰到好处地长出来很难……

我的扇子的终极作品,终于掌握了写扇子的奥义,扇面拿下来,压平,写的时候旁边压把尺(不用拿铅笔打格子了),可以写得非常整齐,画画。之后盖章,折起来,穿扇骨(现在已经完美地掌握了专项技术),粘好两侧,搞定。
最大的进步就是终于学会了在写扇子的时候怎么呼吸手不会抖,也不会憋死自己。(我觉得我芭蕾老师应该挺欣慰的)
一些心情

我快40岁了,忽然收到了妈妈做的十字绣的我的出生证明,必须感叹一波岁月如梭。
即将四十岁的我,跟三十岁的时候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人到中年还一如既往地一事无成,各方面都极普通。最大的区别是,三十岁时对自己的普通很心虚,觉得世界上只有我这样。但现在的我,普通也是很理直气壮的,老娘就是这样,我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有种笃定的安心,有猫单身有房无贷款有工作,有爱好能坚持还有好奇心,社交降到最低限度,偶尔失眠焦虑但问题不大,我觉得就这样保持下去就很完美。

在B站看到一个UP主从油管搬运的音乐可视化视频《卡农》,三个小方块表现三个乐章,这个表现形式浪漫且清楚地展示了各个乐章的关系,结构完美,循环往复,跌宕起伏中有盘旋上升的希望。微博上看到一句评论说“卡农的魅力在于,你幸福时能听到忧伤,沉沦时听到希望”。我第一次听到《卡农》,还是在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上一次在剧中听到,是《机智的医生生活》第一集,最近一次听到,是在芭蕾课上。有人不喜欢,因为听到的都是重复的无趣。虽然是重复,但每次都有细小的不同。像人生,日子大部分都是无趣的重复,重复中又有变化,我做的事情也都是这样,不管是写字,画画还是芭蕾,都是无数次的重复中缓慢前进的,而那个节奏的稳定让我很安心。
世界上能有这样的一首《卡农》,真好。

小舅舅跟我视频通话,他去看养老院看外公。93岁的外公的样子看起来苍老又无奈(他真的不想接受养老院),他跟我说“茜茜啊,我毁啦!你们都不在身边……”当时我眼泪就要下来了。两年的国庆节回去看他,前一天跟弟弟开车回,第二天高铁回苏州,全程非常伤心,伤心到以后再也不想回去。
还是我太过无用了

我们小区的硬核通知牌,让人过目不忘。

回家路上路两边盛开的月季花会让我想到外婆,小时候的外婆家,是村口的一个二层小楼,后院有香椿树,二楼的阳台和前院种了很多的月季花,我在外面疯玩累了回家的时候,外婆在二楼的阳台给花浇水并笑眯眯地叫我……
这个场景已经像老照片那样模糊了,但我每次想到心里都是软软的,小时候外婆给我构建的世界那么小,又那么我安心。她一般都在不停地干活,淘洗麦子并摊开晒干,做煎饼,做饭,洗衣服,收了衣服一件一件仔细叠好……我好像只要在她身边,就被那种安静和温暖包裹着,一直到今天还会给我力量。

也看了火爆全网的二舅的故事,这个并不能治好我的精神内耗,但我觉得很亲切,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挣扎着努力生活的人,不值得歌颂,但值得记录。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知道二舅到底是谁,故事是真是假,我们看到了,被触动了,让我想到一个谁,就足够了。
午休时坐1路车去怡园,上车之后发现中午坐公交车的全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正好公交车又换了新的刷卡机,几乎每一个上来的司机师傅都要解释要在哪里刷卡的问题,司机很有耐心,每一个都要解释,每一站都要提醒所有人站稳扶好,有个看起来是经常坐车的坐轮椅的爷爷,上下都是师傅去帮忙的……后来干脆我就站在门口帮忙给所有人刷卡……逛过怡园,又坐1路车回去,正正好还是刚刚来时的车,司机师傅居然还记得我,于是我依然站在门口帮忙刷卡……
忽然就很想做地铁安检、茶馆店员之类的工作,我想做一个人类观察员,观察并记录,我希望看到更多的被记录的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看易难的《她和她的群岛》,看到时候很有代入感。有的情节会觉得狗血,但在整体故事里又不算突兀。书中李衣锦和周到吵架的时候,关于吃饭的时候不能生气这一点真的非常打动我,虽然一开始对周到的印象非常不好,但他说出这段话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这是值得嫁的男人啊!
以前我爸妈也会在吃饭的时候吵架,看来我对回家吃饭这件事没什么期待不仅是因为我们家吃饭总是很潦草,还因为吃饭的氛围不好。

