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西区看剧的日子
在伦敦看剧也有四五年了,晚上和周末总要跑去西区和外西区晃晃悠悠看新戏。
剧场总是一期一会的,舞台现场的一部分魅力在于它的实时和不可复刻性,每一场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很爱在剧院的世界里探索不同的宇宙,遇见不同的人物,看见不同的故事,体验不同的感受。伦敦又是被戏剧之神宠爱的地方,每年都有上百部的新戏上演,旧戏复排,有的只上演几天,有的已经在同一个剧院上演了三十多年。
今年我开始试图记录下自己在伦敦看过的每一场戏,喜欢的瞬间,努力把它们留存下来。
2022在伦敦西区和外西区看了整整齐齐50场戏,仔细一看很多都是外西区的小众剧院排的戏。每一场我都记录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个业余野生观众,以下全部是主观评价。欢迎感觉相似或者不同的朋友们来讲讲自己的想法,或者约着一起看戏!
剧评按照我的喜欢程度降序排列:
1. A Doll’s House II 玩偶之家II @Donmar Warehouse

抛下婚戒出走的娜拉,怎么样了呢?玩偶之家上映后的百年间,一直有人改编和续写试图回答这个问题。Donmar这版我认为交出了很好的答卷。
舞台极简,这部剧完全靠对白和表演撑起来:借由对话,讨论,辩论 (dialogue, discussion, debate) 展开整个故事。
开场娜拉是游刃有余,成功的女作家,出走十年毫无音讯,现在重回故里。后面逐渐揭开这玫瑰色的面纱,作为19世纪的女性,她的权利少得可怜。从银行账户到离婚到写书签约,一个离婚女人能做的很多事,一个已婚女人在没有丈夫的同意下做却是违法的。而十年间,丈夫并没有按当时统一的办理离婚手续,于是娜拉回来试图离婚。
很喜欢老保姆和娜拉和女儿的对手戏,三代女性,互相间无法理解彼此的生活和选择,但又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连结和女性共同命运。

也非常喜欢娜拉和前夫/丈夫海尔茂的对手戏。已经觉醒的女性和还留在上一个时代的男性,做什么事情都把“我”字写在正中央,哪里不都是这样的故事。
而我最爱的永远是拒绝回头是岸的娜拉,再次打开那扇大门,前往一个未知的世界。
比起玩偶之家刚刚上映的一百多年前,世界比我们想象中改变得并没有那么多,但我总是相信它会慢慢改变,而与此同时,祝我们都能拥有那份出走的自由。
2. The Band’s Visit 乐队来访 @Donmar Warehouse

像一首奇妙的短歌。
迷路的埃及管弦乐团,走进了沙漠中的以色列小镇,像重复生活中突然蹦出来的音符,和镇上的居民一起度过了一个奇妙的夜晚。
多线群像,音乐和故事都非常出色。来自音乐的力量,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连结永远可以打动我。尤其这里背景是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之间。跳出政治宣传和二元化,这里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几乎每条线都有喜欢的点。全场都在等待一个可能不会响起的电话的男人,像一个坚定的卫兵。一群人在客厅随着音乐声又笑又闹跳着舞,迪斯科灯球下滑旱冰,谈到童年熟悉的电影和歌曲,公园破旧的长椅前他给她唱了一首阿拉伯语的歌,指挥举起手轻轻一划的力量感。

女主演是以色列很有名的歌手,每一首歌都唱到我心上。乐队也特别好。小号,乌得琴,萨克斯,小提琴,鼓,有时雄浑,有时轻轻点点。没有共同话题,不太会说对方的语言,我们总能在音乐中拉着手跳起舞来。Music and love, who can tell them apart?
3. Closer 偷心 @Lyric Hammersmith

喜欢这个故事。是甜蜜的毒药,混乱的激情,炽烈的幻觉。关于追逐,爱情,亲密,性,伤害,控制,依赖,厌倦,也关于想象。
四个人纠结往复的爱情故事,没有更多了,却也足够了。喜欢这样的爱情戏,混乱,充满激情和化学反应。一边想着so messed up,一边觉得太棒了。与亲密关系伴生的总是可以轻易伤害对方的危险。Here we don’t just talk about love, it is sexual politics.
你想要什么?艺术家看向缪斯的爱,小狗迎着主人奔去的爱,平平常常凡人的爱?爱是最简单的答案,爱是最复杂的谜题。这里没有正确答案。
演员都很棒,我真的好爱Ella Hunt。只要她在舞台上,眼睛没有办法从她身上移开。脸和身体美得像雕塑,人像一个谜团。转场多是她在唱歌,舞台是暗的,一束光打到她身上,旁边是一点点飞舞的灰尘,像精灵在唱歌。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男女主都给我很强烈的MPDG的感觉。

