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要的,只是“稍微”不普通一点
一晃2023了,这个年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焦虑感尤为严重。
毕竟,前有工作年终总结,后有春节饭桌唇枪舌剑。
再不巧一点的,像我这样,年近30、北漂女、没对象、一年前辞职创业,每一项标签都是亲戚们眼中的雷区,就等着我回去上饭桌的那一刻,燃爆它。
记得去年春节,我在武汉呆的第一天,就和我妈爆发了激烈的、单方面争吵。
事件的导火索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妈最后给我下的评语,两个词:一事无成、另类。
这两个词说实话我也无法反驳,按家里人的标准,我在北京六年,没房没车没结婚对象,最不能饶恕的是,我在经济环境如此不好的形势下,从上市公司辞去了一份好工作,过上了创业的苦日子。
而按照我妈的规划,我本该在6年前毕业后就直接留在老家的一个国企里,之后很轻易地就能混得不错,也嫁的不错,现在早已过上轻松悠闲的生活。
我妈说这话时,明显气得都发抖。
看我不作声,她又更来气了一些,“难道我说得不对么?”
我点头,“很对。”
“那你能不能听回我的?现在是你最后的机会!”
我摇头,“不能。”
我妈当时绝对是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蹬着我,她不能理解我在想些什么。
“再过一两年,你30了,即使你想回来也已经不像现在有价值了,到时候工作也好,结婚也好,你都像是那隔夜菜,不新鲜了,没得挑了!“
“那就到时候再说吧,以后后悔总比现在后悔好。”
这场对话以我妈摔门而出告终。
临走前,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凭什么就觉得你能与众不同?”
我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思考了这句话很久。
对啊,我凭什么认为我就可以与众不同呢。
刷了刷朋友圈,看到以前的中学同学都一家人其乐融融,以前的大厂同事都晒着丰厚的年终奖,同龄的姑娘即使没结婚,也总有个对象能秀恩爱。
我好像确实像我妈说的,一事无成。
这个念头,一直让我沮丧到了第三天,期间我妈坚持贯彻了对我的冷战方针,让我心里越发压得喘不过气来。
第三天晚上,我给北京最好的朋友发消息说,如果我就留老家不回北京了,你咋想?
“咋了,你后悔了?”
她没问我发生了什么事,也没问我后悔什么事,但她懂,我也懂。
就这一个问题,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扒开了,终于透了口气一样,突然间明亮透彻。
我不后悔目前为止的一切决定,这就够了。
如果错了,那我自负其果。
我想明白了,我不是要与众不同,也不是要惊天动地,我只是像《荼靡》里郑如薇的心愿一样,想要“稍微”不那么普通而已。生活稍微精彩—点,人生稍微丰富一点,如果一切只是循规蹈矩,在固定的轨道运行,那会是我最大的不甘。
为了这个不甘,我愿意承受代价。
直到今年,我妈也还是会和我因为这些选择争执,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从来没有个结果。
但她有一天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如果你非执意要走这条另类的路,那起码,让自己身体强壮点吧。”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挂了电话。
当时,正是我们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新业务没有进展,现金流快要撑不下去,我每日失眠,焦虑到了极点。合伙人说,如果两个月后还不能好起来,就得考虑解散了。
但人生神奇就是在这,之前打击我最深的妈妈,一个电话反而让我打了鸡血,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两个月后,我们公司幸运地转危为安,一切回到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