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有感
在家的这段日子还看了个相当长的电视剧,六十集的人世间,我大部分都看了。
制作精良的年代剧总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我尤其喜欢摄像头追随着一代人成长,看到同一批人是青壮年时期是从聚光灯下当祖国的花朵,再成为家庭社会中流砥柱,最后离舞台中心越来越远守望下一代的过程。
我喜欢同一批人,无论在哪个生活阶段还都是作品的主角。不会因为过了最好的年纪,聚光灯就切换到下一茬更嫩的韭菜。就像肥皂里面总是拍到男女主结婚生娃就不拍了,好像只有恋爱的时候才值得讲述,后面的故事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便是没滋味了。
看到同一批人在不同年龄同样地奋力生活会让我觉得对未来的未来更有期盼,过了三十岁有了娃后面的日子也是属于我的,而不是只能作为xxx妈妈再偶尔地钻进历史舞台。
周志刚给周家下一代的影响甚至阴影是很大的。无论是“有出息当大官儿”的老大,还是“没出息小老百姓”的老三只不过是用不同方式活在了父亲价值体系之下。
老大事业上拓展了无数种可能,生活上在保全原则的同时实现了个人的跃迁。但最终人物的高光落脚点在对改造光子片付出毕生心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达到爹期待他给街坊干点实事儿的要求。
老三更是削尖了脑袋想干出个人样儿来,逃脱父亲认为只有学习好的老大老二才给家里争光的评价体系。然而无论是开饭店开书店他成为周家绝对的经济主力的时候,他也始终认为一切没有编制在父亲眼中更有价值,他没能成为父亲口中给家里争光的儿子。他想做贡献收认可的这种渴望,更多地投射到妻子郑娟和发小们的身上。
周家两兄弟命运看起来截然不同,但是我却嗅出一点共同的悲情色彩:无论是拥抱原生家庭的价值观,还是努力逃脱似乎都是个死结,走不出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框框。
反而是因为“自私自利”备受唾弃的长女周蓉好像挣脱开了这个维度,自己定义了自己的爱情事业和价值体系。
【我也不喜欢周蓉的理想主义恋爱脑,在全剧甚至有些歌颂苦难的意味下我毫不犹豫地更喜欢郑娟这种牺牲自我奉献家庭的无私女性形象,这点我以为也是非常偏颇的,以后有空再讨论】
但是抛开这个角度,周蓉一直被父亲偏爱,反而可以没太多心理负担地走向她认为值得的生活。
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从来都不仅仅停留在行动上,思维的限制才是最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