4. Come From Away 来自远方 @Phoenix Theatre

这部音乐剧在西区刚推出时的宣传词是:This is the show we all need right now。这恰恰是最好的形容。因为这部音乐剧给我的感觉就是明亮和温暖,在地球村的构想逐渐消解的今天,我们还能从这里获得对人对世界的善意和希望,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互相理解交流甚至相爱的可能性,像在世界的边缘看到一盏灯。
故事发生在911事件同时,世界各地飞往美国的飞机因此被禁止入境,其中很多飞机只能降落到一个加拿大边缘的小岛上。地广人稀的小岛意外迎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段鸡飞狗跳的日子。

这是一部群像戏,你能认识许许多多最可爱的居民和旅客,听他们的故事,看他们同舟共济度过了这段时光,甚至成了最好的朋友。当然故事不止有明亮的一面,有人被当成危险分子遭到不公对待,有人因为911失去了亲人。暗处不需要遮掩,因为光明自然会照亮,即使只是一盏灯,而因为这一盏灯,我们也能坚定地向前走去。
5. A Number @Old Vic

一个一直自以为是独生子的儿子发现自己不过是几个克隆体其中之一,开始质问父亲,想搞清楚真相,故事从这里开始。
A Number vs. The One. 整场都是激烈的冲突,弦一直绷得很紧。故事和思考我很喜欢。
儿子这里,关于人之所以为人,自我之所以为自我的思考。父亲这边,试图欺诈命运的人会被命运找到头上,破镜不会重圆。结局是一个邪恶的隐喻,真是个不幸的故事。
6. My Neighbor Totoro 龙猫 @Barbican

龙猫从二次元跳到了三次元,就在我面前的舞台上,还能说什么好呢,童话成真的感觉只能先哭为敬。
这些龙猫puppet我完全想不到是怎么做的。会转眼睛,打哈欠,伸舌头,duangduangduang地跳,最大的一只,还可以趴在它的肚子上,主办方能不能考虑让幸运观众去躺一下龙猫的肚子啊?
很理解为什么主办方现在仍然没有放出龙猫的照片,舞台的魅力所在就是,在设计好的合适的灯光和布景下,龙猫一点点动起来,舞台上响起配音和声效,它挠挠肚皮,咧开嘴打一个哈欠,举起一把伞,在那一刻,龙猫活过来了,它就在你眼前。
7. The Cruise @Apollo Theatre

独角戏,带你来到上世纪80年代的Soho,调音台也放在舞台上,音乐和灯光带你穿梭不同的场景,上一秒在伦敦街头,这一秒是唱片店,下一秒来到了当年最hip的夜店里。有很多唱跳的表演非常棒,感觉演员就是合该站在舞台中央发光的人。
故事的开始,在一个LQGBTQ求助热线工作室,志愿者小哥接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电话,电话另一端Michael开始讲述80年代,一个人人生最后的一个夜晚。有很多80年代的reference,感觉自己有点像听故事的接线员小哥,一个世界在我面前缓缓展开。
80年代LGBTQ的生活,是Michael自己讲述个人的故事,却又感觉是一代人记忆的集合体,黄金年代,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来到Soho,这里有音乐,派对,源源不断的新鲜事物和人。然后是急转直下,HIV在人群中蔓延,送走了爱人,朋友,朋友的朋友,一起喝过酒的陌生人,常去的酒吧里的DJ。人在命运的洪流里,得到了四年这个倒计时,迎接在地球上最后一个夜晚。
就这样,去80年代的伦敦转了一圈,出了剧场眼前是2022年的Soho。走一圈试图识别刚刚听了一脑袋的店和地方。一个很棒的晚上。
8. Animal Farm 动物庄园 @Richmond Theatre

木偶戏,原著光环下不输,很出色的演绎。
木偶设计很巧很有趣,一些中型木偶的控偶师的下半身代替了木偶的下半身,裤子颜色搭配尾巴,类人感更强了。后半站起也更合适。
台上时不时出现的字幕,只记录墓志铭和里程碑,有点电影感。我中间爆哭有点停不下来。
忘不掉拳击手腾空的画面,像跨越了所有藩篱,还有动物们在农庄里唱The Beast of England,真好听啊。
9. Shedding a Skin @Soho Theatre

独角戏,可以一直抓住你,小剧场离她好近,感觉好像看到了第二个fleabag。一个人的崩盘和重建,重要的关系和连接。不时插播的世界某处的角度,有种跨越空间的共鸣感。
10. The Ocean at the end of the lane @Duke of York Theatre

