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老张》
看完二喜总决的最后一个节目《再见老张》,第一反应“怎么会这么好”,有种在“感觉真实”跟“这只是个表演”之间来回切换,置身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的沉浸体验,最后满腔感受不吐不快,可以说《老张》是两季大赛以来最让人上头的一集,非常上瘾,容易忍不住刷几遍。
一、什么是喜剧
网上对《老张》的评价并非一边叫好,有批评它用了一个带有浓厚悲情色彩的底子让不少人落泪,不是喜剧,回到什么是喜剧,我认为并没有那么复杂,能不能让人发笑就是喜剧的标准,《老张》的内核还是积极的,欢乐的,而喜剧并不需要依靠一个坚实的逻辑,它表现手法也非常灵活,不用那么严肃,过程中能带来欢乐是它的目的,其次,喜剧与悲剧我认为本就是硬币的两面,不能做清晰的区分,我们也看到过很多作品,一开始阴暗消沉最后皆大欢喜让人破涕为笑,很难说它是一个悲剧,反过来笑中带泪也可以说它朝着一个有意思的走向发展,如钱老所说“可见好事多磨,(痛快)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 你要永久,就该向痛苦里去找。”
二、为何好笑(看)
自从看喜剧大赛以后,一直很好奇看喜剧为何会上瘾,结论是人对能产生多巴胺的事情总是更上心,更在于喜剧有“笑点”。
喜剧的笑点来源于不协调性,是以打破常规模式的夸张,制造荒诞与巧合,本质上是在建立观众脑海中的非线性逻辑,常说“情理之中创造意料之外”,好笑是首要的,怎样让人觉得好笑要具有顺畅的节奏及标准的结构,好喜剧总能找到顺畅的节奏,就像做梦一样,能让人不知不觉地接受人物,《老张》就是如此,在婚礼进行曲中先观众接受这是一个婚礼,故事场景自然地由司仪马旭东引出主要人物出场,从左凌峰到李逗逗,从张维伊到天使哥,再到“老张”,司仪又再次上场,引出管乐、酷滕、小婉、老闫,观众并不会感到某个人物的出场太突兀,同时还能对人物关系一目了然,最后天使哥回来告知附身时间限制,制造最终冲突,所有人物齐聚舞台完成全剧群像,将整个喜剧推到最后高潮。其次,单独看《老张》的各个喜剧段落大体不断运用反转、制造反差、简单真相等三种结构,比如先让观众误以为婚礼即将进行,却反转婚礼彩排延时,比如天使哥在介绍带张维伊去见父亲的方式时,观众认为附身在人身上是合理的(内心过度解读),天使哥却用“带人去死”“附身电脑”“附身大楼”等几个意象给观众制造反差,引起反转,另外还有维伊三番两次支走老闫,最后老闫关机没被支走,观众会惋惜这次老张不能再代替了,但节目用了一个简单真相手法让老闫自然地说出“让左凌峰代一下”,制造出人意料的效果,诸如此类。
节奏跟结构是喜剧中重要考虑因素,顺畅的节奏比标准的结构重要,某些作品因节奏不够顺畅,导致观众出戏,从导致体会不到结构笑果,但节奏顺畅可以弥补结构的不足。
三、好笑(看)在哪
喜剧的演绎有很多种类,或侧重于剧本结构,或表现个性化人物,或侧重于语言幽默及人物滑稽行为,如果说喜剧的故事性是肉,那人物角色就是骨,喜剧本身是夸张的艺术,文字可以靠想象,但将演绎剧本的是人,能让人会心一笑,在于演员能否把握住将角色缺陷的适度放大或制造反转,一个好喜剧能有一到两个个性化人物已经很难得,《老张》却能做到全员优秀,并合理地将一系列人物安排合适的位置及时机,完整演绎众生相。
首先,左凌峰跟张维伊的表演是绝对的主导,对于维伊无可否非,毕竟这是他的“故事”,诚然整个节目中他有时表演得过于用力,收不住情绪,好在还能把握力度,能让观众感受到了小张的“情真意切”,相对来说,左完全可以中规中矩地表演,但左却一点都没放松,在附身之后便完全入戏“老张”,刷了好几遍总是直到最后的附身结束才想起他原先角色的存在,观众中间丝毫没有“怀疑”过“老张”的存在,给予一种“感觉真实”的观感。维伊心愿的实现,左功不可没。
