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师--为了活着
二战浓厚的恐怖、人心惶惶的氛围,黑白基调的画面像雾霭一样层层袭来,对着屏幕中焦虑、无奈、绝望的人们的眼睛,最后等待的结局是什么,似乎都已经成为命定的了。没有人能够逃脱恐怖、屠杀,下一秒会是谁,有可能是你的邻人,家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主人公在重重封锁、搜捕中几经磨难,最后终于等来苏军暂时的“拯救”,让人感叹生命太过偶然。如果不是碰到那个好心的德国军官,历经生命的起成转合,之前那一丝丝、每一秒的挣扎都归于逐渐飘散的青烟,最后了无痕迹。我在想:既然人终有一死,又何必在夹缝中苦苦生存。这种生存的痛苦和悲哀在身体、精神上的永恒刻度,为何要去承受。何不一死了之,免却诸多烦恼、苦痛。
那个纳粹“走卒”把卡列拉出人群队伍,试图拯救卡列。卡列饱含着眼泪喊着“爸爸、妈妈”,而年迈的父亲逆着人流试图走向卡列,但一切皆是徒劳。从此家人、卡列永隔一方,谁能想到车站的最后一眼竟是今生的永别。还想着之前,家人凑足了20波币买了一块牛奶糖,父亲小心翼翼地把这拇指大小的奶糖切割成六块,一人一块的那种情景,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在战争的混乱年代,一家人永远在一起,生死相依,这已经是上苍赐予的最大幸福。可是这种幸福平淡、简单,却极易破碎。
最后生命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却无比艰难,能活着却是无比伟大。
不想去探讨这部影片中所讲述的阿伦特的“平庸的恶”,可能是犹太人自身的“投降”,成为纳粹的“共谋者”,或者德军官僚沾着血的手,共同铸就了人类历史上难以遮蔽的伤痕。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人,为了“活着”而努力活着的人,从而见证了个体被人类命运所吞没的那种无助的历史。
即使卡列是一位钢琴师,他更是一个普通人。
那个纳粹“走卒”把卡列拉出人群队伍,试图拯救卡列。卡列饱含着眼泪喊着“爸爸、妈妈”,而年迈的父亲逆着人流试图走向卡列,但一切皆是徒劳。从此家人、卡列永隔一方,谁能想到车站的最后一眼竟是今生的永别。还想着之前,家人凑足了20波币买了一块牛奶糖,父亲小心翼翼地把这拇指大小的奶糖切割成六块,一人一块的那种情景,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在战争的混乱年代,一家人永远在一起,生死相依,这已经是上苍赐予的最大幸福。可是这种幸福平淡、简单,却极易破碎。
最后生命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却无比艰难,能活着却是无比伟大。
不想去探讨这部影片中所讲述的阿伦特的“平庸的恶”,可能是犹太人自身的“投降”,成为纳粹的“共谋者”,或者德军官僚沾着血的手,共同铸就了人类历史上难以遮蔽的伤痕。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人,为了“活着”而努力活着的人,从而见证了个体被人类命运所吞没的那种无助的历史。
即使卡列是一位钢琴师,他更是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