一个给孩子的冒险故事,将将展开一个口子的魔法世界。我好意外自己这么喜欢一部儿童剧。真实感受到了出色的演员,舞台,声效,灯光,可以把一个稍显简单的故事讲述得那么动人。
故事是一场奇妙的冒险。一个普通男孩的十二岁生日那天,一起事故让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闯入他的生活,和他开启一段冒险。越过黑暗的密林,跑到世界的边缘,面对可怕的怪兽,跳进神秘的海洋。 太喜欢女主角Lattie了,完全可以算作近些年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之一。自信,勇敢,温柔,她像个活力四射的小火球,所以后来知道她有魔力也完全不奇怪,她就是个有魔力的人。可她是一个过于短暂的梦境,在他长长的一生里。但即使被施法忘记后,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小路尽头的那片海洋,即使他不再记得。
11. Spring Awakening 春之觉醒 @Almeida Theatre

这是一个德国青少年探索sexuality和rebellion的故事。躁动的身体,跳脱的想法,对老师对家长对学校对体制的不满,一起化作了音乐剧里的呐喊,歌声,还有舞步。这版在舞台上的尺度也非常令我震惊,可以说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做了。不过也许有其他观众会感到不适。
歌好听,舞台的设计也很惊艳,开场前看着光秃秃几排黑色阶梯觉得很钝,开场后没想到舞台远不止如此,随着剧情的发展,演员在台上涂鸦,一起在剧中重新创作了舞台本身。跟每一场你去现场看的剧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样,每一场的舞台也是独一无二的。
12. Cyrano de Bergerac 大鼻子情圣 @Harold Pinter

诗歌能用来诉说心中的话语,诗歌能赢得爱人的心,诗歌能伤害甚至杀死一个人。Roxane爱的是诗歌,写出它的那个丑陋男人,还是乔装成诗人的英俊年轻人?最后她也不由喃喃道:Had I loved two men, or no men at all.
夸一夸James McAvoy的独白,一字一句的爱意,欲望,和挣扎。好动人。现代改编,对手戏加了b-box和一些rap来当诗歌的rhythm,蛮有新意的吧。道具舞台极简,可以说基本什么都没有。可我忘不了两位男主走向战场的时候,舞台后面缓缓打开,是一片黑暗,他们走向这片黑暗,随即为之吞噬了。
13. The Christmas Carol 圣诞颂歌 @Old Vic

每年圣诞都要看Old Vic的圣诞颂歌,舞台上洋洋洒洒下起雪,圣诞就来到了你身边。
很老的故事,却并不过时,圣诞节总是关于爱,给予,和可能性。
剧院里会发橘子和mince pie,快快乐乐吃掉看剧啦。
14. &Juliet @Shaftesbury Theatre

莎士比亚的妻子Anne抢走他的羽毛笔,重新开始书写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朱丽叶她可以跟朋友诉苦八卦谈天,可以去巴黎旅游,可以遇见新的爱人,可以选择独身一人,她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和精彩的人生。罗密欧之死不应该是故事的尾声,而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
写着写着,演着演着,逐渐感到原来Anne和莎士比亚把自己投射在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身上,Anne希望朱丽叶自由,那是她自己没能拥有的,莎士比亚希望让罗密欧与朱丽叶继续在一起,作为向Anne道歉的“美好”结局。第一幕的结尾,Anne和莎士比亚在舞台的两端,分别握着朱丽叶和罗密欧的手唱着,呈一种对立,作者和角色模糊了边界。
我看着朱丽叶唱:我不需要遵从命运去做任何事。我看到Anne唱:只想拥有选择的权利,不被命运摆弄。眼泪就涌了上来,这是Anne的故事还是朱丽叶的故事,还是千千万个我们的故事。后来Anne不满莎士比亚对剧情的控制,干脆地折断了羽毛笔。朱丽叶不再受命运和作者的摆布,她抓住了自己的命运。而她的人生,一切的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她的故事还很长。
从Shape of my heart, Love me like you do, I kissed a girl到 As long as you love me。这部戏集合了各种大金曲。去之前其实我很担心金曲影响剧情,但是本剧把流行金曲适当改了一些词句,毫无痕迹地融合进剧情,甚至给我一种错觉,仿佛这些歌就是为这部音乐剧写的
像开头朱丽叶看向罗密欧的剪影,刚好唱到You got me blinded。我想起罗朱戏里的台词:当他逝去之时,将他化作繁星,他会将天堂点缀得灿烂无比,令整个世界爱上夜晚,不再有人崇拜艳阳。
在Hamilton西区原卡里见过演朱丽叶的小姐姐Miriam,她是ensemble,替过Eliza,Peggy和Angelica,好开心又能看到她,这回是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这就是西区的魔法吧
15. Six @Vaudeville Theatre

