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_01_03那些被治愈的瞬间
开工第一天,见到了久违的友达以上的她。
我们聊了很久很久,围绕着2022年发生的太多意想不到,很多天灾,很多人祸,绝望漆黑的暗夜,恐怖不安的时刻,,,我们看着都很正常,也很镇静,但过去的一年,都经历了人生最大的风浪。她还是坚持送了我一本书,上一本是《人间值得》,今天是鲁米的《在春天里走进果园》。
据心理学家说,人的情绪有很强的自愈和弹性,“就算你今天断了一条腿,过些日子你还是能恢复正常时的情绪平稳度”。这可能是事实。但同时,我们也许远没有自己期许的那么强大,当人生考验来临的时候,脆弱的时候,上苍的恩典往往是一丝丝阳光,一点点雨露,My Grace is Sufficient for You.
- 千禧年在悉尼,那个年代出国想直接应聘进入外国公司难于上青天(彼时中国和世界的差距太大了)只好硬着头皮,拼上所有家当、脑力和体力,一面在一家中资公司做秘书维持生计, 一面半路出家从文转理,终于拿到IT学位和大公司工作offer。去辞工的那一天,老板眯着眼听我说完, “去买个你喜欢的东西做纪念吧,算公司送的临别礼物”。我去买了自己在橱窗里看了很久但是嫌贵的一只包包,$100。拎着包包欢欢喜喜回公司禀告老人家, 他说:“好呀, 加油!你们出来不容易! 父母家人都期望你们努力 有成绩。好好的!” 这个包包,我留到了今天。
- 有一年去台湾出差,工作上糟心烂肺。中间抽出一天休假,无奈从前一天晚上剧烈头痛,止疼片都用上了却无法镇住。台湾友人带我坐捷运,去了一个叫“情人岛”的地方。从捷运下车,碧空如洗,码头上空旷,一个艺人的背影,在吹一种乐器,我叫不出,很像埙,也许是陶笛。都是台湾民谣,安静,柔情。旁边放着他自己灌的CD,我买了一张。离开台湾后从没有打开过那张唱片外面的塑料薄膜包装,但那日的碧空,艺人的专注朴素,安静悠扬的音乐,空气中甜丝丝的味道,友人给买的肉包,老板长的和李宗盛像孪生兄弟的木屐店,,无不像抚慰温热的手,让皱皱巴巴的我逐渐舒展
- 那一年去给大姨奔丧,心痛神慌,二哥不离左右,各式早点备齐给我,还必须要当着他的面吃下去才行,“没事的,我在”。
- 曾连轴转出差数周不停,最后一站短暂停留上海。本来约了朋友一起晚饭,到了她家已经气力全无。浴室里是她为我准备的干松清香的浴巾浴袍,淋浴的水很热,出来一头倒在她铺好的床上,最后一点意识是:怎么会有这么舒服的床啊。
- 《心灵捕手》,桑恩对威尔说," 这不是你的错“,一遍又一遍。
- 圣诞节收到的那么大一盒巧克力
- “他是阳光,而你,是空气”
- 、、、
OYASUMI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