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5----爷爷奶奶奶移民 新疆伊犁






No.1在伊犁河边我出生了
和父亲磕磕绊绊得过了一年二人世界的生活,没有婆媳矛盾,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不久母亲身体渐渐恢复健康,脸上有了血色。
1964年4月左右,母亲怀了第二个孩子。关于在哪里生下孩子坐月子的问题提上日程。回徐州是不可能了。爷爷奶奶一家五口和,大伯一家,二姑一家,他们一起响应国家号召移民到新疆去了。在娘家坐月子更是不可能了,因为那里的农村有一个习俗,说是女儿回娘家生孩子坐月子,会给娘家人带来灾祸。
于是,只好去新疆爷爷奶奶那里。而其实父母结交了两个很好的朋友,父母叫他们张叔叔张婶。那时张婶愿意帮助他们。江苏不能去,新疆又是千里遥远的。但是父亲怕麻烦人家,不同意这个主意。另外母亲也想趁这个机会去一趟大西北,于是,两个一拍即合,买了长途火车票,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车,再转汽车,转驴车,骑骆驼,然后步行,最后,差不多颠簸了半个月,最终到了到了伊犁河边的爷爷奶奶家。
这一路上,舟车劳顿,气候不适,水土不服,呕吐不止,一路上吃睡都不安稳,我在母亲肚子里竟然都安然无恙。可能是父母又把这次回“第二家乡”,当成一次愉快的旅游吧。心情愉悦,也就淡了具体生活的烦恼。
在父母叙述这一段的时候,他们两人的眼里都充满着快乐满足,特别是母亲说到她怀着四五个月的肚子,坐在骆驼上,那种惊喜和新奇,让她感觉这一趟新疆之旅太值得了。七天七夜的火车上,年轻时的父母坐着卧铺车,一路吃着火车上的盒饭,白天观赏窗外风景,客车由东往西日夜行驶,只是在省会或者大城市才停下来换车头,一路西进,房屋树木山形地貌都跟着变化,我想当时母亲的心情是非常好的,父亲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当车驶进甘肃进入新疆沙漠地段时,全车哗然,大家都拥到窗口看茫茫大沙漠,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这样快乐舒心的旅行,胜过了父母的新婚蜜月之旅吧。
在那个年代,旅游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陌生和奢侈的,刚刚18岁的母亲,跟着父亲走出贫困闭塞的农村,上北京,住在海边的大连,又千里迢迢的去到新疆------虽然是为了靠近公公婆婆生孩子坐月子,但两个人潜意识里,还有去新疆看望移民到新疆的亲人的意愿。所以这趟旅行,也是父母共同的决定,因为年轻,所以不会考虑太多,也因为对陌生之地的向往和好奇,他们做了这个决定,这是一场快乐的长途旅行,让父母铭刻终生。
经过各种交通工具的折腾,父母来到了爷爷奶奶身边。这是伊犁的一个小镇,镇上几乎都是从徐州农村移民过来的老乡。五叔在县医院工作,经常下到牧区,给人看病,也给牲畜诊病。那时他还在跟五婶恋爱,但追求他的姑娘很多,五婶是最温柔坚定有办法的,她经常打扮一新,来帮忙做家务。而那时爷爷奶奶的确很需要帮手。听父母说,五叔并不满意,经常委婉甚至坚定的请她不要再来。
父亲呆了三天,就赶回大连上班了。看着父亲渐渐消失在戈壁滩上的背影,母亲后悔了。一个女人怀着孩子,面对陌生的一大家人,又在着非常荒蛮的戈壁滩,失去了丈夫的庇佑,她的忐忑和恐惧,可想而知,比林黛玉还要自卑小心翼翼------因为一切都跟原来想象的不一样了。
有三件事,母亲唠叨埋怨了父亲一辈子:
1.父亲每月寄给五叔(那时他当家)20元钱,母亲手上是一分钱没有的,所有的费用,哪怕买卫生纸都要伸手跟五叔要。12月底母亲生产了,父亲竟然只是寄来15元!Why?Why?Why?难道这个关键时候,不应该更多一些吗?怎么反而少了五块?任谁都会气得吐血。
2.母亲身体瘦弱单薄,没有一滴奶水,我一出生就吃羊奶,一毛钱一瓶。但是五叔说没钱了,小伊莉的羊奶钱就先赊账。母亲寄人篱下忍气吞声。只有奶奶不时地来安慰她,说是她也做不了主,都是老五当家......