Six的故事从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后组了个乐队开始,而我们观众就来见证她们竞争主唱地位的比赛。每位王后都有一首主题曲,讲自己的背景故事。舞台灯光音乐都会随着不同王后上台天翻地覆。
非常喜欢Six一步一步的觉醒故事线和最后的结尾。六位王后从开头的沉浸在“他”的历史里,we are fixed in the history as one in six 到后来的 there’re so much more of my story 到最后 taking back the microphone, we don’t need your love。
这是一个很出色的关于自我觉醒的故事。好希望看到越来越多这样一点点找寻自我,不再作为任何人附属品的故事。
16. Chess 棋王 @Theatre Royal Dury Lane

太喜欢Chess了,关于人与人,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
棋盘的两端是美国与苏联,也是两个棋手。棋盘外是流亡与爱恨。
永远喜欢Anthem这首歌: Let man's petty nations tear themselves apart/ My land's only borders lie around my heart

这版是演唱会,和音乐剧本身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是删减了一些部分会让第一次看剧的人感到迷惑,希望Chess什么时候能复排
17. Fantastically Great Women Who Changed the World @Rose Theatre

做成了像Six一样的演唱会式,互动感很强,也更容易代入。
小女孩误入博物馆展厅,开始奇幻冒险,见到了历史上改变世界的女人们,听他们的故事,被他们激励。看到了熟悉的玛丽居里,弗里达,简奥斯汀,罗莎帕克斯,艾米莉亚埃尔哈特,和更多我不知道的她们。故事里并不只有纪念碑和成就,也有很多艰难险阻和不公。就是真实的道路吧。
观众里有很多小女孩,希望这部剧给他们力量,像给剧中的小女孩一样。结尾的时候,小女孩们都快乐地挥起手,充满力量,而他们身边的妈妈还有不再是小女孩的我们都哭得很厉害。
你我她都是改变世界的女人们。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油吧!
18. The Collaboration @Young Vic

步入暮年的Andy Warhol和艺术界新星Jean-Michel Basquiat的“合作”,共同制作的艺术品,也正好描绘了从两个人互不相识,到后来成为好友的这一路。新与旧,不同艺术观点,不同生命体验,非常多的冲撞和火花。
在合作之前。两个人看上去真的是最不可能的朋友,所以格外动人。艺术的力量,真实和表达的力量,总是能建立起值得信赖的联结。
舞台是画室/工作室。上半场Andy的工作室和下半场Jean的就完全不是一个风格,非常有意思。侧面有驻唱DJ,转场和中场都开始打碟,灯管也变成夜店风,搞得我很想起来蹦迪。
中间特别喜欢Jean试图用作画来唤醒昏迷的朋友那段。“如果我的线条,颜色,笔触都能魔法般刚好,他就会醒来,完好无损,没有那些伤口和淤青。如果我画得恰到好处,一切就会像没发生那样”,艺术有时有种巫一般的力量
19. Urinetown 尿都 @Milton Court Theatre

黑色喜剧,世界设定和剧情走向都很有意思,一场厕所危机引发的革命。
故事发生在在一个严重缺水的平行世界,一切水资源都和金子一样珍贵。经历过漫长的干旱和混乱后,出现了掌管水资源以及厕所资源的大公司。在公司管理的付费厕所以外'do your business',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每天大家都在为了上厕所的‘特权’苦苦挣扎。
而人们就在厕所危机中站了起来,开始革命一场。
上半场带你进入这个世界观,加上一点玫瑰色的爱情和革命,严酷背景下搞了点轻喜剧。上半场搞得有点戏剧化的理所当然,在我这里评价一般。
下半场显现出黑色喜剧的一面,有意思,够疯。这个转换有惊喜到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打破第四面墙的尝试,还挺有意思的
20. Tammy Faye @Almeida Theatre

非常美国的一部音乐剧,as american as apple pie. Elton John编的曲也是不错的。
在信徒数目逐渐滑落的年代,Tammy和她的丈夫被选中用电视节目开始传教,大家爱上了Tammy夫妇,这个电视台也成了美国信徒传化最大的入口,后面被资本推动,又成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
一面是保守派的价值观,家庭,宗教,神爱世人,除非你离了婚。另一面是流动的资本和舞台与造星。可是星星是没办法被造出来的,Tammy也没法被复刻,靠的是一瞬间的灵光Tammy张开双手reach out向观众们的瞬间,她触摸到了你的心。而星星坠落也很容易。
最受触动的是Tammy与LGBTQ群体的关系,在电视台的多次阻挠下她还是请了一位得了HIV的同性恋神父来做访谈,并给了他一个拥抱
音乐剧末尾也是Tammy一生的末尾,她和一生间认识的人们见面,聊天,有一点审判的味道。这位神父伸出手来拉住她说:You changed my life.
看完剧出来,剧院门口的海报上Tammy的眼泪沾着金色的眼影落下,散成了赎罪券和美金
21. Rose @Park Theatre