其次,小婉管乐也贡献了自己惊艳的表演,两位收放自如的表演功力为《老张》增添不少分数,这种能量跟活力恰好中和了节目中男性角色的“沉重”,小婉最后看到父子俩的问答后那个怔怔出神的表情,此处无言却胜万语,也是从这里,喜剧的情绪获得了一个柔和的着陆,管乐最后接茬的那句“你看到了你爸爸”,温柔地安慰“未婚夫”维伊,此时的观众也同新郎官一样共情了,“得此贤妻,夫复何求”,至此《老张》达到了它全剧的高度,悲伤之余“至少还有你。”从这点上看,说不是一个喜剧并不能成立。
最后是节目中所有搭档们的“相互成就”,之前各个演员在单独节目中的表演都会有些瑕疵,神奇的是在《老张》中的所有演员都近乎完美地表现了自己,每个人也都贡献了自己的温度:
马旭东之前节目的角色并不出彩,难以给人留下印象,而在《老张》中他却是串联整场表演的关键性人物,开场高涨的情绪引导,人物都是由他引出,情节也由他推动,同时他也一直在贡献笑点,使相恰如其分,多一分太油腻,少一分又太呆板。
李逗逗本身有才华,在独角戏中总用力太猛,如马丽评价她的那样,“可以少了一些台词,多一些肢体表演”,在《老张》中她就做到了这一点,完美诠释了“less is more”,三句不同语调的“男人”让人捧腹,完全展示不同的情绪(娇羞、伤心、绝望)之余还表现个性特色,台词不多但让观众完全记住了“本无存在感的她”。
酷滕此前作品同样演得过于用力(个人感觉《心上人儿》中就很聒噪),但在《老张》中,他却立住了“管乐的父亲”这个角色,能跟年轻人能玩到一起,也能跟老闫互相调侃,也被自己女儿管得“死死”的,自己没被叫上去发言还故意打翻茶杯,小细节描写既顽皮,却没丢失自己的市井气息及热心
再说老闫,都说闫佩伦是二喜中的最大赢家,不是没道理,他在《千年就一回》已经证明自己的能力,此次在《老张》中主要还是起到另外一个“联动”效果,黄金助演无可挑剔。
最后说刘同,跟《军师联盟》《遇人不赎》中的角色一样,刘同是节目的关键性人物,《老张》三段式的反转结构,中间都靠刘同这个天使哥来递进的,他本身也带有一定的智者淡然气质,换作他来演其他配角,估计那个配角也有可能变成“神来之笔”。
总而言之,《老张》中的所有角色都恰好地在他们自己的位置,每个人的界限分明却又相互融合,或者他们似乎就是在演绎自己,这才使得《老张》显得自然,剧本情绪最大程度地得到传递。
四、细节部分
最后说说《老张》一个不可多得的因素:偶然绝佳的出场时机及其对细节把握,一是经过前面系列出彩作品的铺垫,《老张》出场在整季最合适的阶段,26分钟节目融入大量信息:《军师联盟》建立起来的演员之间人物关系——管乐与维伊,小婉与左凌峰(所以李逗逗跟左凌峰中场反转,观众恍然还能这样设计),小婉跟闫佩伦,看过整个系列的观众都能会心一笑,增加了情节的感染力。二是演员的细节把握,李逗逗的微表情,酷滕跟管乐“父女”间的相似动作,“老张”全场一直微躬着身(老人习惯性的佝偻体态),老闫看手机自然地拉远(老人远视的细节),小婉呆呆地看着父子俩和最后老闫喊了几次后猛回过神,特别是张维伊一直在眼里打转的泪水到最终落下来的时候,以上种种,观众都能感受到,甚至觉得这一切都是真的。
五、结语
一喜中个人特别喜欢《一出不好戏》,将近年来所有喜剧剧本的槽点调侃得淋漓尽致,现在将其中的“精辟总结”再套进《老张》同样适用,比如炒CP,比如元宇宙,再借用“杨总”两句经典语录总结《老张》:
“观众笑了,这就是最合理的,你要是觉得不合理,就拿一个底兜住它,把它升华合理。”
“喜剧的最后不把观众演哭就不叫好喜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