看到的喜欢的句子“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叶有慧》:原来不是每个女孩都知道该如何与自己的五官、自己所处的场域、自己的时间相处。
我对抗一切的最大武器,就是让日常还是日常,不管工作压力大不大,星期一综合发作是不是严重,只要我每天好好吃饭,依然按时上芭蕾课,按时去博物馆讲解,每天依然练字看书锻炼,和自己的时间好好相处,生活就差不到哪里去,在别人眼里我再失败,我也是自己世界里的女王。

早上拿着牛奶挤电梯,遇到公司同事,问“你怎么不在食堂吃早饭啊?在食堂吃就不用自己买牛奶了。”这个要怎么解释呢,在食堂跟同事吃饭对我来说算加班,我在家跟春花一起吃饭才是吃饭啊!最终只好选择一了百了的一句“因为我有钱!”
当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结婚的时候,其实不管我回答什么,都是有话等着我的,除非我回答“因为我喜欢孤独终老”,就可以一了百了,终结这个话题了。果然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还是很有道理的。

“从来无所求,所得皆欢喜”。看到这句的时候,忽然发现我可能明白了我一直能保持大量阅读的原因。
朋友会抱怨看书看不下去,我看了一下她的书单,是我完全不想看的内容,比如解决情绪问题的书。感觉她看的每一本书都目的明确,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或者得到什么答案。我只是为了看书的时,获得一段愉快的时光。不在乎会学到什么,当然偶尔学到了也不错。

全天都在做接待工作的工作日,晚上的芭蕾课很有可能赶不上,不过我还是做了上课的准备,全套的衣服和鞋子都背着。实际情况是到了晚上六点我还在北环,到六点半的时候我觉得完了肯定赶不上了(一周一次的足尖课啊),一抬头,看到了顶天立地的东方之门就在我面前,于是我马上申请在路边下车,赶地铁去上课(饭局真的不适合社恐)。虽然我迟到了二十分钟,但我还是赶上了
所以说,就算没有希望,还是要努力争取一下的,努力争取的多了,自然会柳暗花明。

也许人到中年的一个标志是那么多认识的人,离开的时候,来不及说再见。朋友、同学、同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我生命里消失,有的失去联络,有的生病去世,有的突然离职……没能好好告别,在后来不经意地想起来时候,都是一个空洞。

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听四分之三拍和八分之六拍的音乐,于是在QQ音乐建了个歌单,放了几首我能想起来的这种类型的曲子,顺序播放之后,QQ音乐居然会自动给我播放这种节奏的音乐,还挺强大的。
我表达了我的喜好,被懂了,不管对方是人,是猫,还是人工智能,对我来说都是很开心的事情。
被懂得很重要。

距离退休还有5545天,虽然看起来还是挺绝望的,但起码这个数字还是在变少的(不排除以后还有增加的风险)。这是我每天上班的动力。
但是换一个想法,我每天都练字的话到退休的时候应该能写得挺好了吧。一直画画的应该很多东西都会画了吧。既然还有那么多天,那就把人生目标改成,到退休的时候,变成更好的自己。