3.奶奶精心伺候着做月子的母亲,做好饭就端进母亲床边,然后洗尿片烤干尿片。但是三姑来了,就说母亲太娇气了,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要麻烦她老人家了吧。于是,我老奶奶第三天就甩手了。母亲不敢啃声,只能挺着,自己去厨房弄饭吃,自己给婴儿热羊奶,自己去小河边洗尿布。大冬天的,河水接着冰,她要破冰,然后水从冰窟窿里冒出来,她才能洗尿片。偏偏尿片也不够用,有的没有烤干,就不得不垫在婴儿屁股上,然后,婴儿屁股上其一大片疹子,不久蔓延到全身......
母亲常常那个抱着小婴儿的我偷偷的哭,又担心自己的女儿养不活,又怨恨不靠谱的父亲......一个月子婆,吃不好,睡不稳,还受小姑的气,甚至是一家人都在欺负她......瘦弱,掉头发,脸色青黄。直到父亲半年后,来新疆探亲。
父亲一到家,拜见过爷爷奶奶,就赶紧进里屋去看他的妻儿。母亲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说:“我要回江苏!”然乎嚎啕大哭,又赶紧的忍住抽泣不止。父亲一看母亲脸色苍白头发稀疏,满眼泪痕,怀里抱着一个蔫不拉几的婴儿,瘦弱不堪,赖赖歪歪,像个小病猫,脑袋耷拉着,无精打采的。他内心大骇!想不到老婆孩子都快被折磨死了------他把欠的羊奶账还了,然后自己去买米买了羊肉,给大家改善一餐。他没有去责备爷爷奶奶,更没有责备五叔,只是在吃饭的时候说,大连那边的工作紧张,不能在新疆停留太久,得赶紧回去,顺便也把老婆孩子带回去。
爷爷奶奶不说话,五叔不敢看母亲的眼睛。第二天,父亲就带着母亲和我,踏上东进的长途客,在乌鲁木齐再转火车,开始了长达七天七夜的长途旅行,有自己的丈夫在身边,母亲内心稍安,上了火车,除了吃饭,就一直睡觉。当时是7月天,尽管那时的卧铺火车上有空调,但父母带的羊奶,在火车驶过吐鲁番市时,全都馊了。父亲只好找列车员帮想办法。(他们没有带奶粉吗?)