独角戏,一位犹太老妇人sit shiva哀悼,坐在长凳上,絮絮地讲她的一生。
个人故事和世界史的重叠交织,从小村庄里的贫困童年,到二战,奥斯维辛,逃难,再到美国梦,锡安梦。一路听她这一生的挣扎,爱欲,流离,信仰,苦难,努力。想到了活着。
一直在寻找的归属,奶与蜜之地,她可以亲吻这里的土地,但是这里不属于她。她和她的人生太沉重了,沉重到没法被接受。结尾儿子喊出那句 we cannot carry you anymore,像重锤击打我的胸口。过去的归过去,新一代的人们有新的追求和信仰。而她和她的时代,就在这里被落下。她坐在那里,sit shiva。
22. Wi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 @National Theatre

由约克郡的荒原讲述呼啸山庄的故事。粗粝的,浓烈的,扭曲的爱与恨,延续数代的悲剧。我很爱呼啸山庄原著所以实在无法客观,有惊喜到我的地方,也有不符合我期待的部分。但无论如何,在舞台上看到呼啸山庄好开心,听到熟悉的台词真是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这个production加了很多原创音乐,非常好听,演员唱得也好。原著中的Bluebell被改编成曲子好好听。凯瑟琳唱歌像荒原上的风,希刺克厉夫像岩石和闪电,Little Cathy像一个明亮的梦境。
23. Handbagged @Kiln Theatre

撒切尔和伊丽莎白女王几十年的对手戏,台上年轻的两人Liz and Mags演绎历史,年老的两人Queen and Thatcher在旁边作评和脚注。
The sovereign and her most powerful subject, the mascot and the shop owner’s daughter.一面是君主和她最有权利的子民,另一面是吉祥物和便利店主的女儿。从背景,爱好,到执政理念在保守党内部都冲突的两个人,在英国权利最高位时的互动。
好喜欢剧院做的特调鸡尾酒,The Royal Tea 用的是茶味利口酒,金酒,印度唐宁水,柠檬做成。另一边的The Iron Lady是用咖啡利口酒,伏特加,椰奶做的。一杯Iron Lady,一杯Royal Tea,在剧院快乐地飘起来了
24. Upstart Crow 新贵 @Apollo Theatre

莎士比亚遇见糟糕历史的感觉,太喜欢这种英式幽默了。
带你回到莎士比亚的年代,看他的创作和生活,这里他的创作大多真的源于“生活”,所以家里出现马戏团里跑出来的熊,遭遇海难的埃及王子也非常合理
最开始出的是sitcom在网上播,舞台剧版本没有拿几集出来,很有诚意,把李尔王,第十二夜,冬天的故事织成一条主线,放大了feminism和加了一些LGBTQ的角度
很好笑,很好玩,很莎士比亚,好喜欢古英语绕来绕去的谐音梗
25. Straight Line Crazy 直线偏执狂 @Bridge Theatre

不是独角戏但是光环聚焦在一个人身上,Robert Moses,统治了纽约的城市设计几十年。执着,狡猾,无礼,实用主义,充满野心和决断,有一种很原始的来自于慕强的魅力。也算是一个版本的美国梦吧,无休止的野心和欲望。
舞台很简洁,木色,设计成格子,直线和秩序。像Moses做的城市规划,用他的尺子画一条直线,两点之间,这样分割曼哈顿。下半场把纽约地图铺到了舞台上,演员踩在地图上,丈量他用公路重构的城市。剧名的确很合适,straight line crazy。
演员非常出色,不光是主角Ralph Fiennes。我很爱政治角斗的对手戏,权力的流动很有意思。
剧情横跨数十年,Moses从一个野心勃勃的规划师到无人不晓的纽约城市规划大佬,他仍然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时代一直在变化。城市不属于任何人。
26. Zorro 佐罗 @Charing Cross Theatre

佐罗的故事被改编成了音乐剧在伦敦开始演出啦,看完感觉为了补偿我去不成西班牙,就把西班牙带到了我的眼前。
有美酒,音乐,舞蹈,和吉普赛姐姐飞舞的裙摆。我满足了。演员大多是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背景的,我太爱吉普赛姐姐了,她跳舞的时候像一朵盛开的花
也很爱剧中所有女演员,歌声和舞蹈又美又有力量感,感觉他们的舞步踏在我心口上,下一刹那又被扬起的裙摆迷住。谁不爱弗拉明戈呢?
故事蛮简单,没什么深度,实话讲我全心全意沉浸在吉普赛姐姐的裙摆里了
27.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控方证人 @London County Hall

