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士髙的2022惊喜之选



前一秒还在日落不久的沙滩上吹着海风散步,下一秒就如同封面中的上坂晴子一样沉入海底游荡,弦乐和铃声交织成海风,合成器和吉他融合成海浪,抚慰和冲刷我的耳膜,尽管这座城市靠着海,但我也很久没有去海边散步过。
⭐:海の音、人魚、6階の少女、キモチノユクエ

编排简单但超级欢脱的后朋复兴,直接有力,我甚至感受到了一丝后硬核的味儿,因为他们的吉他没有那么的冷酷,而像燃烧的棒球棒。像这样的日式朋克,爽就爽在那股歇斯底里的青春感,非常难得。可能比较俗套,但是Sparta Locals确实就用这股能量把我打动了。
⭐:ウララ、UFO バンザイ、THE CLUB、名なしの犬公

在我看来,这张专辑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千禧年亲切感,特别是封面,和你在世纪初的书城里随手购买的一本互联网冲浪指南的设计美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回到音乐,他们带给我的感觉就是无情的合成器音色,搭配上时不时滚烫起来的音墙。他们用冷酷的鼓点和失真的无线电音色摩擦你的鼓膜,让你游走于虚拟空间边缘,转眼间,主唱Norico凄美的声线(有时让我想到甲田益也子)和暴戾的电吉他又将你打回雪花电视屏幕之前。当然这张专辑的制作风格十分复杂,以至于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具体描述。
⭐:t1、t2、t5、t8 (由于各平台对于这张专辑的单曲名标注均出现错误,故使用曲目序号替代)

Yuko Araki是mi-gu的核心成员,她不仅是Cornelius的Live常驻鼓手,还负责过许多其他专辑的打击乐演奏,当然小山田圭吾也参与了这张专辑的制作。时常跳出的一些高分贝的、失真的、不和谐电子音色或吉他旋律,配上Yuko无感情的英文念词,为这张专辑增添了不少诡谲的味道。mi-gu不但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可爱,反而更偏向一种冷酷怪诞的实验风格,但正是这种莫名的反差感吸引到了我。
⭐:from space、no matter、君の中 僕の中 夢ん中、ひとりじゃできないから手伝ってください

一张标准的、十分动人的日系后摇专辑。故作清新的音色铺陈下是电吉他喷薄欲出的粗犷,包裹着漂浮感与归属感。我感慨的是,邦摇的叙事方式——那种时不时流露出的青春内核、歇斯底里、对抗世界的气质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感动到我。

冈田拓郎用丰满的乐器编排描绘了一幅支离的自然美景(冈田拓郎演奏了相当多的乐器,至少有十种以上)。我聆听这张专辑时总是会把他们和Mid-Air Thief做关联,因为他们同样具有一些民谣气质,而且也把音色处理的很精致,当然森的摇滚元素会添加得更多,像是一些厚重的电吉他演奏。不过还是掩盖不住那一层晶莹剔透的质感,像是把宝石揉碎播撒在空中,在阳光下折射出无数的光芒。歌名也很美,这张专辑带给我的感觉就是美,很脆弱的美。(这张专辑在《music magazine》评选的邦乐50年百佳专辑中排到了第85名)

科幻主义浩室舞曲,搭配上十分有趣的采样拼贴(第一首中甚至有一段粤语采样,可惜我听不懂粤语),请乘坐Hi-Speed的白色卵形飞行舱感受科技与节奏的魅力。虽然叫「8bit Fever」,但8bit元素却体现得不多,一些合成器音色的运用倒是显得十分复古,像是70年代的人在努力展望21世纪的科技水平是如何高速发展的。

吸引我的不是山本精一的吉他,而是其中相当炸裂的打击乐。双鼓手的配置,让打击乐的编排变得异常的紧密,镲片声和鼓声就犹如水花一样飞溅在耳边,我有时候会想这是何等的毅力才能演奏出如电流般有力且酥麻的打击乐,这也使得其他的乐器反倒成为了陪衬。在电吉他和电提琴响起之前,你会忘了这张专辑原来是太空摇滚。

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过后,網守将平打开了他Glitch世界的大门。但他没有往Ambient那一卦走,所以整张专辑并不冰冷,反倒十分温暖。看似破碎的故障音色下贯穿着令人愉悦的旋律编排,钢琴和人声的加入,不仅缓和了密集的故障音色所带来的寒气,还让整张专辑变得更加的灵动与诙谐。

用绵柔的电钢琴和吉他,伴随着女声的呢喃定下整张专辑的基调——像梦境般迷幻,水果般甜蜜。尽管编排显得有些冗长,但聆听下来却不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因为它太宁静,太舒适了,像清晨从叶间投射出的第一缕阳光。

-
Venicebittc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3-05 16:55:16
-
飲杯烏龍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3-05 16:16:36
-
MaMaMaMANiCUR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3-05 15: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