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house门口瞥了一眼
工作以后时间真的过得飞快,在精神上还是一个一年级,但是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mid-level。其实我入职以后运气一直很好,没有过什么持续性的crazy hours,跳槽以后遇到的大部分人都很耐心友善,但是总觉得自己在某个时间点总要面临抉择,是留在律所里面冲合伙人,还是去in-house安心养老。
身边有些年长几年的朋友已经面临了这些选择,有选择咬牙强行升non-equity partner,每天为了客户资源而疲于奔命。有升成了counsel然后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怎么样。也有去了in-house,现在变成了各种律所合伙人讨好的对象。其实我们律所的选择性比其他地方要多一点,至少组里面有好几个做了十几二十年的senior associate和counsel,他们平时就是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完,下班了看小说陪孩子出去旅游。当然了遇到忙季还是很累,但是还算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的时间。
但出于好奇,我还是去in-house门口瞥了一眼。
其实我二年级开始就关注了很多in-house的岗位,当时面了一个非常有名的hedge fund,但是面完两轮觉得不合适。一方面是很害怕,进了in-house以后就没有那么多选择的空间,你大部分时候都是跟一两个人工作,万一我就他们合不来怎么办啊!其次是,我当时还太年幼了,什么都不懂(当然了我现在也啥都不懂),在律所学东西还是快一点。
于是继续在律所干。
前阵子因为经济形势实在是太差了,又爆出来Cooley大裁员的新闻,我就又慌了。恰巧有个非常适合我的岗位HR直接找到我,我就去和那个组聊了一下。说实话人都非常好,但是当我问其中一个工作十年的律师这个岗位的职业发展是什么样,她的回答还是非常震撼我。
她说,她去了in-house以后就没怎么考虑过职业发展了,她比较享受的是下班了和孩子们去gym。我寻思,那你工作不就在摸鱼吗!
没有说摸鱼不好的意思,我也很喜欢摸鱼,但是我也需要工作给我带来的成就感。每次做公司上市看NYSE/Nasdaq的大横幅,做紧急发债缓解公司发工资危机,筹钱给他们建新工厂,或者是看公司内部讨论未来策略,我都会觉得好好玩。
这些都是我工作中“和钱无关的部分”。
当然钱也是一部分原因,in-house给的再多也最多跟律所的base持平。虽然现在把房子租出去没有了那么大的房贷压力,但一想到我又可以学东西又可以赚钱,就觉得要不再在律所待几年观察一下吧。
这么选择当然也有弊端。我观察了一下大部分的in-house进去以后跟你在律所的年限关系就不大了,你可以工作过五年就变成了director,也可以工作十年还是一个VP,取决于你去in-house的早晚,你的project management skills,你对办公室政治玩的多么得心应手。所以说如果决定了去in-house,早早加入可能更有帮助。
但我还是先继续在律所里面快乐地待着吧。说不定拿到了绿卡以后我就去申请MOMA的general counsel office了呢。