噱头是在法院里的演出,意外的不错,一条线贯穿始终,一个案子,原告被捕到判决结束。剧情一点点发展,一直用一点新发现勾住你。结尾很棒,非常合适。把单薄的变得丰满起来。
选对座位可以享受陪审团体验,我这场被点名的大哥非常紧张,赶鸭子上架了。
28. Patriot @Almeida Theatre

俄国政治剧,普京背后的男人,犹太商人Boris,起家巅峰到楼塌了。熟悉的味道,加一点戏谑化。主角是Boris,中间穿插的边角料,随便一洒,全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普京,叶利钦,阿布拉莫维奇。
全程脑海中一直放着的问题:谁才是爱国者呢?是商人,辞职的正直的警察,或者甚至是dictator?谁才有资格说自己是爱国者?
剧里不断穿插Boris的另一重身份数学家,放弃的学术生涯,很喜欢和老师两人在黑板前一言不发用公式对话的那一幕,数学家不需要语言。
也喜欢开场和结尾使用的同一段独白,西方人永远不会理解俄罗斯,那些柔软的记忆,炖菜音乐雪地厚实的大衣,他们可能只能看见一片红吧。卷起一点乡愁。
29. Doctor Who: Time Fracture 神秘博士@Immersive Ldn

看的第一场浸入式戏剧,自由度和引导性有很好的平衡。参与感很强,不是一味跟着队伍走,在场地不同角落可能和不同npc触发支线剧情,成为dalek的卧底,帮特务完成任务,充当女王仪仗队,在Gallifrey帮议会吵架,成为莎士比亚舞台上的一员。演员们很有戏,如果你也有戏可以一起快乐演起来,没有的话他们也会帮你圆场,我体验感不错,跟所有npc都说yes成为快乐的墙头草,多走几条线。开头实验室有点没必要的长,进入扭曲时空后渐入佳境。Doctor Who的资深粉丝会狂喜,我作为看过两季的半个粉丝有时会云里雾里。
我的高光是为dalek当卧底和第一线体验被哭泣天使穷追不舍。
30. Bonnie and Clyde 雌雄大盗 @Arts Theatre

观感蛮复杂的,前半场我非常喜欢。开头是棋逢对手,调情玩乐,性张力非常强。想扬名立万,唱得都是 we are wasted here和the world will know our name。到中场是一个很棒的高潮,像用折磨和痛苦磨砺原石,开始觉得Clyde唱得很一般但在那一段惊艳到了我。Bonnie从头到尾一直很好,嗓音勾着你,魂牵梦萦。
后半场相当意料之中,无趣的lead-up,大概就是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就很有教育意义吧。结尾倒是非常合适,安静地戛然而止。还在Bonnie and Clyde相遇的那辆车前。
31. The House of Shade @Almeida Theatre

如其名,一个英国家庭的故事,曾经的工业区,工厂逐渐关闭,小镇逐渐破败。观众跟着剧情发展一点点发现柜中骷髅。
群像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他们可能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看的时候想起百年孤独,这个家里有人出生,有人长大,有人老去,有人死亡。而死亡也不是句点,爱恨不会一同死去,也放不下,所以死去的人仍然与生者对话,幽灵在游荡。时钟向前,男孩长大后的演员是小时候的爸爸,仿佛家族的诅咒。也许直到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死去,一切才能真的结束。 有很多Labour vs. Conservative跨越几十年的争论,尤其在老工业区的土地上对英国人会很切肤吧。 喜欢时不时出现做独白的入殓师,她仿佛死神的代言人。还有Constance的最后时刻吧,终于等到了一去不会的他,圆了一个遥远的,甜美的梦境。
32. Sister Act 修女也疯狂 @Eventim Apollo

还是看的挺开心的,和电影差不多,黑人女歌手因为成为关键目击证人藏到了全是白人修女的修道院,有很多冲突和对撞,不可能的友谊,sisterhood还是很迷人的。最后大家快乐地一起唱着歌。This is belonging.
33. Orlando 奥兰多 @Garrick Theatre

把伍尔夫本人搬到舞台上与自己的主人公Orlando进行互动。理论上很有趣,可是设置不够好变成了cue流程。Emma Corrine演的Orlando非常出色,男和女各有不同的特征,语气,动作,甚至表情。也很喜欢这版演Sasha的亚裔小姐姐Millicent Wong,好灵,希望以后可以在舞台上多看见她。然后有点奇怪的是这版没有用太多伍尔夫自己的文本,回去读Orlando原著了。
34.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Wyndham Theatre