豆瓣上看到一个活动,写出自己的100个优点,我只想出来6个,唉
1. 执行力比较强,要做的事情会马上去做。决定了每天要做的事情,不管到几点都会做完。
2. 可以一个人做很多事情,去陌生的城市旅行,逛博物馆,看演出……都可以
3. 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需要自己一个人努力就好
4. 至今保持大量阅读的习惯
5. 一直努力地了解自己,并接受自己的一切
6. 有记录生活的习惯,写周记并每年给自己写总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具体和微小了,每天能够按部就班地做完所有我要做的事情,就可以,明天的事情明天去操心就好。很容易一些微小的事情而快乐,能够在晚上十一点做完所有的事情,无所事事地摊在床上看书就是很大的快乐。看到了花开,日落,一朵漂亮的云,下班等红灯时所有路灯亮起的瞬间……都会很开心。
每天都不想明天的一个好处是,要做的事情能够坚持下来,要是一开始就想着每天都要写字也不知道什么才会有进步,这个月要上二十节芭蕾课好累……就太焦虑了,反而只想着今天的事情会比较好。

跟朋友们聊天的时候才发现我小时候对未来的全部想象,就是我和我的猫,完全没有别的人。我弟弟从小就喜欢热闹,喜欢在奶奶家听叔叔、姑姑们聊天,但是我却喜欢一个人在家,因为有无边的自由
所以其实我今天的生活,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选择了的,所得即所求,很完美。

听我讲解的游客与我的缘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走错了”,这也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我的大学上得非常不务正业,专业课马马虎虎,大把的时间用在敬文图书馆(虽然我是商学院的,但是跟文学院在同一个校区,用同一个图书馆),不求甚解地整排书架地看过去,所以看《文学的故乡》时,里面提到的大部分作品我都是看过的(我现在无比庆幸我已经读过那些书了),我觉得我当时就没看懂,或者已经忘记了的东西,忽然就清晰地出现了,这种感觉非常神奇,原来那些读过的书早就是我自己的一部分了。
现在想来那些大量阅读的四年时光真是奢侈的不像话啊

年底的时候看各种招聘信息,发现我做了快20年的工作,写材料、会议记录、做PPT、大型会议、组织活动、迎接没完没了的检查、繁琐到崩溃的不停地报销……这些我掌握的技能,在招聘市场上其实没有任何竞争力,因为经验不重要,年轻才是最重要的资本。反而是我自己喜欢并认真钻研的事情,比如书法、古筝、园林和博物馆的讲解、写公众号……竞争力更强一些,这也是真的没想到
不过也是,写二十年材料肯定比不过练二十年书法。
这么多年我上班做的那些事情,其实根本没有意义更没有价值(我在做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我终于开始认真审视这个问题。以前倒也不是没想过,只是一毕业就要还助学贷款,还清了之后又要还房贷,对工作,其实根本就没有选择的能力。但是现在,我可以认真地思考,然后好好做选择了。
我的王春花

王春花的2022年也很不容易,3月底因为拉肚子进医院,夏天又得了关节炎,开始每天吃药的日子,中间还得了一点点猫癣,9月的最后一天因为肛门腺发炎再次进医院……为了做B超剃了肚皮的毛,为了做理疗剃了两个胳膊肘的毛,得猫癣秃了个嘴角,为了洗伤口剃了左边屁股的毛……抽血、打针、洗伤口、换药、吃药片药膏药水药粉,是很惨的小猫咪了,同时也是身价暴涨的小猫咪

夏天的夜里,扭伤右膝的我,和得了关节炎两只手都疼的猫,各种意义上的相依为命。

但就算再糟糕,也没有影响小猫咪干饭。只要小猫咪还在大口干饭,就没什么大不了。

每一天早上一睁眼,看到的都是王春花的脸,总是会觉得生活里还是充满期待。

忍不住感叹,我家春花真的是世界上最美貌的小猫咪了。

依然每天都要做“胸口碎大石”的练习,这都是我家春花对我的沉甸甸的爱

新的一年,希望王春花身体健康

我可以苦乐自洽悲喜自渡。
感谢读到这里的你

-
吾如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1-23 07:48:12
曲水流觞的伤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阊门的人间烟火 (12人喜欢)
- 路上总有新风景 (5人喜欢)
- 行即到耳 (2人喜欢)
- 春风到楝花——正仪老街 (2人喜欢)
- 方塔园——常熟的城市原点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