不久列车广播说有一个婴儿饿的快不行了,车厢里有哪位在哺乳的妈妈,请帮忙喂一下孩子。一脸广播好几遍。然后父亲就抱着我,满车厢的“讨奶”。那时候还没有计划生育,一个车厢里很容易就会遇到正在喂奶的妈妈,于是,在火车上的七天七夜,我就靠着吃“百家奶”,走完了从吐鲁番到江苏的路程。
No.2 五叔的困境:
因为移民到伊犁以后,爷爷奶奶带着六叔叔和三姑姑跟着刚刚成年的五叔一起生活。在远离故土的地方,一家人住在一起,有个照应。据说,在那个时候,伊犁地区,人烟稀少,经常有狼在山坡嚎叫,令人惊恐。
怀胎十月,在1964年的冬天,我出生了。虽然五叔是医生,他不合适帮嫂子接生。于是在半夜的时候,他跟六叔拿着打狗棒,穿过一片郊野,去请接生的女大夫。(我感谢五叔六叔)他们冒死请来了一个维吾尔族的医生,非常有经验。母亲被宫缩的疼痛折腾了一晚上,凌晨生下了我。那时没有日历,没有手表,母亲生下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的哪一天,是1964年底还是1965年头?但她清楚的记得是过新年之前,我属龙,这是确定的了。
千里迢迢的赶到婆家生子坐月子,这是一个女人最最最痛苦的经历。
父亲在关键时刻的掉链子,让母亲受尽委屈。也让我吃着赊账的羊奶,跟着母亲一起受气。主要是受五叔的气。
父亲把怀着孕的母亲送到新疆,以为交给他的父母,还有他一直呵护有加的弟弟妹妹就万事大吉了,他在外工作,每月给家里寄钱就行了。你呵护父母弟弟妹妹,但他们并不一定如你所愿的好好呵护你的老婆孩子。
他没有想到的是,爷爷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在那个年代,在花甲之年,远离故土,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对他们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饮食气候等等问题,两位老人病了好几次,爷爷还在冬天的冰雪里摔了一跤,腿部骨折,半年多才好。这样折腾了差不多一年,总算是挺过来了。但这个家已经不是他们二老当家的时日了。五叔在县医院工作,从一个赤脚医生到外科主刀大夫,他要学习进修,要料理一大家子,老人要安顿,怀孕的嫂子要照顾,弟妹的入学当兵求职婚姻......处处需要钱。好在爷爷奶奶来自农村,经得住摔打,不久二老就在院子里养猪养鸡种菜,满足了一大家子的基本吃菜问题,六叔在铁路上工作,但不满意五叔给他找的对象,一直闹别扭。据说五叔用鞭子抽他------在新疆那个地方,牧民放牧,手里都有一个鞭子,孩子不听话,也是顺手用鞭子抽......
但是爸爸就做了个非常乌龙的事情,他当时每月寄给五叔20,寄给爷爷奶奶10块,然而到了母亲生产那一个月,他竟然只寄来了15块钱!五叔拿着那十五块钱,在手上拍打着对母亲说:“你看我哥哥,才寄来15元钱,顶个啥用啊!”母亲抱紧小小的我,只有默默流泪。
我出生那年,三姑刚刚参军。2010年我去新疆拜访她,她跟我说当时啥都不懂,但还是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市场买了12个鸡蛋送给妈妈。这是三姑亲口告诉我的,我感激她。
母亲跟我说的是,看奶奶在伺候月子,三姑说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再照顾你们母子了。奶奶就顺势罢手了,一切留给母亲自理。而那时母亲生下孩子才三天,身体恶露还没有排完,而且产道撕裂,就这样自己身体还虚弱着,就不得不去河边破冰洗尿布,尿布不干,草纸不够用......
最后:
母亲一辈子都埋怨数落父亲,三姑说她娇气拉走奶奶,奶奶竟然真的就甩手走开,最可气的是五叔鼻子哼一声,抖着15元钱说:“ 平时20,这个关键时候15,我哥哥这是干的啥事儿!”
长大以后,我懂事了,就笑说,妈呀,你整天念叨,可能五叔他们会有感应的哟。我妈笑着说,不知道,最好有点感应,委屈死我了都。
后来,证明,一切都有感应------30多年后,大概是1995年,奶奶去世,一大家子聚在徐州老宅,五叔喝了酒,晚上突然踉踉跄跄走进母亲身边跪下来大哭,边哭边说:“嫂子,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伊莉啊!”我妈当时昏昏沉沉的躺着,就赶紧做起来,扶起五叔说,你说啥呢?我都忘了,那时候大家都艰难,不哭不哭啊。
当母亲跟我说这个情形时,我叹口气说,妈,你看你看,你在广西数落埋怨五叔,他在千里之外都听到了呢!我们全家都笑起来。
以后,母亲再也没有数落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