改编的舞台剧,熟悉的情节,与原著一致。一场海难,一个男孩奇幻的残酷的漂流,他讲述的两个故事。我们看到斑马、猩猩、老虎和男孩在同一艘船上的漂流故事。也看到了另一个没有动物的。风雨交加,你更选择哪一个故事呢?
演员很棒,全程注意力被很好得牵着走。舞台非常美,我看到海浪的起伏和暴风雨,酷烈的太阳,飞鱼,小船。大海大多数时候是无情的重复的,但也有一晚洒满了星光。
35. Good @Harold Pinter

于一个普通的德国知识分子,一个左派,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Nazi的。帮朋友追星来看David Tennant演戏。
从Hitler刚上台的德国开始,一个普通德国知识分子的逐步转变。从开头和犹太朋友一起讽刺Hitler,到后来穿上SS军装,臂上戴着卐字,自己前往奥斯维辛。这个逐渐转化的过程很有意思。因为时间跨度广,有很多他曾经说过但是后期完全否认的话,相信的理念,我作为观众还记得。
三个人演全场。女主演基本承担所有女性角色,有很快的切换。DTT则是不同时间线下的变化。都演得很好。喜欢剧中DTT时不时脑内的BGM和闪回。轻轻哼起熟悉的歌,带回那段记忆,有种电影感。
很工整的戏,可圈可点,不过没什么惊喜。
36. Pride and Prejudice (*sort of) 傲慢与偏见 @Criterion Theatre

熟悉的故事,不一样的narrative,幽默软化了很多东西。五个女仆扮全场角色演绎主人们的八卦故事。这个Liz相当feisty,Wickham扮相也非常非常潇洒,两个人满天星星下在垃圾桶旁边抽烟这画面我喜。另外喜欢弹奏竖琴拨动琴弦的时候,刚刚好是Darcy相当flustered的一幕,蛮可爱的。
37. Mandela 曼德拉 @Young Vic

关于自由,关于抗争,关于希望, to what we must do。舞台让我想起铁丝网和龟裂的土地。
喜欢剧中强调非洲女性的力量的部分,不过曼德拉的妻子唱到I keep your name alive的时候我走神到Hamilton去了。
中间还有一些背景里中穿插着舞者旁若无人地跳舞,有很强的力量感,在被失声的时刻也许总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
有几首歌不错,故事节奏有点乱,可能是为了配合音乐剧里的歌,蛮可惜的,所以只能说还可以吧,感觉这个故事应该可以被更好的演绎。
38. Mary Poppins @Prince Edward Theatre

其实是我在百老汇看过的第一部音乐剧,这次在西区重温,还蛮可爱的。
儿童剧,很快乐,也很有教育意义,应该比较适合带着孩子来看,或者就是一些轻松的快乐吧。喜欢a spoon full of sugar的魔法和Mary Poppins和烟囱工在屋顶上看星星的情节。
39. Eureka Day @Old Vic

非常意料之中的一部戏。
美国加州,一所最progressive的学校,人人inclusive,人人快乐。直到一场传染病袭来,家长们才发现和自己共筑这个乌托邦学校社群的人们,相信的东西大相径庭,主要围绕的是现代医疗和疫苗这个点,我仿佛看了两个小时美国互联网评论区大战。
尤其中间有一段直播,弹幕在演员斜上方的投屏上不断冒出来,非常浸入式。不是排的不好,看多了网络骂战的我真的太累了。
40. To Kill a Mocking Bird 杀死一只知更鸟 @Gielgud Theatre

法制公平和正义,本子是好的,相比原著节奏和信息传递有点问题,暗线太暗,至于明线会显得用力过猛。没看过原著会有点疑惑,可惜了。
41. Cinderella 灰姑娘 @Gillian Lynne Theatre

基底的故事是这样,即使有一些创新,我还是觉得很无趣。浮于表面的叛逆,爱你在心口难开,矛盾冲突,出走。
比原版叙事好一点吗?是的。有很新吗?也没有。是一个做的很规整的,适应当今时代的,很好的商业作品。导致我看谢幕比故事本身还要快乐。音乐是好听的,但是甜水那种好听,没有很喜欢的歌。不过很喜欢灰姑娘的嗓音,朋克辛德瑞拉还蛮酷的,还有短暂的王子爱王子剧情。
42. John Gabriel Borkman @Bridge Theatre

Very egotistic,活在自己想象王国中的JGB,和他所筑就的扭曲的一家人的故事。非常精准的抓住了老白男的各色特质。一边看我一边想,I’ve seen enough of this in real life already, why am I watching this on stage?
倒是很喜欢结尾,JGB冲入暴风雪中,远处的山峦已经被大雪覆盖了,只有发疯的他才能在雪中看到自己幻想中的王国。
而年轻时被他抛下的恋人,走过来握住他的手,像女巫一样,诅咒或者审判:you murdered a woman’s love, you will never touch the price you demanded for the murder. You will never enter in triumph into your cold, dark kingdom!
JGB倒在风雪里,这时两个同样爱着他以至于成仇的姐妹终于可以握住彼此的手。Two shadows over a dead man. We can hold hands now.
43. Hex @National Theatre

睡美人的邪典版改编音乐剧,唱得非常好,此外唯一喜欢的是一头乱蓬蓬红发的睡美人,很重的爱尔兰口音,一心想冒险,像个女骑士。
故事对我来说太邪典了。Fairy设定好像垃圾堆里捡来的白纱裙咕噜。从王子他妈要吃掉睡美人的两个孩子我就开始神游。吃的时候不仅音效逼真还搞了震动,我当场就想逃跑。
44.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Gillian Lynne Theatre

纳尼亚的世界,我没有看过书所以也没有什么童年情节。
整体感觉好怪啊,是因为儿童剧不需要逻辑吗?感觉是一个教导小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的故事。
唯一喜欢的是纳尼亚揭开帷幕时雪地的舞台设计。美,充满一种日式侘寂感,白雪,纸伞,白色长袍,几盏月亮。但是出现在这里也非常怪。
45. One Woman Show @Ambassador Theatre

女性独角戏,黑色喜剧。
做了戏中戏的设定,连programme都是正面One Woman Show,背面戏中戏Wildfowl。很喜欢鸟类相关的情节,男人把每次hook-up比做鸟类的季节性求偶,并承诺明年会迁徙回来。女人把bird tracker放在心上人的身上,默默观察他的活动轨迹。
不过作为喜剧,总是觉得搞笑不够搞笑,讽刺不够讽刺,黑也不够黑,总是有点在半路上。感觉programme比戏好看,珍藏了。
46. The 47th @Old Vic

政治讽刺剧,题材有意思,2024年新一届米国大选,DT卷土重来。
可惜讲的故事相当意料之中,一地鸡毛,甚至有点无聊。我大概开场半个小时就猜到了结局。演员模仿得不错,仅此而已了。也许题材本身就难做好故事吧。
一个喜欢的点是,上半场初次暴乱中那位符号性酋长出现,轮流推搡一个个参与者,让他们一个个变成野兽,这段演绎还挺有意思的。
47. The Chair @Almeida Theatre

荒诞派戏剧本身对观众不是很友好,门槛比较高。这部戏conceptually概念很有趣。
双人戏,世界末日,一对老夫妇喃喃回忆过去,迎接观众看不见的客人,准备他们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信息。
试图打破第四面墙,不过效果见仁见智。我感觉荒诞和虚无到了一定境界,尤其是改编过这版的结尾,从头到尾在不断challenge我的耐心和脾气。
Not for me
48. Oklahoma 欧克拉荷马 @Young Vic

有很多有意思的尝试,纯黑空间,实时影象,血和舞蹈,歌也好听。但这个本子我实在提不起来兴趣。
49. Woman in Black 黑衣女人 @Fortune Theatre

非常平庸,无聊到在睡着边缘,本剧让我看下去的方式就是在我快睡着的时候加一声响亮的尖叫。我欣赏不来只借助开门杀和突然的尖叫来实现效果的恐怖。
两位演员演全场,几乎无实物表演。演技很不错,但救不了本子。戏中戏的模式完全为了最后的转折,戏外的几段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相当无聊,推向结尾的这个完全在意料之中的twist。
现在停演了我非常开心,期待接下来这个剧院会排什么本子。
50. The Seagull 海鸥 @Harold Pinter

年度最失望的剧绝对是Seagull莫属。我非常喜欢海鸥的剧本所以接受不了这个版本。
从未见过这么bare的舞台,和这么像朗读会的舞台剧。整体英国化了,极大地稀释了俄罗斯戏剧的那种底色,看得我好痛苦。
极简舞台没问题,到这种程度就让人开始感觉偷懒,三面木色墙,一个演员配一个绿色塑料椅子。发言的搬椅子,不发言的坐在椅子上面像留堂罚坐的学生。一度以为要玩抢椅子。
演员方面非常喜欢Irina,其他人包括Emilia Clarke都相当乏善可陈。票还贵。难得剧院里时不时会听到明显的打哈欠的声音。

如果你真的看到这里,谢谢你的耐心和时间,送你一棵programme圣诞树!
2023年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在西区和外西区游荡,继续看下去,记录下去。想多给剧院们送点钱,尤其是小众剧院,让他们继续生存下去。也希望能把剧院的魔力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